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告别
1
上周末,和两个高中同学吃饭,不可避免地聊起了中学时候的人和事。
回顾我的中学生涯,有骄傲也有遗憾。那时候,我的人生是纯粹的,无忧无虑,即使错过了什么,笑一笑之后,依然能继续往前奔跑,有冲劲,更有憧憬。
只是成年之后,现实世界向我掀开了其残酷的一面。
很多人问我,大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考研。
虽然我常常不会刻意去解释,但我心里清楚原因:那时候,我妈和我爸在闹离婚。
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容不得做任何准备,我就生生地被意想不到的命运扼住了咽喉。我在一夜之间长大,没有哭,也没有闹,沉默地接受。
我开始变得极度缺乏安全感。
那段时间,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因为现实告诉我,只有快点毕业出来工作赚钱,才能给予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2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千万不要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其实我要说,会立刻辞职的年轻人只是一部分。
另外,并非只有中年人有压力,年轻人也有。
读大学那会儿,我还有梦想,总觉得有很多事情要立刻去做,比如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比如活得更勇敢自由,比如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坚决说“不”……而如今,步入社会,生活在城市的高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已经内敛了,也坦然了。
在传统意义上,步入社会就是大人了。
在步入社会的那道门槛的同时,任性、幻想、执着被逐一蜕掉。
虽然无关好坏,但我们的确在长大之后变成了另一番模样:痛而不哭,悲而不言,独立自主;凡事小心翼翼,不想麻烦别人,总是先为他人考虑。
3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胆小鬼,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跟着别人走一条现成的、风险最小的道路。因此,我们喜欢喝“鸡汤”。
我在读大学和大学刚毕业时,感到特别迷茫。
前者是因为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对专业的困惑;后者是因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以及不知所措的无助。那时候读了很多“鸡汤”,但打的“鸡血”往往只能维持几天。
到最后,我发现,所谓的“鸡汤”就如我们读书时写在课桌上的座右铭,百米赛跑时赛道两旁同学的呐喊助威,甚至是我妈平日里对我的唠叨。
道理一套一套,描绘的未来缤纷美好。只是,大多数人即使懂得了这些道理,也向往着那些美好,却不会按照“鸡汤”上所说的去做。
现实就是,很多事情我们都明白都知道,但往往无动于衷或者无能为力。
4
除了上述提到的真理至上的“鸡湯”,还有另外一种。
前不久,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李嫣的文章。里面提到她虽然天生兔唇,但如何自信美好。
我不否认李嫣的坚强,但通篇下来,看到的是大量金钱和时间堆砌出来的教育,而这些做法并不具备效仿性。也就是说,文章中提到的那些“高大上”的做法在普罗大众的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的。
这种理想主义“鸡汤”再甜再补,也解不了现实的毒。
现实中,依然有母亲因为孩子弄丢了一张5元钱的地铁票而打骂孩子,电商平台上即使假货横行,依然受到很多人的热捧,虽然有很多家长抱怨暑假要用几万元供孩子上兴趣班、补习班和出外旅游,但满大街的小候鸟依然惹人注目……
5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时候,我们以为的贫穷不过是难以温饱,而实际上,更刻骨铭心的贫穷,是没有选择。
因为没有选择,我只能努力工作,而不能继续待在象牙塔里;因为没有选择,面对老板的责骂,只能诚惶诚恐地认错;因为没有选择,很多人只能在网上买便宜的不知真假的东西……
其实,谁不想如“鸡汤”上描绘的那样,鲜衣怒马仗剑走天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把兴趣变成工作?只是现实生活绑住了说走就走的心,只是绝大多数人工作、学习、生活就已经够操心的了,因此用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投资自己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
在无法改变的现实面前,我们的确有太多的不满和无可奈何。但我相信,即使没有“鸡汤”,即使现实的毒已侵蚀入骨,只要脚下有路,我们就会继续奔跑。
动身跑出去了,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