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睡不着,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似乎连空气都成了毛躁颗粒构成的。夏末的夜没有一丝凉意,倒是月光皎洁透亮得好似全无忧愁。眼皮沉重,大脑却异常活跃,恨不得把万千思绪一股脑塞进神经末梢。
“已经很晚了,你应该蒙头就睡。”但失眠就是这么不讲理,蛮横地占据我疲惫不堪的身体,攥住我一缕两缕的睡意。我就这样想起了早就被我忽略到模糊不清的高中记忆,好像冬天从热气氤氲的澡堂里走出,倏忽间每个人、每件事都放大清晰了起来。
基本上每个末线小城镇总会有一所叫一中的最好高中,我们这也不例外。
早在小学的时候,考上一中初中部的“红星班”便成了我这只小小井底蛙的目标。谁料刚上小学六年级,我在母亲大人“考上一中便奖励一部手机”的刺激下恨不得立刻坐上“红星班”的位置时,一中的初中部停办了。既然是回忆高中,个中曲折便不细说。后来,因了长久以来的渴盼,我选了和一中隔着一条马路的金星中学。
也不知我对自己毫无自信、对事情从无积极预判的性格到底是如何养成的。照片被挂在光荣榜上整整三年的我在中考填志愿时,还将一中之外的高中勾了个遍,生怕自己的学习生涯止步于此。
中考前,一中放出了优班的选拔政策,分文优、理优两个班,自愿报名,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现在想来,这“可能坑人”的政策倒真是不经意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路径。我在不知高中文理为何物的状态下,仅仅因为“理优班报名400多人,文优班报名100多人,两个班各录取30人”的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犹犹豫豫地选择了文优班。
我和当时在我心里只是“妈妈好朋友的女儿”“我小学初中同学”的小J一起去参加考试。考完便因为考场的冷气太足重感冒了一个星期。考试过去快大半月了,还是一丁点消息的影子都摸不着。我那人际关系网仅限于工作场、牌场、菜市场的母亲大人竟出乎我意料地联系上了一中的老师,帮我打探考试结果。
“语文50多,数学50多,还不错。”电话里的人轻描淡写又语焉不详,到最后也没能告诉我到底考上没考上。唯一知道的,是我只考了总分的一半,当下心一惊一凉一沉。我爸只差对着垂头丧气的我说出“重在参与”四个字来判定我没考上的噩讯。以我的性格,我虽然从不往好的方面想,但在尘埃未定的时候倒也还能从现实的缝隙里抠出一点希望的火苗来,然后抱着那微小的希望战战兢兢地等待最后的结果。
再等了几天的结果就是,妈妈的朋友说一同报名一同考试的小J已经接到了一中的电话,而一点音讯也没有的我终于在饭桌上眼泪、鼻涕齐流。插曲到此本应该结束了,可是谁承想,105分的成绩竟然在总榜上排在了第五。也不知道到底是我报名时电话号码写错还是负责通知家长的老师漏掉了,总之我在入学当日才在人头攒动的分班表前知道我未来三年的去处。
我的高中三年,说起来其实贫乏得很,甚至还比不上入学前那么有起伏有故事。因为我们这60个人早早分了文理,除了少许心有所向的,其余基本落定了下来。我看似洒脱实则是懒惰,落在了一处便无心去寻思别处,于是早早便开始在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上摸鱼。整个高一,所有大考,我的总成绩在班上都是排第五。
这第五名,不上不下,不尴不尬,它好就好在家里人听了不明所以、貌似靠前,老师听了中等偏上、稍加關注。我那一年便也潇潇洒洒地过来了。只是当时我们这两个班虽分了文理,却仍然是以9科的总成绩来排名。我在班上的名次没变,但全年级的排名却一次比一次靠后,有一次竟落到了50名开外。
前面说了,我这人没有些戳在点上的外力刺激是懒得挪腾一二的。高二分科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一根小小的刺不偏不倚地戳中了我,让我的自尊心摔了个跟头。那是一个平平淡淡的早上,平平淡淡的我背着书包走在平平淡淡的路上,书包里平平淡淡地放着高一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成绩——801分,54名。
姑且叫她L吧,她就在那拐弯处恰巧看见了我,眼睛、脸上好像突然放了光,有点迫不及待地问我:“何盼,你这次考了多少名?”在我话音未落时,她如释重负般地舒出一口气,说:“我一直把你当作目标哦,这次我终于超过你了。”我这才知道,L每次考试都在进步,这次终于考进了年级前20名。
好吧,尽管没有悬梁刺股这样的魄力,我也开始尝试着比之前更努力了,把《萌芽》换成了《创新作文》《中学生百科》,大课间拿来做摘抄,蹲坑时间拿来背喜欢的宋词集、整理数学错题本,早上听混着牙膏味的英语听力,等等。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分科后的第一次月考如期而至。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一次月考前那个晚上的心情和场景。晚自习课间,C拉着紧张得要命的我去散步,我夸张地叹着气说害怕明天的考试。“为什么会怕?我感觉你复习得挺好的呀。”C停住脚步偏过头看着我问道。我吸了吸鼻子,闷闷地说:“因为高一的时候吧,我还可以拿‘我在文优班,所以理科没怎么学当幌子,现在这个幌子没有了,我好像赤裸裸地等待着别人的评判,我根本不敢想,如果分科了我还考不好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到时候怎么办。”
我无意识地把“怎么办”重复了一遍,这显得我真的很没用,自怨自艾的后半段话被我勉强吞进了肚子里,觉得此时此刻还是不要让自己的负能量肆意流淌伤人的好。然后,我们又聊了一些其他,聊到了她从理科班到文科班的经历和感受,聊到了我们高考的目标和期盼,我们毫不掩饰地分享着各自的不安。
虽然有些紧张,但高二第一次月考我竟然出乎意料地考了全年级第一。黑白照片第一次被放大,贴在了阔别一年的光荣榜上。学妹M在我高考完之后告诉我说,她因为这张怎么看怎么不吉利的照片默默关注了我三年,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高二可以说是我18年人生里的高光时刻,不仅成绩上稳居榜首,与文字也来了一场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正是在高二,我开始尝试写作、投稿。每日中午从学校回家,吃了饭便端坐在电脑前,用仅有的午休时间天马行空地想象着、描绘着、抒发着。第一篇发在了《创新作文》上,紧接着第二篇发表在《中学生百科》上,之后陆陆续续有了第三篇、第四篇,甚至还用“告别婆娑”的笔名加入了一个小小的作者群。
而与《中学生百科》的相遇,让我初品写作的魅力与甘甜,于是写文字的习惯也一直陪伴我到现在。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研究生,从烟火喧嚣的南方小镇到落英缤纷的武汉大学,我始终能在烦琐的生活中保持着对世界的敏感与欢欣。
现在的我,离开那个树影婆娑、光影幢幢的夏日已有四年,那时的面容早已只剩下一个模糊的晕影。然而总有那么一些感动与惊喜,能超越时间与空间,来到成长得更加成熟的我面前,让我能有勇气与机会,回到那个夏天,对那个短发、圆脸、戴黑框眼镜的女孩说:“你知道有一首歌叫《自己》吗?我想唱给你听呀。”
要保持希望/在每天清晨太阳升起/不用太在意/这一手的遗憾/用一片面包/解决你的不安/别担心/没人经过你的未来/没人驻足你的现在……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