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敏 周莹
每年新生入学季,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老师们要忙到飞起:着给新生做入学心理健康评测;给陪着新生报到的家长做家校课堂讲座,跟家长说明孩子大学四年会面临哪些危机和挑战,父母应如何帮孩子完成这些过渡和成长;给各学院辅导员和新生班主任做岗前培训。种种的忙,目标只有一个:让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变少,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与大学生活。
深夜11点,北大专职辅导员王剑接到了一位大一新生的电话,王剑当时的心一沉,按照平时的经验,这种夜半来电,往往意味着严重的突发事件。听完电话后,王剑哭笑不得——因为发现床底下有一只猫,这位新生心里非常害怕,却又不知道怎么跟将猫带进宿舍的另一位同学沟通,半夜实在无法入睡,只好将电话打给了辅导员。 “只要把学习管好就行,其他的不用你管。”这是考大学前很多家长对孩子反复说的话,一旦遇到了学习以外的类似猫事件就手足无措的孩子不在少数。到了大学突然变成“没有人管你了,你要管好你自己”,而“管好自己”的能力又不是一天可以练成的——长期以来中国孩子的培养方式,倒逼大学不得不将大一设置成高四模式。
位于北京昌平的沙河大学城,是北京多所高校新生学习和生活的校区。这些学校的校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少新生抱怨“我们是高四”!对此,北航心理咨询中心李卫华老师认为:“是有点像高四,但学校这么做是对的,一是出于安全,二是从高中到大学,需要一個心理过渡期,大一的时候稍微管理紧一点,后面慢慢多些自由,这是给学生提供一段心理缓冲期,让他们慢慢软着陆,安全地融入大学生活。”
除了高四模式,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为新生提供自主成长空间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的新生教育培养体系。在新生培养中整合思政教育、学业指导、集体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为新生软着陆提供多层次、全阶段的支持。基于引导新生走出小我,在社会服务中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大一新生设计了持续不断的志愿服务活动。
清晰有效的管理方式,健全的新生培养体系,以及高校整个学工力量的密切配合,这三者形成了帮助新生软着陆的基础。我们采访的诸多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致认为,心理咨询师只是危机干预体系里的一部分,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的是授课老师、学工老师、专职辅导员等等。危机干预做得好的学校,不仅因为心理咨询师工作做得好,还因为有着强有力的学工队伍。尤其是一线工作的专职辅导员们,几乎筑起了一道防止硬着陆的人墙:从新生归档了解情况,到一对一深入访谈,再到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帮助新生度过孤独无助感时期……北师大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洛忠提出:“辅导员要做学生政治上的引导员,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学习上的辅导员,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担当生活上的指导员,指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做安全上的管理员,确保学生日常身心和谐与安全稳定。”
人生导师加知心朋友加替代性父母,各种角色兼具一身,北大专职辅导员王剑将辅导员形容为“堡垒”,“辅导员队伍分散在院系,单个来看不算什么,能量有限,但是串起来便形成了战线,缺一个都会对整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他们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将小问题及时纾解。真正需要危机干预的问题,才会寻求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支持系统介入。“没有包括专职辅导员在内的学工队伍,高校配备多少心理咨询师都忙不过来。”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张继明老师说。
对新生来说,一个称职的辅导员不会像父母一样管得那么多那么严,但是会在各种需要他出现的场合关注你、关心你、提醒你,针对你的状态给你及时的反馈,直到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你。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