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大学生

的规划和积累

大学生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的规划和积累

巫夭夭

三年前的我还是个本科生,经历了实习、放弃求职、留学申请、间隔年和海外读研,今年终于还是要步入社会。而重新规划求职道路的我,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互联网行业,所有的经历也都不是浪费。更了解自己的自己、更成熟的自己、找到了方向的自己,比三年前更为强大。

初涉职场,我两次放弃转正,决定再花三年重新了解自己

大三上学期结束,距离秋招还有9个月,距离留学申请和考研12个月,我再次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确定了不想考研以及不想在国内读研后,我开始在求职和留学中纠结。在这样的纠结里,考虑到实习对于求职和申请都有帮助,以及我对于校级社团、创业工作室和科研项目的工作都已经比较得心应手,感觉已经陷入了能力成长的瓶颈期中,我决定跳出舒适圈,到更广阔的地方去看看。于是我从12月开始了解工作机会并参加面试,幸运地拿到了年后的百度日常实习offer,将下学期的课程都调整到大四,腾出时间进行全职实习。这样的提前安排可以让我之后无论是打算继续找暑期实习,为秋招作准备,还是暑期准备留学申请材料都更游刃有余。

第一份实习是数据项目运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对项目和行业的接触,以及和同事的交流,让我对互联网行业和求职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意识到这个阶段的自己还不明确职业兴趣点在哪里,也没有选择业务、公司的本钱。如果继续求职,似乎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于是出国的火苗又燃起,这件事情对我的吸引力,不在于文凭,而在于全新的世界和未知的可能性。

暑期来临之前,我放弃了继续实习和转正的机会,回到了学校开始准备申请。这并不是一个我想和我努力就能做到的热血故事。当时的我确定了自己想跨专业到传媒专业,但是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都没有把握准确,学习成绩没有优势,本质来说也没有了解清楚自己申请的专业想要的是怎样的人,所以最理想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传媒相关的两个专业都发了拒信。同时,雅思的准备也并不顺利,虽然那段时间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程度甚至高于高考,但是成绩一直不见进步。虽然当时其他高校都给我发了录取通知书,但是梦校的回绝和雅思的不理想还是让我非常焦虑。

因为对梦校的执念,我重新选择了以前没有关注过的数据相关专业,在三天内重写了文书补申请,没想到这个专业第二天就把我放到了waiting list,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历是这个专业想要的,在不确定自己未来方向的时候,其实别人对你的选择可能是一种更为准确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反馈,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拿到offer,我更明白了什么领域更适合我,于是下定决心间隔年,在下一个申请季专门申请这个方向。

考虑到英国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是一年,我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职场经历,并且这个经历最好对之后的申请有帮助,于是在毕业前又踏上了实习求职,在字节跳动的媒体实验室和腾讯之间选择了腾讯,虽然字节的实习可能对于我申请传媒方向更有帮助,但是因为腾讯的项目和智能创作相关,这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初创项目”激起了我的好奇和挑战欲。

这份实习的难度和最后的成果都出乎了我的意料,虽然前期压力很大,但是“一定要让时间产生价值”的意识驱动了我自觉地做了很多调研和学习,也为项目突破打下了基础。在这个过程里,我对数据、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也是基于百度和腾讯这两个和数据相关的实习,我之后的申请非常顺利,学校在两周内就给我下了录取通知书(感觉是真的很匹配了)。

当时腾讯的团队有和我简单沟通过让我继续实习或者放弃留学留在腾讯转正,但是对未知的期待让我依旧选择了放弃,踏上了到新西兰一个人“自生自灭”的路。在新西兰的求职中,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选择果园或者餐厅、农场相关的工作,而是接触了本地的互联网公司、机场免税店的国际美妆品牌和本地的零售品牌,这一过程中对海外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又多了些理解,而一线销售经验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海外的第三产业、品牌宣传和与互联网产品结合的方式。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每一个职场经历都产生价值和思考,让自己在工作里挖掘成长的空间。

