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
那天,一位老朋友打电话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比从前,越来越放肆了,明明是为孩子好,可是家长才刚刚说了一句,孩子却有一百句话顶家长。我笑了,反问朋友:“以前咱们小时候,家长不是也总跟咱们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可那时候咱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听了我的话,朋友顿时不作声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及心态的变化,家庭教育确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是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不懂事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身?家长口口声声的“为你好”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还拿我的那位老朋友举例,有一次我去她家串门,她亲自下厨为我做饭,并拒绝我帮忙打下手。我只好来到她儿子的房间,跟这个在朋友眼里“总也长不大”的15岁男孩聊天。聊起他妈妈的不易,他卻不以为然地说:“我妈妈呀,不应该在文旅局,而应该在规划局上班。”见我很诧异,他接着说,“从小到大,她什么都为我规划好了,我看着她都累!”
从孩子的角度看家长的一些做法,得出的答案又不同了。因为立场不同,很难说清谁对谁错,但应该引起反思的是,家长每一次说“为你好”的时候,是真心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单纯地为了孩子好吗?有多少家长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和面子!又有多少“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是家长为了让孩子弥补自己求而不得的遗憾!
很多家长有很高的学历、很棒的事业、很好的生活,平时也没少听育儿讲座、没少看育儿书籍,但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却还是束手无策。原因就在于功利心太重,总是出于“为你好”的目的,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按照主流的观念教育孩子,而全然忘记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还有很多家长从各种渠道看了一些“牛人育儿理念”,不加分析,照单全收地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对孩子美其名曰“为你好”,“揠苗助长”般地想让孩子成名成家,殊不知,却残忍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因为过度的“智力开发”而变得木讷、厌学。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题为《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的诗中这样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其实,真正的“为你好”,是让孩子“做自己”,做一个孩子:该玩时尽情地玩,该笑时大声地笑,该学时认真地学。家长要做的,就是随时关注孩子的动向,认真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活”,或者“替孩子活”,抑或让孩子“像家长一样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完成自我的成长、更新和蜕变,努力成为更好的家长,学会接纳孩子的缺点,包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带着爱适度对孩子放手。在充分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的同时,家长也应该通过不断地丰富生活、增加阅历,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这样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
别再以“为你好”的名义绑架孩子,做一个“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家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