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
2017年七夕节,陕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于赓哲教授在微博上发布了三张位于西安的牛郎织女石刻像照片,并配文称:“最标准的牛郎织女塑像,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所置,二者相距约3公里,看来当年放置时将昆明池当作天河了。”画风粗犷的塑像与大家想象中的牛郎织女相差太多,引发了网友热议:“这长相一年见一次都嫌多。”于赓哲教授则表示图中石像是“皇家认证”,大家要接受历史的样子。他还说:“就是因为这个石像长得比较丑,我才给大家看的,汉代的石雕就是那样,那是汉朝人心目当中牛郎织女的样貌,并不代表其他时代牛郎织女的形象也是这样,但是没想到能这么火。”用严谨的言论给网友做了活泼的科普,于赓哲教授还真是严谨又活泼啊!
说起于赓哲教授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但他所任教的陕师大说不上如雷贯耳,也不至于默默无闻。
陕师大,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提到西安,无须赘述,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一连串的词,古都、兵马俑、城墙,吃货的眼中更是离不开肉夹馍、羊肉泡馍、葫芦头、胡辣汤等。陕师大便藏在这名吃香气缭绕的千里古都中。当然,除去这些源于城市的荣光,陕师大也有属于自己响当当的名号——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六所部属师范大学之一,更被誉为“中国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我读研时一位讲授西方文论的老师,便是从陕师大毕业的。
老师姓胡,陕西蓝田人,20世纪80年代初就读于陕师大中文系。他治学严谨,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常翻看英文原著,还自学日语。对待学生亦是认真负责,开学之初,为锻炼我们的写作能力,老师便给我们定下每周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记叙文的任务。记得课程结束后,我还给老师发文章,老师当时正在老家,无暇接收文章,我便把这事给忘了,谁知老师回校后第一件事便是联系我,让我再把文章发给他。时至今日,胡老师还常和我们说起当年在陕师大的求学经历,通过一篇篇文章热忱地回忆当年的老师及陕师大的历史,把从那里汲取的“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精神,传递给了我们这一届学子。
2017年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又登上了微博热搜,每一年录取之际,老教授们手握毛笔,在通知书上郑重地写下学生姓名、专业和入学时间,字体俊秀工整,饱含殷殷心意,这样认真的姿态不知打动了多少学子,陕师大严谨的精神再次得以彰顯。
无论是于赓哲教授还是胡老师,他们都向我们展示了陕师大大师的精神面貌,他们对待学问极其严肃,为人又极活泼与开放,就像一张张用毛笔写成的通知书,一直坚持对文化的坚守。我想,这种坚守和包容,便是坐落在千年古都的陕师大所特有的气质吧。陕师大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活泼开放的精神正是这样通过一位位学子的言传身教遍及全国,而它辉煌的历史也得以传承。
陕师大至今走过了70多个年头,在刘泽如、李绵、郭琦等老一代教育家的领导下,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十三万余人。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著有《中国书法史》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钟明善,著名实业家、慈善家、董事长兼总裁聂新勇,国际知名的华人学者赵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等皆是陕师大学子,他们用不俗的成绩生动阐释了陕师大“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