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摘 要:在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而语文教学的宗旨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教材着眼的话,语文教材是经过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有着非常高的教育意义。但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将教材使用到极致,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是当下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该文就如何提升高中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展开研究,并给出相关举措。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学素养 提升 提高自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8(c)-0173-03
Abstract: In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stage, Chinese is the foundation of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the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The purpose of Chinese teaching is to improve students' spiritual quality and form correct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terial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are excellent works at all times and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are carefully selected by educators, and have very high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However, in the past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did not use the textbooks to the extrem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was not high, and students did no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which is a serious problem faced by the mo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teracy, and gives relevant measures.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iterature literacy; Promotion; Self improvement
文學素养包含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行为以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准,一般指的是在文学领域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练就不是一天就可以达到的,不仅是需要天赋,还需要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相比来说,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对我国传统诗词主旨、语法规律以及散文等著作进行的分析和探究,促使学生可以从多种方面来理解知识,提升学生自身的汉语言学习技能,为了防止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著作的理解出现偏差的现象,那么教师就需要展开教育,引导学生来学习中国语言的精华以及各类写作技巧。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此项工作。
1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没有在授课的过程中给学生准确的输送课本中的文学内涵,没有体现出课本的价值。在语文教学的时候,仅仅简单的将文学作品当中的内容以及思想点拨到位,来迎接考试,就没有达到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并且,此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1]。汉语言涵盖古今中外文化的精髓,教师理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深层次的含义,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素养。学生假设只能机械的背诵出古诗来对付应试考试,这就直接与语文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在语文课堂中必须创设出浓厚的文学气氛,并且让学生感悟文学的内涵,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的途径
2.1 思想道德素养的完善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之久的历史文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文学素养。现阶段的人们的语言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的。不同时期人们的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素养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必须凭借汉语言文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思想。首先,所有种类的文学创造都需要凭借实际生活当中的素材来完成,以及根据著作当中的不同人物的特征,作品当中的时代背景,都是需要在历史的文章中寻求踪迹的[2]。其次,人员内心着重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上。在文学作品当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非常丰富、细腻的,为了呈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无论此种心理规律是否符合传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都需要在作品当中呈现出来。
2.2 学识素养的提升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键就是监督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自主学习知识,这是补充学生知识的重要举措,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由自身来决定的,汉语言文学是自成体系的,总体来说是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的。
人类的成长全部是需要凭借知识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之外就是实际生活,当中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著作以及审美等辅助教学要点,需要两者进行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累积多种多样的现代知识以及古代汉语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对古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态度进行分析,寻求高尚的品质进行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经过系统化的学习之后,就可以激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学生自己愿意积极观察生活以及汉语言的学习,激活自己的写作思维以及阅读欣赏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学生,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就会掌握很多文学知识,知识的范围扩大,眼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素养的提高。
2.3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应付考试或者是完成教学任务,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授课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中,将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反感、抵触的情绪,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4]。所以教师必须提起学生的兴趣,采取措施,改进现阶段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展现自身的平台,学生可以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此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以及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4 学习范围扩大
在高中授课过程中,教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但是因为课本内容有着过多的局限性,很多文章只是节选著作的一部分。不够完整的文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理解,阻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想最大程度实现教學的成效,就需要引导学生多去阅读课外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安排学生去图书馆或者是阅览室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用音频或者是图片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与教材相关的电影或者是话剧,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图片以及视频要比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比较清晰、完整,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像很多课文当中,只节选了一部分,学生甚至都分不清当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具体特征,阻碍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文学素养的养成。
2.5 教师正确引导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学生自身是课堂的主体,但是还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引导才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当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制定好相关的教学策划,严格、精细地筛选合适的材料,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把控课堂上的纪律,在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或者是学习态度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纠正学生。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详细、认真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重点是教师需要创设出一个活跃、愉快的授课课堂,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必须要遵守课堂上的纪律。高中生相比来说已经比初中生成熟很多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直接就会阻碍课堂的进展,破坏了学习计划,也给教师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威慑力,可以把控课堂的秩序,有助于课堂顺利展开,学生的知识可以顺利接收,这是文学素养养成的基础条件。
3 结语
教育是根本,目前关于汉语言文学系统化的学习必须落实到实处,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进自身的授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寻求出更适合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帮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为国家输送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柔霏.如何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J].智富时代,2018(1X):239.
[2] 张恒业.如何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J].新课程,2013(11):53-53.
[3] 马天平.新时期如何加强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J].神州,2018(36):92.
[4] 宫为民.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9(4):26-27.
[5] 刘红才.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剖析[J].学周刊,2020(4):102.
[6] 朵建荣.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148-149.
[7] 刘茜.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