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纳
2018年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入选名录公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群入选。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群包括哈工大博物馆和哈工大原学生宿舍。
位于公司街59号的哈工大博物馆
哈工大博物馆馆舍建于1906年,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成为中俄工业学校(哈工大前身)的校址。这座米黄色的建筑造型简洁优美,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其精美的哥特式浮雕和洋葱头式穹顶、高高的拱形大门、古老的吊灯以及蜿蜒的旋梯显现出浓郁的欧陆风情,醒目的券圆形曲线元素反复出现在哈尔滨的老建筑中,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的一个符号。1926年,这栋建筑被学校沿花园街(今联发街)扩建,在侧翼扩建了三层建筑,设礼堂、健身房,并在建筑转角处设置了一座高大的碉楼。此后,这栋建筑幾经修缮扩建,一直作为校舍使用。193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沿用至今。
历经90余年的风雨沧桑,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公司街的这栋小楼发展开去,已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并设有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2010年5月,作为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哈工大博物馆在这里正式开馆。
哈工大原学生宿舍(校部楼)
哈工大校部楼建于1929年,是哈工大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是中国学生自行设计、监工的,原为学生宿舍。校部楼为砖木结构,单栋三层,下有半地下室,三层是带老虎窗的阁楼,外墙面有简练的柱型浮雕装饰,属仿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早期中共哈工大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1958年学校专业调整后,学校的校部机关由土木楼搬迁至此办公,因而得名“校部楼”。现为哈工大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地。
主楼、电机楼和机械楼
事实上,在哈工大,“世纪遗产”远不止这两座建筑。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始建于1959年,左挽电机楼,右携机械楼,于中间地带拔地而起。哈工大主楼属俄罗斯“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设计师是哈工大教授邓林翰先生。三座建筑形成了高大、庄严、神秘、厚重、均衡之感,体现了校训精神: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哈工大主楼现为哈尔滨二类保护建筑,是名副其实的“世纪遗产”。
土木楼空间群
哈工大建筑学院面临西大直街的五层大楼,是1953年修建的具有欧洲古典复兴形式的建筑,又被称作“土木楼”。这个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沿用至今的老建筑,与之后陆续建成的电机楼、机械楼一起,被称为土木楼空间群,它与哈工大博物馆融为一体,形成山字形平面。其整体严肃、暗沉的灰色调宛如一座宏伟、庄重的古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此土木楼空间群评为最美的大学校园TOP50之一。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