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北大创业训练营是一个项目名称,是北京大学在2012年启动的校级计划,目前已经成为“双创”领域里流量最大的平台之一,我们每年能够面对面地帮扶、教育、孵化14000多创客,通过网络直播覆蓋到将近20万个青年创客,累计现在已经孵化了大概有43000多位创客朋友。
第一期班是2013年开的,现在已经开设了150多期全公益的创新训练班,全球的青年都可以报名。
我们是一个基于高校资源的完整的闭合的生态链条,这个比较有意思,它的入门是我们的全公益的创业教育平台,不收任何费用,所有人都可以报名,进来以后有空间孵化的服务,有产业对接孵化的服务,有基金投资孵化的服务,形成了闭合的链条。
第一个敲门砖,最大的平台是“双创”教育,从2013年开始,我们目前已经自己开设研发了150多门创业课程,有实战、有理论、有交流、有对接,形成一个闭环,有400多位导师服务于北京创新营的项目,有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有上市公司的高管、有各种行业专家,大概比例是1:1:3,教授的授课只占20%左右,剩下全部是实战的课程。2016年出了北京大学第一本创业教材《北大创业15堂课》。2018年出了一本书,今年还要出一本创业的教材。我们有庞大的导师和课程的实践体系,所有老师授课都要打分,低于80分的课程我们就不再邀请他讲课了,高于90分的课程变成精品课程,我们要整理出来留存。
我们有直播体系。创业导师是稀缺的,往往最棒的创业导师最没有时间,因此我们做了一个课程云平台,最早是和北京团市委合作,一千多个青年社区同步直播。直播效果很好,后来专门开发了软件平台,给河北做了经济课程云平台,覆盖到河北74个县,今年我们要覆盖它全部高校,所有课程都可以直播。同时,目前80多个园区、政府和合作伙伴有跟我们的战略合作。
我们是发现青年力量为载体的平台,我们每年培训14000多个创客。孵化的创客,平均年龄28岁,80%以上都是本科以上毕业。我们正在研究高知创业,学历和创业成功的比例。目前来看最成功的是海归,拥有高学历的眼界。我们基本上服务的项目是销售收入在5000万之内,如果大于5000万就建议去北大光华或者清华的经管读收费式的EMBA或者MBA的教育。所以,我们针对的真的是初创期,我们统计过,70%销售收入是在100万到1000万的创业企业。
除了教育服务,我们有空间孵化。北大创业营在全国管理着16个众创空间,其中8个是国家级的众创空间,在比例上是所有高校里面最大的。这些孵化器都是直营的,全部是自己派驻的团队。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孵化器。我们在拉萨有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孵化器,3700米,一年时间培育了1200多位藏区的创客,针对大学生创业、民族文化创业,其中28%是藏族。上一次克强总理去西藏调研,有一个藏族的创客送给他一个小盒子,那就是我们学院的。此外,我们在横琴有对港澳的孵化器,在厦门有对台的台青创基地等等。
2017,我们把北大的一个纯地下室的废旧自行车停车库改造成创客空间。调集20位企业家,捐资3000多万,改成综合空间,有孵化、有大讲堂、有创客工坊……每年在这里孵化大概140多个北大的团队,这里只针对北大的校内生。这个孵化器已经正式注册的项目有26个公司,其中有5家拿到了融资,有1家报成了科技部重点项目。在这里,我们每年举办200多场各种创业活动。北大各院系社团的创业相关的活动,递一个申请单,我们就把场地准备好,他们免费使用,费用由北创营的理事会负担。
再说说产业服务,产业配套。实际上,中国未来的大创新发展是在大的央企、大的国有的创新端。大的央企怎么样找到好项目、好团队、好产品、好服务,怎么样能够混合所有制,怎么能和百姓的生活结合,另外,怎么能够让小的创客和国家一起跑。因此,我们在2016年发起了北京大学“双创”联盟,要用我们的力量把大的央企和民企拉在一起,到现在为止和航天科工、海尔、北汽、国家电网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有不同形式的合作,一起开创业班,或者做项目投入,或者做大赛,或者联合做孵化器。
最后一个生态就是投资基金,做创业服务平台没有基金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我们自己有三只种子基金,一个是和房山区人民政府注资的一个亿的现代服务业基金,做现代服务业的年轻创客。另一个是北大自己的基金,和方正联合的,方正基金,学校的基金是LP,还帮北大的基金会做基金的管理、做投资。第三个基金比较有意思,大家都知道中国最火的是中关村创业大街,代表了中国创新的力量,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投资管理公司,它的投资平台,我们北大创业训练营是二股东,是联合合作伙伴。中关村大街的管理方清华是二股东,投资我们北大是二股东,一起帮助这个大街做运营。因为这个项目是北大校友会承接的项目,联结着二十多家校友基金,北大、清华好多校友都参与到这个平台来,俞敏洪等大咖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创始人。
说到这儿就是创新的协作了,北大训练营是北大的平台,是服务“双创”平台,但是它的运营是一个学校发起的载体公司,一半的股份给到了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我们有24位理事负责北创营的战略发展和运营,4位学校的主管部门理事,现在专职团队有110位员工。这是中国目前不碰房地产的最大的“双创”团队,因为我们不做地产,不拿地、不拿房子,在各地都是轻的资源型的服务与支持,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们是什么?是城市产业和创客的服务商,是一个服务平台,我们有大赛、有产业招商、有各种分会管理着孵化器,我们有投资基金,我们有大企业的合作和创新,用整合的能力服务国家的“双创”。我们服务小的创客,服务大的产业企业,服务城市创新和园区,形成有机的生态,这些生态里面有多种产品、有多种运营方式,而且我们本身的平台公司是社会企业,股东是不分红的。100多个员工,运营着16个孵化器,每年大概营收不到千万,正好打平。在“双创”领域里,真正做孵化器是非常艰难的,能够把商业循环走通,能够有持续的服务能力,就代表这个项目的价值。我们就是用我们持续的北大的资源、持续的服务能力,和我们的团队构建了北大创新训练营,正在构建一个没有围墙的创业大学。
(整理自“2019年未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的发言,有删减)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