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兰应
在乡村初中努力学习了三年之后,我考入了市里的一所寄宿制高中,从此过上了往返于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平时上了一周的课很疲惫,想趁周末回家的时候好好调整,可迎接我的却总是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和冷战。
在家里,我很难不受他们的影响。我试着劝说他们停止争吵和冷战,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吵得更厉害。我因此变得孤僻和沉默,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思进取的我每天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去球场打篮球发泄。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谈了几次话,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年级倒数第一名的期末成绩让我更加疲惫和低落,我不敢告诉父母,害怕引起他们更激烈的争吵。
隨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争吵产生的消极情绪给我的影响逐渐加深,我压抑的情绪像要溢出来似的。这些沉重的情绪压在我心上,让我踟蹰不前,渐渐找不到努力的方向,不夸张地说,那时我几乎快要崩溃了。被消极情绪笼罩的我无处可逃,只能躲在宿舍的被窝里一个人大哭了一场。
大哭之后,我恍然大悟: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阻止父母的争吵,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情绪。我没有选择,只能做好自己。于是,我试着过滤掉父母吵架带给我的那些消极情绪,让自己忙起来,不让他们的情绪打乱我学习的节奏,阻碍我前进的脚步。
进入高三之后,紧张的学习氛围萦绕着我,我稍有分心,便觉得浪费很多学习时间,又为此感到懊悔不已,所以我总是拼命让自己专注学习。那时候,父母也还经常吵架,我偶尔也会感到心烦,但我总是有意识提醒自己:高考快来了,我不能让别人影响到我,我得把自己的事做好。周末我尽量少回家,或者回家后就关起门来学习,我尽量把学习塞得满脑子都是,渐渐把父母争吵的画面排除出去。后来,尽管我知道父母还是会争吵,但我受到的影响没那么多了。
最终,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让我意外的是,我考上大学后,父母之间僵硬的关系有所缓和,争吵渐渐变得少了,这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大学毕业之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大学班主任,在和学生接触时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因为父母闹矛盾、家庭环境不和谐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想起自己的经历,决定帮助他们。为此,我专门去研究了相关的理论,才知道原来我们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是因为巴纳姆效应在作怪。如果长期受到别人消极情绪的影响,我们很可能产生意识上的偏差,失去人生方向。而要打破巴纳姆效应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我以前正是打破了巴纳姆效应,拒绝了父母负面情绪的影响,才不至于失去方向。所以,我现在常常这样开解学生: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情绪,但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转变自己对待别人情绪的方式。人生不能重来,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受别人的消极情绪的影响,分散自己的精力,令自己裹足不前。
如果你现在也在经历着跟我以前一样的事,也被别人的消极情绪影响,告诉自己不要陷入别人的情绪里面,要有意识地打破这种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像著名作家哈里斯学习,尽管他每天都会面对摊贩的臭脸,但他仍会把消极情绪过滤掉,从而保持心情舒畅,把快乐握在自己手里。
小贴士:
巴纳姆效应是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这种效应表现为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尤其是别人的情绪影响。比如,在同一个环境下,有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也会有几个人忍不住打哈欠。或者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你周围的人情绪低落,你也会不自觉感到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