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
很多人把高考比喻或独木桥,可是我更愿意将它想象成跳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不上就只有摔下来,这样的心理预设容易带来压力和对结果的恐惧,让人迈不出脚步。
我的高三,跟高一高二没什么区别,除了班上多出的一些复读生,除了数字一天天变小的倒计时,除了每天早读自修前一遍遍喊起的口号。这得感谢班主任的“机智”,为了让我们提前适应高三生活,从高一刚入学便照着高三的标准要求我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不能在沉默中爆发,只能在沉默中释然了。
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我“有幸”过了三年的高三生活。不过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因为即使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强韧的神经,只要习惯了这种生活,也没什么可怕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临大敌,便难以静下心来;平常心看待,反而可能收到奇效。根据“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所以干脆什么也不要想。高三日子还是一样过,地球没有停止转动,四季变化昼夜交替一如往常,无需大惊小怪。不管做什么,只要沉下心来,就一定能找到乐趣。或许你不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只是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灵。
你也许以为,我们平时的气氛一定非常压抑。老实说,偶尔我会有这种感觉,不过它很快就会消散无踪。因为如果自己很紧张,那么看人人都是步履匆匆,神色慌张,以致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反之,如果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那么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尽快平复心情。
弓绷得太紧太久就松不了了,而人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会出现很多问题。就算是班里的复读生,也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学习的,他们一样会放松,毕竟经历过一回,更懂得如何排解。即使学校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取消活动,压榨所剩无几的活动时间,也拦不住我们自己想办法纾解压力。旁边的初中和小学办晚会时隐约传来的声音,便能勾得半个班的人趁课间跑到窗边看。哪有什么好看的呢?看的也不是节目,只是在如一潭死水般的日子里找点新奇罢了。我算了一下,自己每天有十几个小时待在学校,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时候更要学会调节,不要让厌烦演变成恐惧。我们这一届就有个例子,有个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浑身冒冷汗,没办法,只能请假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上了高中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周末了,无事可做也得在學校待着,屁股牢牢钉在课椅上。当然,数不清的卷子在等着,想无所事事也是一种奢望。高中生不仅需要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还需要强壮的体魄,因为我们请不起假,缺一节课就要花数倍的时间才有可能补得回来。高一的时候还好,请假的成本不大,老师都痛快地批准了。到了高三,学校虽然没有规定说不能请假。但是每次老师签字时的欲言又止,都让我特别有罪恶感。形势所迫,只能逼着自己变强壮一点了。偏偏我每次感冒就爱流眼泪,一抬头还能和老师来个“深情对视”。同桌都吓了一跳问我怎么了,我就开玩笑说是听课感动得哭了,无法改变,只能苦中作乐了。
这些其实咬咬牙坚持一下也没什么,我最有怨言的还是三年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睡眠质量严重降低。好不容易放假了,因为生物钟,我也往往是早早就醒了。早上前两节课我都基本处在梦游的状态,只能靠掐手臂让自己清醒一点。到了大课间,尤其是数学课下课之后,那叫一个壮观,班里一下子趴倒一大片,大家连厕所都不想去上。可惜老师对下课铃的敏感度还没有上课铃的一半,能拖就拖,搞得大家怨声载道。能多学一点知识固然好,可是想塞进彼时我们一团糨糊的脑袋里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我是不提倡“开夜车”的,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状态,这点我深有体会。其实在学校的时间那么长,只要充分利用就足够了,不必再牺牲自己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我见过天天熬夜、满头白发的同学,最后非但成绩一般,身体也垮了,得不偿失。当然,如果你是一天睡四五个小时还能精神奕奕,或者适应所谓“达·芬奇睡眠法”的人,那就另当别论。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这句诗很适合用来形容高考,前方有各式各样的艰难险阻。就算你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没有压力,也会受学习环境的影响。
我读的高中条件一般,冬冷夏热。夏天时一百来号人挤在一个小教室里,呼出的热气使得室内外温差至少有四五摄氏度,出去时有多舒爽,回来时就有多不甘愿。几台旧风扇倒是勤勤恳恳,卖力地做着无用功。大家人手一台小风扇,风力不大,噪声倒是不小。特别是到了下午,太阳直射,拉窗帘太闷,不拉窗帘又太晒。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切身体会到什么叫“汗如雨下”。
不知是哪个聪明的家伙先想到的方法,买小喷水瓶装满水,热的时候就喷一喷。于是有段时间,教室里经常有一块地方“烟雾缭绕”。只是,这样的方法治标不治本,水汽刚落下来时确实凉爽,可是皮肤遇冷收缩之后,热量排不出去,反而感觉更热了。卷子上洇湿又风干的痕迹,是那段火热的日子里抹不去的印记。
冬天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气温倒不算低,就是北风太厉害。因此,班里每天都要打响“窗户争夺战”。怕冷的同学吝啬地只把窗户打开一条小缝,生怕受风,嫌憋闷的同学一把把窗户推开,贪婪地呼吸着灌入的新鲜空气。两边开始扯皮争吵,互不相让,直到有一方不得不让步。当时只觉得痛苦,只羡慕别人拥有比我们好得多的条件,其实现在想来,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经历,一笑置之。
到了最后一年,可以说除了睡觉的时候,我脑子里没有一刻是空的。累也轻松,因为什么多余的都不用想,也没有时间去想。也许现在你很讨厌被“操纵”的感觉,但总有一天你会怀念那段只需埋头赶路的日子。
我掐着手指数着日子终于熬过了三年。可是刚考完那天晚上,并没有得到意想中的安眠,骤然失去了目标,反而很有些不知所措。后来高考結果出来了,说不上多好,只能说没有辜负大多数人的努力。那之后,不管再调皮、再厌学的学生,似乎都洗去燥热,褪去稚嫩,开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
我曾经大言不惭,说自己绝对不会怀念那段痛苦的日子,可现在我甚至有回头的冲动。不管你现在多想逃离这个环境,相信我,人往往会不断美化回忆,特别是当生活不如意的时候。美好会渐渐掩盖过去挥过的汗、流过的泪、吃过的苦、受过的罪。直到有一天。你想起的会全是快乐与幸福。
高考从来不是唯一的路,只是很多人没有更好的选择。那么为什么不顺着它走下去呢?不亲眼看看前面到底是什么,是荆棘、泥泞,还是广阔、光明,你会甘心吗?这段经历说痛苦也痛苦,不知道前路如何,我们往往感到恐慌与迷茫;说快乐也快乐,因为以后可能再也没有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机会了。
很多人把高考比喻成独木桥。可是我更愿意将它想象成跳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不上就只有摔下来,这样的心理预设容易带来压力和对结果的恐惧,让人迈不出脚步。
生物学上曾经有个“跳蚤效应”的研究:将跳蚤往地上一抛,它能跳一米多高。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个盖子,它跳起来时就会撞到盖子。等跳蚤撞多几次之后再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它还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就像跑步一样,如果没有终点,说不定就能一直跑一直跑,直到筋疲力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所以不要去想自己能到哪里,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而跳板就不一样了。就算有新旧之分。弹力之别,只要站在上面往上跳,总会比原来更高,越用力往往越高。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原地不动,大不了再来一次。当然,如果站在上面什么也不做,它就只是一块板。你永远也上不去。
如果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让你痛苦、迷茫,那么试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或许你会有收获。往前跑吧!为着理想,迎着目光,向着希望。
编辑/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