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
我算是一个抗孤单能力很强的女生了,可以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看话剧看展览,一个人看电影更是习以为常,但我绝不会一个人去吃自助餐……
如何吃垮自助餐厅?
先拿一份水果沙拉,垫一层黄瓜,垫一层胡萝卜,再垫一层菠萝,然后再垫一层胡萝卜,再垫一层黄瓜……
然后是海鲜类,要抢最贵的螃蟹和三文鱼,之后是香肠拼盘、鹅肝酱……
要做个有条理的人,比如要将这些列在纸上做成攻略,每做到一样就掏出笔打个钩。这是《北京女子图鉴》里。张超的做法。
张超在女友生日那天带她去了她一直渴望而不舍得的金钱豹,做完以上几点后,张超果然吃回来了,连同女友没怎么吃的那份一起。他撑得走不了路,去旁边的药店买消食片,女友陈可依转头就走,彻底地离开了他。
但我想说的不是他们的分开。
我真为陈可依可惜,她居然浪费了那么一顿美味的自助餐。
我知道她是为他们没有共同目标难过,相比之下,我格外喜欢《特化师》里谭松韵演的陈真,她在剧组,因为势力强大的女二号浪费了一顿盒饭,直接炸开了——管你是什么大人物,凭什么浪费食物?
从她身上,我才真的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什么是食物的乐趣。
看剧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如果我是陈可依,会把所有的事情都统统抛开。会吐槽对方没出息的攻略,然后兴致勃勃一起完美完成攻略上的每一步!
自助餐多好吃啊,吃一顿多难啊。
记忆中,小时候吃的第一顿自助餐是在我们那座小城的新世纪旋转餐厅。中午吃饭时,我就特别搞笑地望着满桌子菜跟我妈抱怨“我想吃饭,可是吃饱了晚上就没肚子了。”
再后来还是在那里,小学毕业聚餐,好多男生一路叫嚣:“我从三天前就不吃饭了!”然后全班嘻嘻哈哈笑闹成一片。
到了餐厅,大家全都去抢油炸的肉串,每个人满满一大盘,一盘又一盘,整个餐厅一片狼藉。
有人吃完跑一会,说自己消化快,等下要准备开吃第二顿;有人真的撑得捂着肚子坐在一旁,跟同学一脸壮烈地说:“别动我,真的,我要吐了。”有人直接站着吃,说这样能吃很多……
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吃肉。当时我妈几乎不给我买油炸食品,我也没有零花钱,我吃了很久,直到最后大家一起讨论《放羊的星星》之类的暑期档经典剧,我还在假装无聊时不时地吃一口。
当时的朋友换得很快,所以在那个热闹的场合,我有点孤单,但情绪还是很高昂。小时候吃自助餐就是那么高兴,因为那时简单。
初中时的重心放在了别的事情上,高中后有了稿费,虽然不多,但也够买喜欢的食物,开始觉得自助餐的味道其实一般。见到了大海,再也不会为遇见小溪而欣喜。
记得有次去万达的自助餐厅,路过一家奶茶店,毫不犹豫买了一个大杯,端着去吃自助餐。
同行的人惊呼:“你喝完那么一大杯,还吃什么饭呀?”
“可是路过就很想吃啊。”我很無奈,但那一刻。也有一丝讨厌自己。
说起来自助餐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人均价格200元左右,不算便宜,里面的菜呢,好吃的和难吃的,一半一半吧,但每当我进去的那一刻。就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原先想假装淑女,不久就直接用手抓起了大闸蟹,想文艺清新一下,很快却撸起了袖子,一边叫着要吃回本,却也心知肚明,吃不回来的。但有了吃回来的侥幸,情绪就是会高涨一点?
吃回来又能怎样呢?像小时候玩游戏。哪怕是剪刀石头布,也非要和小伙伴争输赢,没有意义。不过那一刻就是希望自己胜利。
而我偏偏先吃了许多别的东西,就好比运动会的起跑线上,裁判喊预备,所有选手做好奋勇直前的姿势,我在一旁东张西望,那有什么意思呢?
你看,自助餐真的难得,要有对美味食物的热情,要有作战的心,还要有大家争先恐后的气氛。
最近一次吃自助餐,大概是去年的一个冷风天。我和哥哥姐姐去银泰城排了很久的队吃上的,我终于重拾过去的兴致,鱼虾蟹寿司全拿来。后来五花肉拿多了,在桌上垒得老高,我们悄悄放回去,还被服务员捉住了。
最后什么也吃不下,我们夹来一大堆水果烤,还津津乐道。烤葡萄挺好吃的,烤橘子有的有点苦,又怕被人当成神经病,笑得前仰后合。
我算是一个抗孤单能力很强的女生了,可以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看话剧看展览,一个人看电影更是习以为常,但我绝不会一个人去吃自助餐,怎么看一个人独自坐在桌前胡吃海喝,眼前满是空盘子,都像一个孤单的饭桶啊。
所以啊,吃饭和生活一样,希望有人陪,要有仪式感和目标,以及很好的情绪才能完美地进行。
剧中,陈可依没有好好吃那顿自助餐,也选择了拼命女强人的路,她的结局无非两种,被现实磨灭了梦想,或者一路往上,走向人生巅峰。但那都是以后了。
而无论哪一种我都觉得她应该好好吃完那顿自助餐,至少那是她渴望过的,也是她绝对可以吸收的眼下的快乐。
吃自助餐这种快乐最简单了,吃得越多越开心,想挑什么就是什么,餐厅是你的天下。而我猜,未来的生活各自开花,聚集有兴致的人一起吃自助餐,真的很难。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唯一不会给你添绊的自助餐啊!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