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凌
老人节里看望母亲,我感慨良多。如今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年过耄耋,可我儿时的记忆,没有被风霜磨蚀,没有被岁月尘埋,而是愈来愈清晰,牢牢地镌刻在我的灵魂深处,历久弥新。
儿时的我很不懂事,虽然是个男孩子,却也在过年时没出息地跟母亲哭闹着要新棉袄。母亲为了能让我大年初一穿上新棉袄,在昏暗的油灯下密密缝制。果然,初一一大早有人来拜年了,我的新棉袄也做完了。那时的我只有欣喜,只有跳跃,只有和小伙伴穿新衣戏耍的快乐,却不曾想到母亲的辛苦,更没有对母爱的深层次的理解。
家境虽然贫困,但母亲却坚持供我们读书。我读了高中,而且是在县城一中读高中,那不仅是我们一家的骄傲,也是整个村子父老乡亲的骄傲,即便在整个公社也是凤毛麟角,成为一大新闻。高考前夕,母亲听我说想买一套《数理化丛书》,从箱子底拿出一个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将裹在里面的钱全部给了我。这钱,我拿在手上,沉沉的,暖暖的,心却是酸酸的。这钱,对于我们家来说,可是一笔“巨款”,是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每次从学校回家,母亲总是做最好吃的给我带上。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当时,能吃上白面馒头是极大的奢侈,是一种高消费,是只有过年才会有的食物。母亲站在村口挥手送我回校的那些瞬间,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画面。她将那个贫穷农村的村口,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挥成了一抹七彩的虹。
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心里,母亲除夕夜里为我缝制新棉袄的油灯愈发明亮,为我买书的钱愈发厚重,为我挥手送别的画面愈发镌刻心间……点点滴滴的母爱,汇成爱的清溪,哺育我成长,慰藉我的心灵。
如今,我每个双休日都会去看望母亲,母亲还像四十多年前那样站在阳台上挥手送别,痴痴伫望。这动作太熟悉,太深情,也太酸楚。还是那双手,还是那个人,还是那场景,但岁月无情,母亲老了。
母亲是个勤勉的人,是个节俭的人,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在穷困的黄河滩头,她一个人担起养育三个孩子和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还要下田种地,其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进城后,日子好了,吃穿不愁了,但母亲依然秉承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感染着自己的孩子们。
母亲的那些事太小太小又太多太多,不胜枚举;母爱的恩情太深太深,无从言表。今天,老人节里,当我用笔触及母爱这個圣洁的话题时,原本积聚在内心的千言万语却难以倾诉,但眼泪一触即发,朦胧了我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