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高
摘要:利用项目学习这种具有优势的学习方式,针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课,阐述怎样以四个任务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得他们在物理课堂里获得更持续的兴趣,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泛的体验和收获.
关键词:项目学习;任务;体验;收获
项目学习在美国、英国等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极受推崇,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挖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呈现出的教学优势,正是现实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严重缺失的.正是有了以上认识,并且能有机会获得杨勇诚校长的指导,笔者参与了杨校长领衔的课题,尝试将项目学习引入自己的课堂,几年来,有了一定的收获.本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例,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项目学习,设置任务来打造较为高效的物理课堂.项目学习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本节课就设计了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1:测量班长的身高
一个优秀的班长对本班情况了如指掌,同学们了解班长吗?比如他(她)的身高,我们可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可实验室提供的米尺量程不够,不能测量,鼓励同学们一起来做一把量程是0~2m的刻度尺.利用教室里打开的前门,以地面作为零刻度线,以1m作为分度,做成了一把最大测量值是2m的“米”尺.当班长抬头挺胸,贴站在门前,大家发现,班长的身高比1m大,比2m小,该读成1m还是2m,比1m多的部分要不要了?当然要,怎么办?预习过的同学知道,要进行估读.有人读成了1.6m,有人读成了1.7m,甚至有人读成了165m.人的估计能力有限,只能估计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一的整数倍,即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以上测量值165m是错的,而16m和17m都是正确的,而造成读数差异大的原因是上述“米”尺很不精确,上述测量意义不大.如何才能让这把“米”尺变得精确?把1m的刻度进行十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分米,再来进行测量和读数,测量就显得精确多了,测量也就变得有实际价值和意义了.
收获:同学们知道测量时,物体的长度并不是刻度尺最小分度的整数倍,多余的部分不可忽略,要进行估读,要估读到刻度尺最小分度的下一位;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的结果就越精确;将1m进行1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dm,即1dm=01m;另外,产生了项目学习的第一个产品,身高测量器,同学们喜欢的话,可以在教室里长久保留.
班长的身高一定是班级里同学关注的焦点,测量班长的身高这个实验对于课题的顺利引入和学生兴趣的激发是有立杆见影的效果的.现场将1m进行十等分,同学们对1m和1dm的换算关系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比强行记忆的效果好得多.
任务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物理课上,物理课本放在课桌上,甚至经常握在手中,大家知道它的长度吗?可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同学们的手头大多数都是小量程的刻度尺,量程不够,现在甚至连木条都没有,该怎么办?每组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8K纸对折若干次,两侧和中间位置订上订书钉固定,得到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在上面左侧标上零刻度线,利用手头的刻度尺,每隔1dm画上一刻度线,制成了一把量程为0-3dm的刻度尺.在测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指导、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逐一解决测量过程中的零刻度线对齐、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紧贴、读数时的视线角度、读取准确值和估计值、数据的记录等诸多问题.将小组的数据进行比对,有的读成25dm,有的读成26dm,还有的读成了27dm,以上读取的数据都是正确的,但差值还是挺大的,达到了02dm,可见制成的“分米”刻度尺对于测量物理课本的的长度其精确程度是不够的.怎么办?有了刚才测量身高的经验,同学们很容易想到要将1dm进行10等分,将分米刻度进行10等分后,测量的精度果然大大提高了,各小组测得的结果差异也变小了.如果能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发现各小组的差异会更小,说明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收获:知道将白纸对折可以获得直线条,将白纸对折数次便可得到硬度尚可的直尺;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比如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与物体一端对齐等;将1dm进行1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cm,知道了1cm=01dm;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让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各小组制作成本课的第二个产品,量程为3dm的“厘米”刻度尺,可以去测量其它物体的长度,比如鞋子的长度.
在这个任务环节内,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多通道型互动,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法,去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技能和经验.每个小组將1dm进行十等分,同学们对1dm和1cm的换算关系就能掌握得非常牢固.
任务3:测量物理课本一张内页纸的厚度
同学们观察自己的刻度尺,1cm被分成了1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mm.物理课本一张内页纸很薄,其厚度远远小于1mm,无法进行直接测量.教师融入各学习小组,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逐一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获得了测量的方法.封皮去除,内芯压紧,页码数除2即为纸张数,内页纸的总厚度除以纸张数即为一张内页纸的厚度.如果多次测量内芯不同处的厚度求平均值,测量的结果会更加合理和精确.
收获:同学们知道了将1cm进行10等分,每个等分就是1mm,即1mm=01cm;知道了一个待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的时候,是不能测出其结果的;掌握了运用累积法测量微小量的方法.
在这个学习环节中,有了前面两个实验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掌握1mm和1cm的换算关系毫不费力.在这个任务板块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没有明确突出的信息输出源和接收源,每个成员都相互影响和依靠,彼此学习和作用,构建了一个立体的信息传递通道,课堂互动效果极佳.
任务4:制作一个摆动周期是1s的单摆
展示一组摆长不同的单摆,同学们发现它们摆动的快慢不同,即摆球完全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是不同的.通过信息快递的形式告诉学生,单摆摆动的周期与其摆长有关,一个摆动周期是1s的单摆,其摆长是2485cm.在这个任务板块中,摆球半径的测量、摆线长度的测量和控制、单摆的安装都是教师和学生要去克服的困难,通过合作学习,以上问题全部解决后,就要用秒表来检验每个小组制作的单摆摆动时的准时性了.那个时候,为了完成任务,初中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都驱使学生对于秒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产生强烈的学习和练习冲动,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逐渐的熟练掌握用秒表测量时间的方法了,对于单摆周期的测量还是要采用累积法.
收获:熟练地掌握了秒表的测量方法;各小组得到了本课的第三个产品,秒摆.
作为教学的引导人,教师要想尽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冲动,将学生置于感兴趣的场景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科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被巧妙地引进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新的一种选择.一个个优秀的项目就像一片沃土,赋予学习生动而具体的真实体验;一个个巧妙的任务引领,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海洋里起航和遨游,在实践和探索的天空中探究和求真;一个个产品,让学生充分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物理的成就感.项目学习,旨在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提升,这样的学习方式更有优势,学生更具活力,课堂充满张力.
参考文献:
[1] 杨勇诚.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