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几道典型的中考题为例,通过深入地分析和论证,具体指出了题目中的缺陷和错误,并总结其错误类型,以期促进各地中考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关键词:中考;物理;错误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6-005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任少铎(1990-),男,湖北襄阳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每年的中考,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不少试题却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错误,如此不仅会损害考试的公平性,还会误导广大师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几道中考题为例,分析并总结其错误类型,以期促进各地中考命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1 未强调“忽略空气阻力”,导致题目不严谨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大气压,也学习过摩擦力,知道空气阻力的存在.而课本并未强调在未说明的情况下不考虑空气阻力,也就意味着在没有特别强调的情况下,空气阻力不可忽略.但很多中考题在没有说明“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直接不考虑空气阻力.
例1 (2018· 宜宾)图1是一只猴子在竹杆上玩耍的情景,猴子双手握住竖直竹杆匀速下滑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F向下,F=mg
B.摩擦力F向上,F C.摩擦力F向上,F=mg D.摩擦力F向下,F>mg 【参考答案】 其参考答案为C,认为没有空气阻力,匀速下滑时,猴子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平衡. 【错误分析】显然题目要考察二力平衡,但若不计空气阻力就要明确说明,题目在并未明确说明“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默认猴子没有受到空气阻力,导致题目不严谨. 这种不说明却直接忽略空气阻力的错误试题,不胜枚举.倘若有一些严谨的学生在做例1时,认为要考虑空气阻力,就会选B选项,岂不是没有得分,如此严重损害考试的公平性,且会误导广大师生,使其认为一般情况下默认不考虑空气阻力. 事实上,在未强调“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是要考虑空气阻力的,有不少中考试题也是如此设计的,如2018年杭州中考试题. 例2 (2018· 杭州)如图2为掷出的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过程中最高点所受到的力( ) A.只有重力 B.重力和空气阻力 C.重力和手的推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 其参考答案为B,即空气阻力必须要考虑.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学生会做到各地中考试题,倘若有些学生受例1之类的试题误导,认为一般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此题就会选择A,就得不到分了,不是例2试题不好,而是像例1这样不严谨的试题太多. 2 实际过程复杂,试题并未全面考虑导致不严谨 物理过程一般比较复杂,然而很多试题考虑并不全面,导致试题不严谨甚至错误. 例3 (2007·贵港)一玩具气球充气后置于水池底部,松开手后,气球从池底开始上浮,最后浮出水面,在此运动过程中气球所受的浮力( ) A.先不变后变小 B.先不变后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参考答案】 其参考答案为A,认为小球在露出水面前,浮力不变,露出水面后,浮力逐渐减小直至等于重力. 【错误分析】学生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理都具有惯性.小球浮出水面后,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并有可能脱离水面上升一段后再掉入水中(如图3所示),而题目并未考虑这个过程,简单的认为小球没有惯性. 例4 (2016·厦门)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2)…… (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参考答案】 其参考答案为:停止加热. 【错误分析】停止加热这一答案是不严谨的,因为该实验用的加热器材是酒精灯,停止加热一般指的是撤走或熄灭酒精灯,事实上,在有石棉网的情况下,即使撤走酒精灯,水仍可沸腾一小会儿,因为石棉网的温度下降到水的沸点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内,水仍可沸腾. 在具体实验中,当撤去酒精灯后,也是可以观察到水还会沸腾一小会儿的,一些中考试题也是如此设计的,如2018福建中考试题. 例5 (2018·福建)图中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2)……(3)…… (4)撒去酒精燈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其(4)问答案为: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 3 实际情况复杂多样,试题以偏概全 在物理学中,有些现象的成因是很复杂的,不少事物也都有很多类别,然而很多试题并未深入分析和论证就想当然以偏概全. 例6 (2018· 泰州)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其参考答案为D选项. 【错误分析】按照微结构和温度,可将雾分为三类,暖雾、过冷雾和冰雾.暖雾和过冷雾是由水滴组成,冰雾则由冰晶组成,冰雾并不只是液化现象[1].冰雾在我国东北地区非常常见,经统计,从1957年11月至2015年12月,漠河县出现冰雾的天数约为923天[2].所有版本的教材也都没有雾就是液化现象这一表述.因此,在题目并未给出具体图片的情况下,D选项也没有指明“雾”是哪一种雾,就认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并不严谨.
例7 (2016· 东莞)以下微观粒子按照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原子核、质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
C.原子核、质子、原子 D.原子、质子、原子核
【答案】 其参考答案为B,认为质子比原子核小.
【错误分析】题目显然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认為质子比原子核小,如果是氢原子,原子核就只有一个质子,此时质子与原子核的尺度相同.
4 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试题超纲
例8 (2019· 福建)如图,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已知石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总,则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G总(选填“>”“<”或“=”);若水温升高,石块将(选填“上浮”“下沉”或“保持悬浮”).
【答案】 第二空参考答案为:上浮.认为水温升高,气球会膨胀,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因此石块会上浮.
【错误分析】显然本题要考虑气体的热胀冷缩,那么液体的热胀冷缩要不要考虑?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学过气体的状态方程和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特点,只知道几乎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效应,如果有一些严谨的学生认为水也会热胀冷缩,就会认为水的密度会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虽然V排变大,但ρ液减小了,就无法判断石块将怎么运动了,其很有可能猜“保持悬浮”.
相对于气体而言,虽然水的热胀冷缩对其体积和密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未学到这些,试题也并未交代水的体积不变,导致严谨的学生反而不知所措,不利于考试的公平性的体现.
5 总结和思考
物理学更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3].中考试题,一般会广泛传播且被当成重点研究的对象,而试题出现如此不严谨与错误,确实会不利于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会误导广大师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中考命题人,应当全面考虑试题是否具有严谨性且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是想当然的命题,势必对学生平时的物理学习构成干扰和误导.
对教师而言,若一味地迷信中考试题并将其当成权威,则必将打乱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对物理感到迷茫.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自己的标尺并敢于质疑中考试题,并且教育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大胆质疑,真正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忠涛,侯士彬,周彦玲.近40 a大兴安岭冰雾气候特征及气象要素分析[J].黑龙江气象,2017,34(02):4-6+19.
[2]吴树森. 高寒“杀手”——冰雾[N]. 中国气象报,2016-02-25(003).
[3]任少铎. 对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飞机升力理论的商榷[J]. 物理教师,2018,39(07):55-56.
(收稿日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