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人们常常讲述“破茧成蝶”的故事,或是用这个词给困顿者以希望,让他们相信,当前的束缚只是暂时的,在长久忍耐之后必有翅膀,必有飞翔之自由。这困顿者有时是别人,有时也是自己。
相较之下,這首小诗显得残酷——破茧而出时,迎来的一定是自由的喜悦和幸福?不,也可能是对自由的恐惧。
自由,是个复杂的词。人们想摆脱某些桎梏,渴望按照自身的欲望和意志去行动,这是自由最令人渴望的一面;而在这一面背后,其实是一片空无——你摆脱了一切,那你究竟想做什么呢?所以,自由又意味着一个人要对自身担负起完全的责任,要在一片虚无中建构自身的意义。而这样的责任非常沉重,使人孤独,令人害怕。
待在茧中,似乎也值得怀念了。那里温暖,那里的生活是明确的:一个人的身份、位置和方向是相对清楚的,不需要费力思考,按部就班就不难生活下去。
诗中的蛾子就面对这样的困境。
它破茧而出,茧外却如此破败,它要在这里做什么?即便有了翅膀,在这黑暗和萧条中又能拥有什么?这个看似可供飞翔的空间,似乎只是在威吓它,让它相信自己的无能,因而蛾子颤抖不已。更残忍的是,即便蛾子如此颤抖下去,它的一生也只有20来个小时。
或许诗人并不只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残忍的真相。黑暗是“当前的”“时下的”,并非永远的。可能这个房间外面恰恰是灿烂的阳光;也可能当前只是在夜里,白昼来临时,便会有一缕光从房间的窗户照进来。
而无论想摆脱,还是想直面空无,都要相信自己能飞。
@毛清芸
少时喜欢去远方,后来发现,每一个远方都是逃避的理由。
@韦建诚
想到了黑塞笔下的那只鸟,在见到新世界之前,它必须敲碎旧世界。
@Zoro
一直都在追求自由,如今却被束缚住了手脚。一直觉得曾经的自己是自由的,但此刻这个被束缚住手脚的我却觉得以前的自由很幼稚。追求自由的心不变,变的是对自由的认知。
@刘扶金
自由是相对的,正如曼德拉说的,如果我不放下心中的仇恨,我走出去跟监狱里有什么区别呢?心没有枷锁,思想就能飞翔,那就是自由的人!
@小李
刚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自由”,很迷茫,但是不怕苦难了,怕的是永远弱小,永远躲在庇护下。能长大,真好!
@北京老陈
机器人一旦失去了人的控制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
@Susan Du 杜俊
逃离痛苦的境地获得的自由,可能会比待在这个痛苦里更痛苦。那我们还会选择这种自由吗?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