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卉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环境;签到墙
一、思考:面对“签到墙”蕴含的发展目标,教师该如何创设
开学初,中班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打造美观、功能多样并能持久地吸引幼儿兴趣的签到墙。在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和学习《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后,班级教师数次集体研讨中班签到墙如何与幼儿的生活、已有经验相结合,更多地体现游戏性、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经过一次次学习探讨、互动交流后,教师认为签到墙可以是游戏,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幼儿需要并感兴趣的一切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在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精神的指引下,教师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结合现阶段的主题活动“我搬新园啦”,帮助中班幼儿喜欢上新的幼儿园。
签到墙呈现的方式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各班分别进行了创设,中一班幼儿对车尤其感兴趣,故幼儿签到的底板采用小火车的造型,共三排小火车。每个小火车上横排为幼儿的照片,竖排为数字“1到5”,代表周一到周五,在横排的最后一栏为统计栏,幼儿自己统计一周来了几天,同时幼儿把自己的心情记录(笑脸为开心,哭脸为不开心)在签到墙中,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又表达了自己今天来了幼儿园。而签到的形式则分为3种,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使用笑脸及苦脸的小印章或者贴画表征;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使用画笔进行绘画笑脸或者哭脸。进行谈话活动时,教师可让全体幼儿寻找签到为哭脸的幼儿,询问该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如给予他鼓励、安慰及拥抱等。在星期五的时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统计自己一周来的天数,可使用写数字、画小圆点等方式进行统计。
中二班的签到墙在小班签到表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不按照分组的形式,对中二班小朋友随机组合与分配,设计出较为科学的记录表。对于中班幼儿,在小班贴纸、印章的表征基础上教师还投放了铅笔,以满足中班幼儿的书写欲望。结合《指南》语言领域“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幼儿可以用写数字、画圈、打钩或画自己一个喜欢的图案作为签到的方式。除了书写和画画,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盖印章、贴贴画来表示。科学领域“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教师设计用数字1-5来表示周一至周五,幼儿根据当天是周几,找到自己的名字在相应位置进行签到。
二、激趣:从“签到墙如何变成幼儿的签到墙”(自主签到)
在学习教育理念、领会在《指南》精神后,教师应采取科学适宜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将理念转换为实践,将游戏与集体教学进行结合,全面調动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各方面经验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实施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中一班幼儿对横向排列方式较为熟悉,故把签到表格的排列方向从纵向排列调换成横向排列,改为:幼儿照片放在竖排,横排则为“数字1-5”,表示星期一到星期五,“?”表示统计幼儿一周的出勤天数。因为小贴画签到对于中班幼儿过于简单,就筛去了这一签到方法,直接用“笑脸”印章以及“哭脸”印章签到。
中二班的签到墙,一方面考虑为了体现幼儿心情的签到方式,我们准备投放表情贴纸,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相应的贴纸,统一贴纸(如笑脸、哭脸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表情)来进行签到,教师可以根据签到墙知道幼儿的心情,并及时了解原因,可以与全班小朋友一起分担情绪。另一方面,做好家园合作的统计,每周邀请小朋友和家长合作,结合《指南》科学领域“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一张签到表也可以作为一张调查表,可以每周五请一位小朋友带回家将它与父母进行分享,一起统计这周这张表的小朋友来了几天,哪些小朋友没来?是星期几没来?还可以问幼儿“某某某星期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来锻炼幼儿观察的基本方法,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对于新园的签到墙从陌生、好奇、到了解、熟悉,再到成为习惯。幼儿会一直研究自己喜欢的形状、颜色和形式,这也符合了《指南》科学领域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幼儿特别喜欢和同伴们分享今天签到墙的发现,也会在教师点名的时候根据签到墙大声说出今天谁没来。这也达成了《指南》中语言领域的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通过晨间签到,担任简单的小任务,幼儿上幼儿园的热情增强了,实现了《指南》中社会领域愿意与人交往的目标,中班幼儿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
通过晨间签到,幼儿注意到今天谁缺席了,表现出对小朋友的同情和关心,能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对于极个别不愿意签到的幼儿,教师会遵循他的意愿,鼓励幼儿按照他喜欢的方式去签到,充分尊重幼儿的创造力。
三、把握:抓住兴趣,形成特色班本课程(跟进支持)
班级签到墙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兴趣经验的提升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以完善充实特色班本课程。签到墙作为班本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班本课程的开展提升了教师课程游戏化的水平,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教师在“签到墙”班本课程建设中,理论架构,为幼儿提供鹰架支撑,并基于幼儿行为观察视角,挖掘兴趣,发现课程,寻求幼儿兴趣点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聆听儿童的心声,关注班本课程动态的开发,及时生成调整。教师与幼儿一起共同探索、构建,打造特色课程。
在签到墙实施开展中,我们关注了幼儿的兴趣和新的生长点,关注课程的动向,尽力做一个善于支持的幼儿教师,不断地给予幼儿帮助,从而建构适合的班本课程,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生成调整应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在充分观察本班幼儿的活动情况、分析幼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适宜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才能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四、总结:反思从教师的观察支持与幼儿探索体验(回顾分享)
在进一步观察、分享交流,探究发现,样式设计以及实际操作中,幼儿通过签到墙设计、功能,形成签到的好习惯,体验签到墙带来的乐趣。围绕幼儿签到时的自主体验,我们在过程中也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
此外,在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签到,借助签到墙的契机实现了预设的发展目标,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签到墙蕴含的功能进行探究和实践,真正促进了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