暖氧
“你对她的期待可能过高了。”听完发小的讲述,我立即做出了总结。
发小在新的学校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她们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体育课一起玩,可以说是形影不离。有一次,朋友身体不舒服,也是发小主动请假带她去医院。因为家人无法来照顾,发小就陪她打点滴,给她带吃的,帮她记笔记,可谓是尽心尽力。
发小一直以为她们已经是好朋友了。可是后来有一次,发小得流感了,她问那个朋友能不能去医务室替她买点药。结果那人面色扭捏,说:“我和别人约好了一起吃饭,再说,我还有一些题要问老师,你要不找别人吧。”发小觉得好像一桶冰水从頭顶淋下,心一下凉透了。她没想到,这个所谓的好朋友,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表现得像个陌生人。
发小向我倾诉,觉得自己当初看错了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根本不值得,简直是浪费时间。
我理解发小的心情,但又不理解她为什么会满腹怨气,因为我记得,“对彼此期待值过高”这句话其实是她曾经对我说过的。她懂得开导我,为什么轮到自己陷入类似的境地,却走不出那个怪圈呢?
当时一个朋友和我冷战,或者说,彼此已经默认绝交了。我觉得很委屈,一直以来,我明明比她的其他朋友对她要好,仅仅因为一天晚上我忙于写作业而拒绝给她讲题,她就不理我了。从此,我们连眼神接触都没有。她如果要和后桌同学聊天,都是从远离我的另一侧转身,并且一旦我加入她们的聊天,哪怕只是说了一句话,她会立即闭嘴,转身做自己的事。
“明明其他朋友嫌弃她钻牛角尖而不肯浪费刷题的时间给她讲解时,是我一点点帮她梳理思考过程,帮她理清杂乱的思绪。”我当时很不理解。
“所以,她可能认为你会一直那样,没有想到有一天你会不耐烦,会凶她,所以一下子受不了吧。她对你的期望值太高了,一旦你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她就会特别失望。”发小简洁地评价。这话初听有点莫名其妙,但细细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到现在,我都有些害怕跟一个人熟络得太快,因为担心觉得彼此很投机可以做朋友后,会不自觉地给对方贴上标签,定下标准,而一旦对方跟我想的有出入,表现没有达到标准,我就会感到失望,朋友关系就会变得不再像先前一样亲密。
女生本就敏感,对朋友的一举一动有时都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是不是我们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特别是对于人缘较差的一方更是如此。对方人缘好,有很多朋友,而自己不善表达,就更会珍惜本就不多的朋友,拼命地想对对方好,以便维系好这段友情。但人心不是等价交换的商品,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在对方心里有几斤几两。
友情结束时,自己很失落,因为觉得自己把别人放在心里很重要的位置,但对于她们而言,自己却可能只是一个路人丙,连路人甲都算不上。付出和地位的不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落差,对学生时期较为单纯的友情来说,真的是大忌。
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不必一味地付出。友情里没有地位高下之分,能否维系下去靠的也不是一方付出多少。人与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凭借的是共性和吸引。而过高地估计和别人的关系,就会对别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一旦期待落空,那种强烈的落差感,会让人彻底寒心。
马德说过:“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我们交一个朋友,期待对方很完美,和自己完全合拍;刷一会儿题,期待成绩可以往上涨涨;对别人好,期待别人投桃报李,以后也会如此对待自己……
如果这些期待实现了,最开心不过,如果没有实现,就容易自怨自艾。
适当的期待可以理解,但过高的期待,只会让人陷入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
我高兴自己走出曾经的伤感,并从中学会很多道理。
我依然对朋友对生活有所期待,但一定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一个度内。期待能实现当然好,即使一时实现不了,我也不会太失望。降低不合理的期待后,我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大家很舒服地相处,不再有让人觉得卑微的付出和妥协。并且,我还发现了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的闪光点和小惊喜,那些惊喜虽小,但让我的人生熠熠闪光,每天都对第二天充满向往。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我们应该学会降低过高的期待,学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
毕竟,你若盛开,清风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