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华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话,好好地跟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甚至歪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父母的话当作他讨厌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枯燥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更是成长的需求。成长的经历不同,每个人的爱好也不同,只有找到最适合的“‘爱人的语言”,恰当运用它才能提高沟通的质量,解决亲密关系中的问题。那么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到位的沟通呢?
利用同理心进行有效沟通
在沟通中有个“二八定律”,指的是影响沟通80%效果的因素是只占整个沟通20%的心理感受和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不接受你的建议,而是不接受你提建议时的态度。可见,心理能够对整个沟通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最早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因此,在沟通中家长一定要利用好同理心进行换位思考。与孩子沟通时少说“但是”,因为这会让孩子心情如过山车式的起伏跌宕。“但是”是在否定别人,可以用“其实”“实际上”“另外”等类似的词语来代替,把语句变成并列形式而非对抗形式。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耐心聆听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理解孩子的内心。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让孩子感受到关心与爱护,最起码内心不排斥父母的态度与建议。换位思考的同时也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鞭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对一些严重的错误行为,必须严厉批评,万不可放任,听之任之。
创设活动进行有效沟通
孩子不是在道理中成长,而是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创设活动进行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家长可以多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等。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如果时间不允许,家长与孩子之间可以进行微信交流或共读一本书等。在活动中,家长不要唠叨,尤其是不要对孩子讲某些大道理。家长要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更好地用心去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和父母对自己真心的爱,这样才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建议家长要养成定期开家庭会议的习惯。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和做出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因为,定期容易让家庭会议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的“惯例”。这样很多棘手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亲子关系会更加紧密、和谐。
利用崇拜心理进行有效沟通
虽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效仿的对象,但孩子并没有必须认同父母的义务。只有父母做得好,孩子才会认同父母,才会接纳父母的建议,接受父母的引导。父母自己进行改变和提升是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二法门。家长要力争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给孩子,如果孩子对父母产生崇拜感,沟通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幽默进行有效沟通
幽默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沟通方式之一。在使用幽默的沟通方式时,双方往往处于一种放松愉快的情景中,孩子会降低或放下防备,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更加乐意倾听和理解。幽默的语言如同润滑剂,可有效降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轻松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幽默是建立信任、巩固关系的最佳策略,如果家长能让孩子笑,亲子关系一定会融洽。
如某一天孩子回家情绪不好,很生气,父母可以说:“我练了十年气功还没找到气感,原来是你把我身上的气都吸到你那里去了。”孩子听后一般会主动诉说原因或者听后被逗乐,他的“气”也就在笑声中消散了。幽默感会让沟通变得有趣、有料、有效。
采用“微笑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法沟通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非争谁对谁错。家长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思考:
1.分析确定冲突的点是什么。
2.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3.寻找解决冲突的辦法。
4.分析冲突后孩子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5.找出冲突后父母与孩子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6.与孩子沟通后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并根据实际沟通效果及时调整。
总之一句话:放低身段,稳定情绪,寻找最佳解决方式。
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对他好的事情,也没有一个父母不为孩子掏心掏肺。如何找到双方都能满意的沟通方式,相互接纳是关键。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平等的,代表着家长既能读懂孩子,还能帮助孩子读懂自己,又能利用孩子内心的力量来照亮孩子,这样沟通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