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垒
記得我读研的第一天,博士师兄带领我们一众新生参观实验室并交代实验室安全规范,
师兄让我们要做好规划、珍惜研究生生活。
我问:“师兄,你为什么要读博呢?”
师兄一时错愕,尴尬地回答:“我……我也不知道,就一路念下来了。”
当你决定加入考研百万大军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考研?好吧,你可能会回答,我要上名校。那考上名校呢?当然是为了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考上名校就一定意味着体面的工作吗?
这里,和大家聊聊让我印象深刻的考研人。
大雨
大雨,是我在看戏时认识的一个小孩,同为理工科出身,又同样对戏剧有着痴迷的热爱,我们从初识后便相见恨晚。不同的是,他接触戏剧的年龄段比我更早一些。而且,戏剧于他而言,已不单单是一种爱好,他想融入其中并作为自己的事业。但是,对于非戏剧出身的他,谈何容易。一方面,虽因兴趣读过不少剧本和戏剧理论书,但毕竟不具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缺乏戏剧专业学历背景使得他在这个圈子步履维艰。
大四,大雨在小剧场实习一段时间后,毅然决定跨考戏剧专业。第一年,由于专业知识的出入和经验的缺乏,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未能进入复试。大雨一边在剧场工作,一边二次备考,这一次他以初试第二的成绩进入复试,奈何高手云集,经过复试层层筛选,他还是被刷了,这一次,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接下来,怎么打算呢?”
“先工作,不过,我想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静静
静静,是我在考研时认识的。我们时常交流一些复习心得,她很聪慧,我在专业知识上跟她请教很多。那一年我们分数相近,距离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分数差了那么一点儿,但是可以申请校内调剂。不知道为什么,她对调剂讳莫如深。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她道出了原委,个中缘由令人唏嘘不已。
静静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乖巧懂事。高中时,她的成绩名列前茅,自然被学校和父母寄予厚望。高考,她考出了近700分的全校最高分,在当年足以上国内顶尖学府。静静参照往年成绩报考了那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却选择服从调剂。结果当年形势不同往年,她直接被刷。于是,静静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了复读。父母给了她最大程度的支持和理解,学校依然把她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人们顺理成章地认为她会进入顶尖学府。但这一切,无形中转化为一种压力。第二年高考,她考得一塌糊涂,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院校。要强的静静在大学中依然是最闪亮的那一个,专业第一,年年一等奖学金。进大学的第一天,她就决心考研。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第二年、第三年,她接连败北。后来,她在一所教育机构做老师,看似接受了平淡又稳定的生活。
前段时间聊天,静静说:“有个事一直没告诉你。”
“你不会又考研了吧?”我问,“那……怎么样呢?”
“还是不行,没这个命吧。”
无名大哥
本科晚上自习时,我时常能看到一个大哥在学习,年纪大致有奔四左右,穿着很寒酸,但非常干净,也很有礼貌。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学校出了一个励志保安哥之类的。后来和学长聊天,学长说他刚来学校时,就看到这位大哥一直在准备考研。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没人知道他考了多少年,只知道2009届学长就看到他在考研,这样算下来,至少有七八年了吧。而且,没人知道他到底要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每到傍晚,我就看到他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带着两个烧饼,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一本泛黄的初版《生物化学》,书已经被他看成了两本厚。
从大一时就看到大哥在复习考研,因为时常在同个教室自习,混个脸熟,我们会点头致意,不过没更多交流。直到大四我准备考研,大哥依然在。复试过后,偶然碰到了大哥,我们攀谈起来。
“哥,今年怎么样?”
“不太理想……”
“哥,你考哪里?”
“没有考上,就不值得说了。”
“那接下来怎么打算呢?”
“接着考吧。”
我一时冒失地问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哥,为什么要一直考呢?”
大哥有些错愕,愣了一阵,缓缓说:“读完研以后,眼界肯定不一样了,也能找个好工作。”
“读研和好工作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当然了,读个好研究生还是能找个好工作的。”大哥毫不迟疑地答。
“哥,那你边工作边考研吗?”
“不,我就专心考研了。”
不知道大哥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只能看得出他过得窘迫。大哥每晚都会自习到很晚,待学生走得差不多了,捡一些饮料瓶子。去年夏天,本科舍友来找我玩,我提起大哥,舍友说他依然在备考。
为什么要考研?
对于大雨来说,他想将爱好转变为自己的专业;对于静静来说,她太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弥补自己的遗憾,证明自己的优秀;对于大哥来说,在他脑海中或许描绘着这样一幅图景,读完研后,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做着让人尊敬的工作;至于我,我想考入心仪的学校,再多几年时间做积累。
大雨来年考研一定能成功吗?未必。艺术类考研竞争激烈,甚至更残酷。我们必须得接受,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静静和大哥会一直考下去吗?我想会的,静静是出于心结,大哥则是为了幻想的乌托邦,相同的是,他们都陷入了死循环。
其实,很多考研学子如同大哥的想法一样,想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来改变自己的就业和生活,只是大多数人一次不成,再考几次,慢慢就放弃了。大哥却深陷其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哥真的是太过于沉浸在自己营造出的美好幻想中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
不知道大哥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只能看得出他过得窘迫。
大哥每晚都会自习到很晚,待学生走得差不多了,捡一些饮料瓶子。
去年夏天,本科舍友来找我玩,我提起大哥,舍友说他依然在备考。
被不公平对待?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