从新西兰返回后,我将职业规划转向了咨询和战略,但是因为对这方面都还处于被網络信息影响的程度,所以我选择在科技媒体的产业研究实习工作,这份工作让我重新梳理了过去的实习经历,从产业层面产生了更宏观的思考。但是枯燥的桌面研究工作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是否想继续相关的行业。

踏入研究生的学习,我原计划先好好适应海外学习,将求职的事情放到下半年归国后,但是学校浓厚的求职氛围打破了我的规划,我这才发现一年制的研究生很多人在入学前就开始求职了。多方面考虑之后,我还是决定先好好学习和体验学校生活,但是也开始着手进一步了解海外求职这件事情。在上半年,我参加了十多场公司宣讲会和求职培训会,包括国内高校校友会组织的行业交流和求职中介咨询,并且联系上和我有类似背景的往届学长学姐,向他们请教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对自己的求职时间线和职业前景有了更好的预判。

因为和行业内的前辈们的交流,我发现自己对“战略/咨询”工作的理解产生了非常大的偏差,也对自己转行这件事情过于乐观。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多的前辈建议我尝试从运营岗位转到互联网的产品岗位,这又让我重新审视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对自己的求职定位了。以前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岗位,但是详细了解之后发现自己的理解也仍然还是不足的,于是我决定打算先实习求职产品岗位,可以在秋招之前再评估一下自己合不合适。和之前留学申请及求职咨询一样,其他人的视角和肯定很多时候能更准确地定位你的价值,而深入这个行业并且与行业人员的交流,才能对岗位有更准确的认识。

合适更重要,有的公司无面试,有的公司三天确定录取

虽然是从运营岗位转到产品岗位,但是因为还是实习招聘,所以我以为难度应该不会太大,至少来说简历关还是可以过的,没想到疫情导致的求职难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由于缺乏产品相关的经历和知识的学习,我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一些产品相关的内容,对产品设计进行更多思考,但是基本还是处于“一无所知”状态。基于对自己的跨岗位的不自信,所以花了很多时间在修改简历上,这一个步骤就花了大半个月,改了几十遍,并且拜托认识的学长学姐和前辈帮忙提意见,特别是关于实习内容和成果的撰写方式上,过去的同事有更专业的思维和效果评估标准,所以知道什么信息点是评审人重视的,以及什么内容怎么表达能够有效地突出实习亮點。

一份有吸引力的简历也大大提升了我求职的效率,后续通过认识的朋友和不认识的校友内推,简历都能获得对方的认可和积极推荐,这样的内推和“全国人民人手一份的内推码(其实就是内推制度,员工推荐身边合适的朋友来公司工作。)不同”,是被盖章的能力和价值认可。当然,一开始我并没有对内推抱有太大希望,因为互联网行业内推的形式大多只能过简历筛选,并不等于可以获得面试,而且要内推到具体的业务部门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开始我没有寻求内推。后来发现是自己的认识不够、努力不够以及脸皮不够“厚”,这给求职带来了不少阻碍。这再次证明了求职过程中信息的重要性。

第一个面试和第一个录取我的公司都是腾讯。腾讯的面试开启最早,非常友好的是腾讯的提前批流程里,即使面试失败也可能继续被其他部门发起面试。但是我的第一次面试和第二次面试都不顺利。一个是依旧遇到了运营岗位,但是自己希望转到产品实习岗位,一个是遇到了不合适的数据中台产品业务,自己对这个方向没有兴趣并且缺乏系统性技术背景。失败之后我对每场面试都做了复盘,发现自己还是有不少不足,于是重新开始梳理运营和产品工作的思维框架,把过去的事情套到这个思维里,并且组织语言,重视自己的逻辑性。而在两次遇到不感兴趣的业务的情况下,混迹在各大求职群里的我也获得了更多信息,意识到了内推的重要性,在准备面试的过程里,我也结合自己的优势逐渐发现了自己想做的产品方向,对产品这个岗位产生了很大的热情。在确定了想去的团队之后,我找到了公司里以前的导师,他很热情地把我推荐到了跨事业群的意向部门,并且表示如果我面试不顺利,可以再推荐回原来的部门。非常幸运的是,尽管这个团队只招两名实习生,但是因为我的过往经历和他们的需求非常匹配,所以在我第二次的面试结束后,就马上给我发起了初面,三天内完成了初试复试两轮面试,并且马上反馈了大概率会录取,之后的HR面就很轻松了。

