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宜峰
摘 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有物理观点、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笔者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八点加强简单概括为八个重要:素养比习惯重要,思考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个性比共性重要;多元比单一重要,融合比个体重要;方法比本本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民主;自主学习;科学探究;课堂教学;加强
什么是核心素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所认识的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面对真实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具体的核心素养.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起初认为物理学科的核心素養是指学生的能力与方法、应用与创新.能力与方法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方法、建构物理概念的方法,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方法等.如学生学习物理之后,知道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金属外壳家用电器接地线的作用是将漏电导入大地等,即从生活走向物理.学生会用测电笔分辨火线与零线从而确定开关的安装;会用家中的圆柱形筒和刻度尺测出西红柿的密度等,即从物理走向生活.应用与创新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思维的迁移和创新等.比如,学生学习杠杆之后,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将重物放在拉杆箱的下部,将拉杆拉长,可以更省力;学生已用烧杯和量筒测出较大石块的体积,迁移用烧杯和天平测出较大石块的体积;利用电磁继电器创新设计出满足某种要求的自动报警装置或自动化流水线等.后来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是学生具有物理观点(比如物质、运动、能量、场的概念)、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或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笔者提出以下八点加强:
1 加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科探究知识的特点,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本色,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内涵.多做实验,真做实验,突出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强化实验器材和记录表格,好处很多.如课堂上小孔成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测电笔分辨火线和零线,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牛奶密度,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等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学生活动都要做一做,操作简单、直观形象.八年级上册引言体验科学探究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领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态度,终身受用.多做实验,真做实验,可以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正确构建物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器材、制订正确的实验方案,可以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鼓励学生排除怀疑、改进实验操作,可以有效得出结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究的素养.
2 加强知识体验,走进生活,创设情境,真实思考教学
生活即教育.生活无处不物理,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实物、图片、视频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比如,课堂上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让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搓动来体验摩擦力,用一只手压着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搓动来体验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进行动滑轮的教学时,师生互动,用一支铅笔在中部和两端施力,来体验动滑轮的省力与费力.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可以走出课堂,小组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探究太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及距离地面的远近光斑的变化.避免纸上谈兵和知识灌输,从体验中学习,从情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实现学而不恹,积极学习,快乐学习.
3 加强教育民主,以人为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
教育民主,以人为本是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方法,是必经之路,是有效途径.学生教学生,讨论交流和成果展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提高课堂效率,避免教师满堂灌、一言堂.教育民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发扬个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不再是口号,而要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之中.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几个学生为宜,小组人员的配备,小组长的核心作用如何发挥,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等问题都值得去思考.物理课堂学生分组活动,笔者的做法是个个都分工,人人有事做,组长负责任,代表去交流.课堂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课堂成为灵动的学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 加强做中学,课外制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做中学和课外制作动手又动脑,心灵又手巧,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我们要大力实践、始终如一.比如,用易拉罐制作小孔成像装置,用两根吸管制作口吹喷雾器,用两个小灯泡制作串并联转换器等,在制作中学习,在制作中发现,在制作中思考,在制作中收获.课本中已把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为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在课时安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面都不可轻视.比如,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用电能表测定电水壶工作的实际功率等,在家长的协助下,真实开展研究和测定,写出实验报告,在班级交流展示,实践出真知,动手长才干.近几年扬州市中考题常把课本中的课外小制作,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作为考试的素材.我校也在每年五月底开展校园科技节,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制作浮沉子和密度计等,然后评比展示,学生通过制作密度计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掌握了相关知识,终身难忘.
5 加强学科融合,课程统整,知识衔接,素养内化的教学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力弘扬国学教育,积淀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成为重中之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诗句顺口溜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也可以为物理课堂教学增光添彩,比如“日出嵩山坳,光沿直线跑,小孔成倒像,日食月食晓”“春晓不觉晓,松香熔化了,非晶无熔点,吸热升温高”“杯底放硬币,后退看不见,杯中加满水,折射使之现”“电流表、手拉手,电流相等向前走,电压表、抱灯泡,两端电压一样高”等等,大部分的初中物理知识都可以写成诗句顺口溜,五言七句,语句简单、语音押韵,便于记忆,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教学设计还须注重物理学科与数学、生物、化学、地理学科的有机融合,比如物理与生物融合考题的举例,探究种子萌发与生物因素及环境磁场强弱的关系,涉及到物理的温度自控装置,种子萌发与磁场有关控制变量的设计方案,电磁铁减弱磁性的方法等,将多学科的素养融合内化为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endprint
6 加强信息技术、多媒件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和展示的教学
当今社会是应用信息技术的社会,互联网缩短了时间和空间,微信扫码、微信支付、滴滴打车、手机银行、代扣水电、自动取款、网络培训、网上购物、电子白板等等,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横行天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物理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凸显一些实验无法做到的功能,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教师要当信息技术、多媒件技术与学科整合应用和展示的急先锋,不能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控制课堂,教师要学会制作课件,使用课件,利用视频、音乐、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习不再枯燥,为课堂增色.比如,教学生活·物理·社会的滤色镜时,教师可以用照相机装上滤色镜进行实际拍摄,传输电脑在屏幕上展现,给学生观看;学生分组探究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传输电脑在屏幕上展现,给学生观看;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开展直观性、循环性、针对性的教学,教师教的省力,学生学的轻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时代的要求,是当前的潮流,信息技术引领未来.
7 加強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物理问题情境的教学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课堂教学中做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教学,问题情境化——情境教学,即问题情境;教学实践化——分层教学,学习个性化——e学习平台,即张扬个性.教师实现从知识到问题再到情境,学生实现从情境到问题再到情境,学习不再感到痛苦和枯燥,学生华丽转身,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江苏教育》2017年第5期刊发的浦建军老师的文章“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物理问题情境设计”中主要论点:生活化问题情境,应注重感性到理性的提升;体验式问题情境,应重视表象到本质的深化;开放式问题情境,则需要低级到高级的跨越,对笔者有较大的启发和触动.在教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曾提出如下八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下边实验边思考:(1)小车从斜面上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什么力的作用?(2)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你之前会想到这种方法吗?(4)小车在某个水平面上运动的路程越长,说明小车速度减小得越快还是越慢?(5)你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6)你认为有没有绝对光滑即没有摩擦力的水平面?你可以想象或推理吗?(7)请你想象或推理,运动的小车在绝对光滑即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小车的运动是如何的?(8)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思考、得出结论,你用到了哪两个主要的科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以问题为导学,以实验为基础,加之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推理,效果显而易见.
8 加强深度学习,终身学习,实践创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
杨九诠老师主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的封底内容对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一个圆形图诠释,涉及三个方面六个要素,三个方面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个要素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成为献身科学、服务社会、勇于创新、有益人类的人.
笔者把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八点加强简单概括为八个重要:素养比习惯重要,思考比接受重要;自主比灌输重要,个性比共性重要;多元比单一重要,融合比个体重要;方法比本本重要,创新比墨守重要.
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教学不是提供结论而是不断向学生提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