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渊
【案例回顾】
小张进入高中快一年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在班级里属于中上等。在学习方面,他没有太大的困扰,但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他有了一些迷茫。
高中的学习比初中紧张很多,所以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就显得更加珍贵,不少同学会抓紧时间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小张有时候很羡慕这些同学,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初中,之前互不认识,但因为爱聊天,他们很快就能打成一片,而不爱说话的自己虽然有时候也想加入聊天的队伍,却怎么也打不开局面。
但小张有时候又觉得这些同学太过热情,比如有些同学非要拉着自己一起去食堂吃饭。小张吃饭喜欢细嚼慢咽,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食不语”,可其他人却喜欢边吃边聊,这让小张很不适应;且小张喜欢吃完饭后去学校的小树林里坐着看天、看树,默默地想些事情,或什么都不想,彻底放空自己。
小张觉得在小树林里就算是纯粹地发呆,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对别人也不造成干扰。可偏偏有些同学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小张不合群,既不爱参加互助小组,也不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表演节目,就独自一个人坐着,太没劲了。小张觉得很委屈,自己明明认真地观看了每一个表演,也认真地倾听了大家的每一句发言,为什么大家都看不到呢?
小张回家跟妈妈倾诉,妈妈说:“你从小就乖巧安静,我还到处炫耀你不爱闹腾,比别人家的孩子都好带。现在回想起来,你是不是从小就有社交恐惧症?听说这种病症是要看医生的!性格太内向了要吃亏的,这个毛病你可要趁早改了。”小张觉得妈妈也不能理解自己,自己并没有恐惧社交,就是想有一段独处的时间罢了。这有什么错吗?自己的性格从小就这样,怎么改呀?
【案例分析】
1.社交恐惧症与性格内向的区别
社交恐惧症多半是个体在儿时表达情感的时候受阻而形成的,主要为抚育人在个体说话表达的时候对个体进行惩罚式的阻止,导致他们一说话就害怕,害怕说话后会受到惩罚;也有可能是个体在后天的人际关系中遇到挫折而导致的。社交恐惧症并非内向者独有,有的外向者也可能有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常伴有恐惧焦虑、手足无措、极力回避等症状。如果有社交恐惧症,个体的表现有的是害怕社交之后带来的可能性惩罚,有的是阻断自己与世界的连接。小张显然不属于这一类人群。
性格内向大多是天生的,内向的人只是不爱过多地参与人际交往。有的人就是喜欢自己待着,不愿意别人打扰他们独处的时间。比如小张,他在某些时候觉得参与社交活动获得的能量少于损耗的能量,而在独处时能获得更多的能量,所以他有时候会选择独处。
也有的人,由于某些原因存在自卑倾向,羞于表现自己,但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关注,希望与他人互动。这一类人对社交是渴求而不是恐惧,他们由于不善言谈,常处于孤独的状态之中,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又使其希望被他人接纳,因此他们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
性格内向与社交恐惧症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内向的人虽然可能因为自己的性格特点而产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烦恼,但总的来说是接受自己、适应自己、肯定自己的;而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他们常常找各种理由来否定自己,想突破现状却又无法克服自己对外界的恐惧情绪。
2.对性格内向产生的认识误区
受社会环境主基调的影响,很多人(比如小张的妈妈)觉得性格内向等同于不擅长交际,也不擅长与人沟通;性格内向者作为社会中的人自然是容易被忽视、被排挤的,且性格内向者无法或者很难获得性格外向者所能够取得的成就或幸福。
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其实,就性格内向本身而言,它是既有缺点也有优点,个体可以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对社交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整,但没有必要强行改变。因为许多看似为缺点的事物,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观察,或许能发现其优点:内向者更善于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做事更为专注,因不易受外界观念的影响,从而具有更坚韧的心志与较高的创造力。
3.性格需要改变吗?
答案是未必。性格的形成除了与天生的气质有关,也与家庭、成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有关。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去判断自己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告诉自己如何在社交中扬长避短。
【对策】
小张性格较单纯,只要有人愿意主动和他交往,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很愿意接受的。但由于他较为腼腆,不好意思主动与人交往,并且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相处,因此给人不合群的错觉。那么,小张该如何打破僵局呢?本文给出以下几点意见。
1.学会主动交往
主动交往不仅可以使人掌握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权,还可以让人增强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小张可以主動向老师、同学们打招呼,经常笑脸相迎,这样做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却能给别人带来很好的印象;其他同学在聚会期间表演节目时,小张可以坐在前排聚精会神地观看,用关注的眼神、微笑的嘴角、挥动的双手来表达自己对表演者的肯定,这样做也能让其他同学感受到小张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即使小张自己不表演节目,大家也不会对他有不合群的看法;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小张可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不要感到不好意思。
2.学会适当地加入与委婉地拒绝
与众人相处时,当别人邀请你参加某种活动,如果第一次邀请你不去,第二次邀请你还不去,那么第三次他们就不会邀请你了。不管你有什么原因,其结果就是你与众人渐行渐远。所以,即使面对的是你不那么喜欢的活动,也可以适当地参加,不需要每次都参加,但要偶尔加入一次,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有些中学生为了不被排斥在集体之外,发展出迎合型人格,这种人格习惯于牺牲个人意愿来避免矛盾和冲突,对别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这样做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一人格特征会让个体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慢慢地你会发现,迎合型人格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孤独。
这是因为理解别人与迎合别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发自内心,后者并非真心。时间一长,迎合别人这种不自然的行为只会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根本没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受欢迎,且没有底线地一味迎合,还会让对方不珍惜自己的付出,得不偿失。所以,该拒绝的时候,我们也要勇敢地说出来,比如,小张习惯独自思考,他可以在别人邀请他一起学习的时候告诉对方这样做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同时把自己的笔记或其他复习资料借给对方,以取得对方的理解。
3.多方面认识自己
建议小张要多方面了解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以此强化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还建议小张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也要了解自己的短处,以便在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己。
4.培养共同的兴趣
高中的学习压力大,许多同学习惯于通过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谈论娱乐八卦来缓解压力,小张可适当地掌握一些相关技能与信息,不需要掌握太多,只要在大家谈论的时候能够听得懂、接得住话题就好,共同的话题是最能拉近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