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一次饭局上,我认识了一位做家具生意的朋友。
初次见面时,他与在座的所有人都聊得来,饭后他主动提出大家互相留个联系方式的建议,众人全都欣然接受。
我与他相邻而坐,他很得意地指着手机告诉我说他的微信好友已经有1000多人了,我很吃惊,因为我的通讯录里有100多人,我已经认为很多了,而常联系的朋友更少,只有20人不到。我问他那么多朋友,怎么顾及得了?
他笑着说:“微信里面大部分人都是谈生意认识的。之前有过接触,现在偶尔也会一起吃顿饭,实在没联系的人,大不了就删了呗,朋友那么多,也不在乎那么一两个。”
听了他的话,我才明白,原来他所指的朋友多,不过都是些点头之交。也难怪,我们生活里面要接触的人那么多,见面打个招呼,问候声好都是在所难免,真要把这些人纳入朋友圈,那每个人的朋友还真是不少。
朋友多是好事,只是人的精力有限,无端让一些本该草草经过的陌生人停留在自己的世界,实在有些浪费。
社会学里面有个很著名的“邓巴数字”理论,也叫“150定律”。它讲到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人一辈子活动的圈子很小,要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還有赖于机缘,或许一生就只有一个能真正懂你的人。
大部分人都只是在你的舞台里面走个过场。从你读书开始,到毕业工作,结婚成家,身边亲近的人总在变化,喜欢的人来了又走,去了再来。人走茶凉,大抵如此。
真情尚且难得长久,你想要滥情在萍水相逢之中,别人也只会对你不以为意。既然交不了心,便只能各自天涯。友情需要经营,却不能钻营。像那位朋友,我想朋友多只是能满足他的骄傲,却告慰不了他的灵魂。
受到身边长辈的影响,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想法看得太重,这导致我在陌生人面前多少有点畏畏缩缩,我希望留住每个朋友,却总担心自己言行举止不当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那时候,我很羡慕那些擅长交际,身边常常包围着一群朋友的人。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发现,朋友并不是时刻不可或缺。人真正需要朋友的时候,其实就是四下无人的寂寞夜里有个肩膀。
比起能有一大群人吃饭喝酒,游乐玩耍,我更希望自己伤心的时候能有个人在身旁,不需要有什么言语,只要能听我诉苦便好。
有些人曾经问我,为什么自己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我想可能就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学习如何独立。
独立去上学,独立去求爱,即便结婚以后,养家的工作还是要一个人去做。群居只是学会独立的需求,在慢慢适应独立的生活的同时,你对外界的依赖自然就少了,朋友能给你的寄托便也少了,有些人就该淡了。
但淡了并非没了,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的意义并不是你时刻陪我,而是好久不见,你有困难时来找我,我还是会帮你。
朋友不在于有多少,有几个聊得来的伴儿就好。不必强求与别人的机缘,不属于自己的朋友,终会散去,该来的那个人,也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