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求学

命题四倾向 备考三策略

求学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命题四倾向 备考三策略

曹振国

2017年高考已经拉上帷幕,全面盘点今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对于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无疑具有指向标的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三道作文题做整体观照,寻觅基本规律,结合阅卷的反馈信息,为平时的作文训练提供备考策略。

命题盘点

概括起来说,2017年全国卷三道作文题有以下基本倾向。

一、承袭任务驱动,创新打破僵局

李海林在《论真实的作文》中强调“真实的作文”应是“写作行为的真实性,即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2017年的三道作文试题,不再局限于狭窄的“就事说理”,而是指向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可能需要的交际性写作。

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以及“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整合了写作任务、写作环境、写作成果、写作对象的真实性,要求考生帮助读者理性而辩证地了解中国,这与真实语境下的交流基本接近,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与“读懂”,既与预设的读者有关联,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与整合的难度,这不是简单强化“应试写作”所能做到的。这道题贴近现实,与真实的写作比较贴近,既给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培养考生的写作能力。

【小编碎评】高考的功能定位是选拔考试,2017年的全国卷Ⅱ和卷Ⅲ也有相近的命题指向。三道作文题体现了“反套作、防宿構”的命题意识,承袭了以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些优点,更多地指向日常交际需求与生活化写作,可谓“任务驱动型”作文的3.0版。

二、紧扣时代热点,贴近考生生活

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并不回避社会热点,体现了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贴近考生生活的命题思路。2016年的试题便是如此,2017年三套全国卷的命题更是明确地表达了紧扣时代热点、贴近考生生活的意向,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社会现象。

全国卷Ⅰ采用12个关键词来整体表述中国、宏观介绍中国,这些关键词很好地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有利于引导考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考生要写好作文,平时“两耳要闻窗外事”,对这些关键词要关注并深入思考,才能写出好文章。

全国卷Ⅱ则聚焦“传统文化”,契合当下传统文化热的社会大趋势,符合新课标“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的要求。

全国卷Ⅲ则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

三、创设开放空间,选择灵活自由

2017年的三道作文题,为考生自主选择最佳角度创设了开放空间,提供了选择契机,摒弃了具体时事作文材料的立意狭窄化,排除了“就事论理型”写法在素材运用方面的局限性,让“任务驱动型”作文获得了新的生命。

全国卷Ⅰ作文题选取了12个“中国关键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接地气加上有生气,现实感加上时代感,为考生创设了一个鲜活而真实的语境,打通了考场内外的限制。“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立意空间极其广阔,能够给考生足够的空间,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

全国卷Ⅱ作文题,六句古诗名言任选两三句,作文立意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角度选择范围比较宽泛。材料的不同风格适合不同需求和水平的考生,命题形式十分人性化。而全国卷Ⅲ作文题,采用给副题拟正题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二选一的题目,体现了选择性,“我看高考”的命题指向是理性思考,“我的高考”则指向了感性体验。

四、关注理性精神,鼓励思辨表达

互联网时代,许多偏激、片面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正在大行其肆,这些也折射到作文教学和考生身上,不少考生思维能力较低,写作思维混乱,有的甚至思想片面、偏激。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层次,突出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已经成为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大趋势。

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将“中国”置于时空纵横坐标中来观察,同时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可以形成话题的多元对立,如“京剧”“一带一路”可以写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西方的普世价值;“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容易联想到社会存在的不足的词语,意在引导考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帮助外国友人读懂中国”的立足点,则需要考生掌控好褒贬尺度,进行恰当思辨,思考这道作文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解读中国,这更能彰显考生的理性精神。

全国卷Ⅱ要求考生透过诗歌名言的形象读出其内在的思想。不仅如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发掘出材料的深刻性,在立意中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或批判性,成为一种隐性要求。

全国卷Ⅲ的副标题“我看高考”暗含着对高考应试功能利弊的思辨,意味着不能剑走偏锋,流于片面化观点,而要站在更高远的位置上廓清一部分人思想中的偏激观点和模糊认识。

备考策略

高考作文试题,既承载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走向,作文命题需要整合与平衡不同维度的需求。而且直观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关于新一年的作文备考,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建议。

一、聚焦时代生活,关注现实热点

对现实的正面关注,对时代脉搏、社会热点的理性接纳,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鲜明特色。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应该有这种聚焦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比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四个重要认识”的重要指示,即“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endprint

2017年秋,十九大即将召开,一些新提法、新理念值得考生期待和关注,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些大政方针,关系到年轻一代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向性政策等。除此之外,继续关注当下中国亟须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如“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考生要具备关注新形势、做出新思考、助推新发展的基本思想。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关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承,以及更大意义上的文化自信等问题,因为文化传承涉及语文素养的核心意义,文化自信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重视思维训练,提升思辨能力

备考作文训练,除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新鲜事物外,更重要的是,考生对新鲜事物要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升能力。

从训练写作思维的角度出发,考生需要关注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共性和个性、联系和发展、对立和统一、肯定和否定等几组辩证关系,还要重视因果思维、对比分析、多向发散、逻辑推理四种思辨能力。大家可以从下面的热点事件及思维训练中得到一些启示。

【热点事件】一個篮球场引发的热议

2017年5月31日,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打篮球的年轻人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因为场地问题发生矛盾,由言语冲突发展成为肢体冲突。最后,有关方面暂时关闭篮球场,此事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热点事件。

思维训练

①人民群众对健康运动越来越重视,对运动场地的需求日益明显,但某些地方运动场地有限,公共设施严重不足。更进一步说,这件事折射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象本质、原因分析)

②篮球场之争本是小事一桩,却能够通过网络传播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说明这个事件不是个案,而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共性个性、逻辑推理)

③一个篮球场地就能发生一场争执,说明我们的城市公共管理存在问题,政府没有正确引导和解决人民的需求。(联系发展、逻辑推理)

④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没有错,篮球场闲置时,大叔大妈们用来跳广场舞,这种做法也没什么不妥。但当双方的使用时间产生冲突,进而演化成肢体冲突,乃至社会热点事件,其问题在于双方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对立统一、因果分析)

⑤从事件冲突可以看出,全民健身需求在日益增加,健身观念广为传播,这是一个利好现象;但双方因为运动场地起了冲突,也说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遇到考验。(肯定否定、正反分析)

⑥年轻人应多一点尊重和礼让,老年人应多一点理解和体谅。(肯定否定、对比分析)

⑦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当事双方缺乏沟通协调,最终导致冲突发生。(多角度思维、因果分析)

三、回归语文本质,夯实写作根基

把语文的事交给语文来做,回归语文本质,夯实作文基本功训练,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对策。

要重视审题立意。弄懂材料的含意,审题立意便不会出现偏差。要学会在多次追问、综合比较中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在审题环节中,明确任务指令,灵活选择角度是非常重要的。高考作文是有限定性的写作活动,限制性与灵活性始终是需要做好平衡的。

要重视结构思路。议论文的篇章结构有一些基本模式,如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逻辑推演等;议论段落的展开也有一些基本套路,如内涵阐释、理例结合、因果分析、假设推理。对考场作文来说,以议论文为主兼顾其他,将结构思路训练纯熟很有必要。

要重视素材积累。议论文忌空洞说理,用事实素材论证自己的观点本身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素材充实,符合作文发展等级“丰富”的要求。如果在材料的新颖鲜活、呈现素材的形式上下功夫,则契合“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

要重视语言训练。语言表达功夫在平时,文从字顺,通畅连贯,这是最起码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追求一点修辞和句式方面的技巧,进而追求语言的表现力(如议论语言的严谨、隽永与精警)与个性化。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4492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