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闹
“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这是看完演唱会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虽然现在的我仍然挨着饿堵在回学校的路上,但内心依旧各种满足。
出发去体育场时,交通广播里放的都是各种路线。女主播在说: “这样大家就可以早点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了哦。”出租车司机感叹地说: “周杰伦真的好有号召力呀。”
坐在几万人的露天体育场里,随便转转头看到的都是挥舞着的粉红的荧光棒,就像是一片辽阔的粉色星空。每一首歌一响起,全都是万人大合唱。从第一首尖叫到最后一首,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还好我在青春里,曾那样喜欢过你。
互动环节,点到一个男生,二十岁的男孩子,对着大屏幕,呜呜呜就哭了出来,语无伦次地喊:“周杰伦我真的好喜欢你!”
看见周杰伦在台上挥舞双截棍的时候,脑海中情不自禁想起很小的时候,央视有一档名叫《同一酋歌》的综艺节目,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里看见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卡其色皮衣、唱歌从来不会对观众笑一下、不停耍双截棍带着全场“哼哼哈嘿”的周杰伦,从此“被颠覆”——天哪,怎么会有这样唱歌的人?难道只有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吗?
应该是小学二年级,还不明白追星是什么的年纪,被比自己年纪大的哥哥姐姐带着听了那首《半岛铁盒》。看着他们都在对着还有着大屁股的台式老电脑抄歌词,我只知道,他们都喜欢听这个人的歌,所以我也要听这个人的歌。
后来,小学毕业了,随着一部风靡全国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以及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我就“噌”地上了初中。我也到了开始明白“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一起躲过的屋檐”“而我已经分不清,你是友情,还是错过的爱情”“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的年纪。好像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也成了当初小小的自己无法理解的“哥哥姐姐”大军中的一员。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为了锻炼全班同学描写人物的能力,让大家在周记里“描写我”。后来我看到好多人那篇“描写我”的周记里,都有一个关键词——“周杰伦”。对啊,现在已经无法明白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种看到他的海报贴纸就买,所有歌的歌词都会背下来,周记没有题材写了就写他和他的歌的热情。小小的MP3里播放列表只有两个分类,周杰伦和其他歌曲。 那个时候,课外活动的广播里放了首《稻香》,音乐课上看到他的MV,从同学那里听到一个不知道的关于他的八卦,就可以变成一只快乐半天的小蚂蚁。那时候全班都爱听许嵩,有人说他是“小周杰伦”,于是为了“到底是周杰伦厉害还是许嵩厉害”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其实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一个人能够成为别人的偶像就一定有值得敬佩的理由,只是大家的爱好不同罢了。可惜那时候年纪太小,还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后来,《摩羯座》结束后,我就上了高中。不会再张口闭口聊明星聊周杰伦,甚至追星成了一件让我觉得很羡慕的事情。我喜欢看同寝室的女生对“我觉得看着都一样,完全分不清”的韩国帅哥的疯狂,羡慕她们可以有那么好的记性记下关于他们的所有小事。
手機歌单里开始出现很多其他歌手的歌,听到别人说“周杰伦啊?太老了吧”的时候,也只是一笑而过。在网上看到与他有关的消息时,有时间感兴趣就会扫一眼。但还是会在每年年末的时候想,新专辑快出来了吧。渐渐意识到,这么多年来,他好像成了一种习惯,每一首歌都可以想到青春期的很多事情。终于明白,只要有他出现过,其他的明星都只是昙花一现。这种喜欢,大概已经随着时日成长,变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会在最艰难的时候守着深夜听《蜗牛》,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会在受委屈想要放弃的时候听《稻香》,告诉自己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作意义。在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候轻哼着《轨迹》,我会发着杲,然后微微笑,接着紧紧闭上眼。在人生每一个重要的不重要的时刻,都有一首他的歌,在脑海里播放,在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方陪伴。
有一天,也许舞台上那个耍着双截棍唱着歌的他唱不动了,也许台下一直看着他的我再也没有那种热情去喜欢去尖叫,但我一定还是会想起某个放学回家的夜晚,听着周杰伦的歌,和喜欢的人一起磨磨蹭蹭轧马路到天黑,又愉快又着急。
时间就此停,仿佛再也没有长大过。
嗯,真好,好在当时的我,喜欢过年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