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莹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像日常生活中那样随心所欲。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用语与日常生活中用语的不同之处,在明确两者区别的基础上,引导在职教师和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学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语文教学素养和文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 日常口语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b)-0151-0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and Daily Spoken Language
MENG Chuny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eaching is an art. Chinese teachers undertake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Teachers can't do as they like in daily life.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anguage used by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language used in daily life from two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it guides the on-the-job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ers to practice their own teaching language, improve their own Chinese teaching elements and literary literacy, so a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 Teaching languages; Daily spoken language; Difference
语文教师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语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对教学语言的打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以一般口语为基础,体现口语化的倾向。同时,教学语言又是日常口语的专化,有着独特的术语体系、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该文主要就语文教师教学语言与日常口语的不同加以比较。
1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求之严格区别于日常口语之宽松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与日常口语相比更为严格的要求,也需要更加重视语言技巧的使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了解教学语言与日常口语在要求上的区别,明确课堂语言的特点,以便更好地锤炼教学语言,使语文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1.1 对普通话的要求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普通话证是教师资格认证的必备材料,语文教师的招考要求普通话水平须达到二级甲等。在课堂上,地方方言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甚至会存在因方言不通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无法将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国家对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提出较高要求。
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普通话逐渐成为国内各地人民通用的语言。然而,在特殊语境下,为迎合或适应他人也会使用方言,方言的使用也不失为一种拉近距离感、增加亲切感的方式。例如:领导干部在乡村中走访时使用方言,与百姓的距离感缩短,真正走入群众中间。方言是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方言的方言学。因此,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普通话也并非万能的,方言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普通话与方言并行不悖。
1.2 顿歇要求不同
语文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尤其在某些情感比较沉重的文章理解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些特殊语句朗读上采用顿歇的语言表达手法,有意识地中断语链,给予同学们以较长的咀嚼、思考时间,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以無声代有声。它并非单纯的“空无”,而是利用停顿来表达说话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在停顿中表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以增强渲染力。例如:“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在朗读中进行顿歇处理,让同学们品味亲人故去时的无助、哽咽之感,体悟亲情。像这种有意识营造出来的时间空白所产生的课堂效果,显然是有声语言所无法达到的。
而在日常口语交谈的过程中,由于思想的深刻性不够,语言的语文味也并不浓重,多为简单的“一问一答”式,或是“一人叙述”式。因此,口语中的停顿及空白没有太多深层次的内涵,多为无意识的、被动的停顿,更多的是一种冷场或是卡壳的表现,艺术鉴赏的价值不高。
1.3 重音要求不同
重音是指在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的重音突出主要有3种表现和作用:第一,对于某些重点词语或重点知识点进行加重语气的处理,起到突出语言重点及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第二,在朗读中的某些词语进行加重语气,不仅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情感的意义。第三,在课堂上,当教师发现有同学走神或交头接耳时,语句重读还可以起到委婉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且不会影响到上课节奏。
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重音除了具有突出重点及引起注意的作用以外,更主要的作用是区分句意。例如:“他去过上海”这句话,当重音落在“他”时,回答的是“有谁去过上海?”的问题;当重音落在“上海”时,回答的是“他去过哪些地方?”的问题。重音不同,意义就会不同。
1.4 对口头禅的要求不同
对于教师而言,语言应当力求准确简洁,尽量避免出现频繁的口头禅。课堂上的口头禅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中出现“就是说”这类口头禅,使得其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简洁,还会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在课堂上尤其不能够出现“对吧?”“是不是?”这类口头禅,这些口头禅往往跟在教师的知识灌输之后,这严重违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在日常的交谈中,对口头禅的要求没有那么严苛。通过一个人口头禅,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大致情况。因此,使用积极、上进的口头禅未尝不可。例如:如果有些人每天都将“烦死了!”“我不管!”等话语挂在嘴边,那他极有可能是个低气压、不负责任的人。其实,口头禅在日常口语中也是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无需“明令禁止”。
2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诗意有别于日常口语的随意
在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中感受到语文的诗意境界。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语文的课堂应当是有情感、有灵魂的课堂,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语中感悟到作者内心深处的语文的境界和底蕴。
2.1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语文味道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追求质朴与华美并存,平铺直叙与起伏跌宕同在,使课堂充满语文味,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
2.1.1 语文教师用句用语富有诗意
教师的语言尤其注重“诗意”。在语文课堂中,巧妙地运用丰富的词汇、恰当的诗句、系列的修辞,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一定的教学熏陶效果。
例如:王崧舟执教的《荷花》片段。
师:(播放课件,随着音乐和画面,教室旁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白荷花们仿佛想说些什么?仿佛又想做些什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你最想做些什么?