腾讯的5次面试里,除了可以准备的常规问题之外,每一次面试官问的专业问题都给我提供了更系统化更专业化地组织过往经历的思路,准备面试的过程也是在补新知识点的过程。而这些都非常考验平时积累下来的语言组织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及对产品和细节的观察,对自己过去经历的了解深度,也是因为这些,所以虽然在专业知识上还有不少欠缺,但是我的面试都还是比较顺利的。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够,那么就还是需要在面试前更系统性地学习岗位和行业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多多了解和思考别人的面试攻略。所有的成功都是有理由的。

在腾讯HR面的过程中,我又收到了美团的面试邀请,对这个面试其实我是比较慌的,因为之前腾讯的面试本质上还是偏向数据运营,虽然也考核了很多产品知识,但是问题都还在我的知识范畴里。美团则是朋友推荐到了具体的面试官,而且感觉会对产品的考核更多,可能会踩中我的短板。所以为了面试我仔细了解了相关的业务,对自己的背景做了更系统性的学习,让我意外的是,了解了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新领域的业务之后,我发现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明确了自己求职的意向细分方向,我这才发现,无论是腾讯的岗位还是美团的岗位,都非常契合我的理想和背景,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也是因为兴趣,我冒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面试官交流的过程里头脑风暴到停不下来,掌握了面试的主动权,最后三天走完了面试流程,HR的面试也没有再提什么问题,直接就表示会发offer录取。

很多人的实习求职5月才开始,但是我3月底4月初就基本结束了,两个录取都是这两个公司里我最想去的业务,虽然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因为疫情无法回国实习,或者无法尽早入职被拒绝,但是也因为疫情,各大公司都允许远程面试,这也给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我也非常感谢面试官对我的认可,在后续的沟通中也能理解并接受我的情况,允许我先在海外远程实习。

在整个面试求职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合适”的重要性,这种合适不仅是背景的合适,也是兴趣的合适,因为这样才会在竞争中有优势,才会对这个领域有想法和热情。而在判断自己合不合适的过程里,也是在不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不断地提升对自己的评估的准确度。

我投递其他三个公司有拖了一个月才发起面试的,目前还在等待后续流程,也有面试机会都没有的,复盘之后判断是因为简历背景匹配度不够高,以及笔试做得不够好。这也说明自己低估了求职难度的影响,投递的时候对自己的定位和信息的掌握都不够,即使有国内985本科、海外top30硕士背景和两个大公司实习,创业、社团经历,也可能简历、笔试关过不去。这样的情况让我更加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发现自己的不合适和缺陷反而是好的,这样才能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一点点补足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内推和“全国人民人手一份的内推码不同”,是被盖章能力和价值认可。

总结下来自己长达三年的求职规划过程,我认为尽快摸索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且早早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是很重要的,不尝试比失败更可怕。除此之外,影响求职的不仅仅是实力,还有运气,竞争对手的情况也难以琢磨,后两者都是不可控因素,能努力改变的只有实力,但是对行业信息的准确把握和高度的自我驱动,可以降低后两者的影响,这也是一种能力。

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需要对自己有更准确的定位,这种定位不仅仅是求职方向和实力的定位,还有对自己的求职目标上限和下限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受失败,尝试挑战,减少求职过程中的风险,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落差。

责任编辑:陈晓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3533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