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恬怡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
法治社会下,人们的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加强小学生法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
一、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引领生活化课程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是相对于脱离生活的说教式法治教育而言的。生活化课程渗透法治教育,主张让法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来考虑法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一切现状与问题。小学法治教育的目标,既要建立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学会在集体中生活,又要树立他们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并会正确行使自身权利,更要增强法律知识,培养守法、用法的能力。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生活教学资源
真知来源于实践。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源头”与“活水”就是教师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该学科的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师首先要树立法律观念,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注意捕捉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特别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具体事例,为学生提供真实且有意义的法律宣传材料,并以学生喜爱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和巩固相应的法律知识。只有教师自己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才能在课堂上将法治教育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
1.生活案例情境,用以明理
明理类的教材课文可以在创设生活案例情境的同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对基本的道德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产生认同感。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单元的《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低碳生活每一天》等课文,都适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师可以通过录像、图片等展现环境污染的现状,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知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可以再创设一个生活案例情境:同学小利家所处的村庄有一条河流,由于村民们每日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这条小河的河面上布满了白色垃圾,一到夏天便散发出浓浓的恶臭。为此,小利和他的家人痛苦不堪。对此,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吗?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以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不做破坏环境、污染大自然的行为,对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有分辨能力;也引导学生在面对权力受侵犯时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公共资源,维护社会稳定。
2.生活故事情境,促以激情
激情类的教材课文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共鸣。例如,小学五年级上册上“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单元的《我们神圣的国土》《中华民族一家亲》等课文,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将中国台湾岛化身为故事中曾经失散了的孩子,从故事中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台湾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呼唤,通过将法治教育、情境德育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3.生活游戏情境,致以导行
对于年龄小、爱玩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要想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更有效地进行法治教育,采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教学方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它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法律法规,健全法制观念。例如,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安全护我成长”单元中《安全记心上》课文中可以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做一个情景模拟游戏“今天我是小交警”,一部分学生扮演在路口指挥车辆的交警,一部分学生扮演不守规则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有一部学生扮演在斑马线上耐心等待绿灯的遵纪守法好的公民。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亲身体验,感受文明守规、秩序井然和不守规则、危险凌乱的对比场面,促使学生对交通规则铭记于心,增强了学生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更对学生进行了一场无声的生命教育。再如,在本单元《心中的“110”》这一课中可以渗透《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演一演独自一人在家的场景。在游戏中,学生对陌生人逐渐形成一定的警惕性,树立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构建体验式的教育模式
1.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建立法治基地
学校可以有效整合周围的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性质的法治教育基地,受益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整个片区的社区居民。该社区的整体法治观念会不断提升,并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呈现正能量的传递圈。
除了让学生和家长亲自走进基地,学校还可以将基地工作人员请进课堂。在讲解《交通安全法》时,交警叔叔走上讲台充当教师,教学生做指挥手势,带领他们进行“今天我是小交警”的情景模擬游戏,解答学生在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疑问。通过近距离地接触交警岗位,“小交警们”能认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亲身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讲述《未成年人保护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时,考虑到教师受专业的限制,对这些法律的了解并不透彻,学校可以请法院基地的法官、律师等作为讲解教师,让学生接受专业的全面解读。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设立教育阵地
校内资源其实相当充足,升旗台、主席台、广播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可以作为法治教育阵地,建设国旗基地、法治讲座基地、心理健康安全基地。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设施、设备,如可以将学校的消防设施建设成校内消防基地,将学校的每一面板报建设成中队法治教育阵地。环境的熏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治教育。
(三)联合主题制的拓展课程
携手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也是拓宽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使学校法治教育更完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质量,教师除了要牢牢把握课堂效果渗透法治教育,还应该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主题拓展活动来扩展法治教育的教育广度与深度。教学活动及教材都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宣传教育活动,如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2月4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也可以充分利用仪式进行法治宣传,如通过精心组织学生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十岁成长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设计法治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法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学生敬法爱法的情感,增强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律知识的教学,不只在灌输学生枯燥的法律条文,更在于让学生的内心扎根法律意识,从小懂得法律,会用法律。让全民拥有法制观念,社会才能更长治久安,让“情理”在“法理”中无声融合,才能有效完善学校的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