在这段执教的教师语言中,不仅做到了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运用多重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一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而且让同学们尽情展开想象,在紧扣原文、文字鉴赏的同时又不局限于原文,通过音乐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想象、去感受,从教室走进书中,又从书中走近荷花。
2.1.2 语文教师语言中蕴含着诗意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情感带入同样应当注重“诗意”。语文课堂上的本质和价值是通过研读作品,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作者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通过师生对话,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启迪学生。语文教师教学还应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明事理、知荣辱。例如:在《桥》中,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
2.2 日常口语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
一般而言,日常口语大多还是通俗易懂的、以直接表情达意为主,在用语华美程度上和情感渗透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往往因人因事而定。由于新文化运动对白话文的提倡,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功能也随之改变,形式上或通俗易懂、或晦涩难懂,或直抒胸臆、或一语双关;意义功能上,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信息传递,日常的口语交流一般以准确快捷地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此外还强调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例如,甲:“出去啊?”乙:“嗯,出去。”他们彼此之间并未传递实质性的信息,但是这样的语言依旧起到了人际互动的作用。由此可见,现阶段的日常口语并非都要求富有诗意,只要达到说话人的表达要求,诗意还是平淡都是可以的。
3 语文教师锤炼教学语言的建议
要着眼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独特性,不断优化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就教学语言的锤炼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语文教育素养
准确严谨的课堂语言,是一名教师良好教育学素养的体现。在对师范生的培养及在职教师的深造过程中,明确语文教师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规范使用普通话。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上,时刻保持使用普通话交流的状态。第二,适当进行顿歇处理。讲究语言的艺术,放慢教学语速,疏密相间、长短适宜。根据文章或是教学所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密集,时而空白。在恰当之处留有空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巧妙运用抑扬技巧。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做到高低有度、快慢有序,准确把握情感的起伏,或激昂、或跌宕,在变化中彰显语言的魅力。第四,纠正并杜绝口头禅的使用。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克服,或是教师间的相互指正,在课前勤加练习、在课上放慢语速、在课下反思总结,戒掉口头禅。
3.2 提高文学素养
“诗意”的教学语言和情感表达是对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提出的较高要求,是教师文学功底的外化。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库:广泛阅读,扎实积累,学习语文专业知识;不断涉猎,了解政治、历史等相关知识,集百家之长;关注文学发展动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关注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向生活学习……只有“满腹经纶”,教师才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我们的课堂才能变得诗意盎然、趣味横生。此外,还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層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将文章情感融入教学语言当中,“诗化”课堂用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产生情感共鸣。
课堂语言既来源于日常口语,又不同于日常口语:它有着比日常口语更加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还增添了特有的诗意和语文味。语言素养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反复实践,不断锤炼、优化自己的语言,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 张顺珠.论中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9):39-40.
[2] 张晓宏.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32):36-37.
[3] 王辛雪宸.王崧舟“诗意语文”理念及其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9.
[4] 李唐朝.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2):76-78.
[5] 谢寿孟.浅谈口语交际语言的得体性[J].国际公关,2019(6):274-275.
[6] 胡朝阳.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7] 何松.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