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彬
不顾及孩子感受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模式。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首先要眼里有孩子,心里装着孩子,要从家长自己内心深处去看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家长严控导致孩子失控
冰冰是一个14岁的初二男生,他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但性格倔强,喜欢玩游戏和看蜡笔小新及短视频,生活能力方面需要提升。
冰冰的父亲是一位私企老板,一般在家工作的时间较多,很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交流不到一块儿,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曾打过孩子,打了又后悔,教育效果不理想。冰冰的母亲是自家企业的会计,在家庭中很强势,控制欲强,关注孩子的成绩多于关注孩子本身,总认为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孩子就必须言听计从才行,导致与孩子的沟通越来越不顺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内战”频发。总之,父母和孩子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用冰冰的话说,自己和父母不在同一个空间维度,自己在“四维空间”,父母在“二维空间”。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不顾及孩子感受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模式。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首先要眼里有孩子,心里装着孩子,要从家长自己内心深处去看见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冰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逆反阶段,此时的他既有面对长大的喜悦,又有面对身心变化的困惑。这时如果不能给他正向的引导与帮助,孩子就会迷茫,就会用所谓的叛逆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睿智的家长要充分发挥作用,助力孩子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然而,大多数家长自身不再学习和成长,能量变低,无法给予孩子真正的帮助,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学习、考高分、上名校,可想而知,孩子心里会有多难受,他们的青春会有多迷茫。
父母与孩子无法正常交流,一般会冲突连连。冰冰是比较幸运的,父母及时发现了自身的问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学习不是救火式的,而是觉醒型的。在我与冰冰的父母沟通之后,夫妻俩也发现自己的思维角度的确与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认识到给予孩子物质方面的东西比较多,但在精神层面给予孩子的却“少得可怜”,并且夫妻俩以前总以为自己是家长,有足够的权威可以“控制”住孩子。结果,到了控制不住的时候,就真的失控了……
居家学习玩游戏的背后
谈到孩子喜欢玩游戏、看视频,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都有同感。在去年三个月的居家学习中,冰冰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多,包括上课的电脑、上传作业的手机以及ipad,这些电子产品的突然解禁一下子打乱了他的生活。冰冰说这些的时候,眼里是冒着光的,他感觉上网课的日子真不错,学习没有耽误不说,最过瘾的是玩着手机的同时,还能开着电脑播放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他说话的眼神,让我想起大禹治水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治水单纯靠堵是治标不治本的,疏通分流才是上策。在居家上网课的那段时间里,冰冰的父母只看到孩子在玩电子产品,却没有看到孩子用极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作业,并且完成得还非常好。优秀的一面父母没有看到,只看到孩子在玩电子产品。冰冰心里很失落,所以他会把心中的这种失落在游戏中释放出来,通过游戏竞争来满足现实中没有被父母满足的“成就感”。
当冰冰的父母听到这个解释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好在及时发现,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另一半还要父母在提升自己家教理念的同时,与孩子共同成长。
改变亲子关系的三个方法
好的亲子关系永远是平等的关系,不是父母控制出来的。亲子关系就是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是一切关系的中心。亲子关系好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自然会融洽。
方法一:做成长型父母。能力再强也无法弥补态度的短板。自信可以让我们勇往无前,而自信过度就容易变成自负,有些家長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结果严格的“控制”造就出了“叛逆”的孩子和恶劣的夫妻关系。
有位家庭教育专家曾说,家长要想改变孩子,自己先要改变。家长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家教理念和掌握了相关的教育方法,才能变成一种磁场,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长永远不要停止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和孩子成长的步伐。
我与冰冰的父母沟通后,他们开始学习心理学、正面管教、亲子教育等相关知识。后来夫妻俩高兴地告诉我,孩子看到了父母的改变,他们的亲子关系和谐了很多,孩子变得爱学习且有了担当。母亲节那天,冰冰还偷偷给妈妈准备了节日礼物。
方法二:做榜样型父母。言传不如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冰冰说以前之所以不愿意去运动,原因是父母老是唠叨:你该去跳绳了、你该去跑步了、你该去打篮球了……而这种种的“你该”,只是父母认为,不是孩子发自内心地想去做,所以孩子才会有抗拒心理。孩子甚至会这样想——你们都不运动为啥指挥我去运动。孩子能读懂父母的潜意识,这一点是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所以,从某个角度讲,孩子是来促进父母成长的,我们应该感谢孩子,因为孩子成长的烦恼,会让父母看到自己的不足。
方法三:分享而不教导才是真正的引导。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这样才有资格与其分享。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能够走进自己的世界去了解、感受自己的感觉,与自己交心。所以,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做到“少说多做”要比“多说少做”的效果好很多。
比如冰冰的父母提到如何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我问他们:“从小到现在,你们给过孩子生活自理的机会吗?”夫妻俩眼睛瞪得很大,不解地说:“我们对他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包括起床后整理床铺、打扫自己的房间卫生、洗自己的袜子等,可为什么他就是不听,即使偶尔听了,后来也不了了之……这是为什么呢?”面对夫妻俩的疑惑,我说:“这是因为你们没有给孩子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机会。因为说了几次见孩子不当回事,或者做了没有达到你们期望的标准,甚至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在批评、责骂中干脆替孩子做了,如此一来,孩子肯定会‘能不干就不干。”我进一步解释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培养孩子的自我负责是家庭养育的核心目标,没有自我负责意识的孩子,很容易处处与父母杠起来。”
与冰冰的父母聊过多次之后,他们终于知道了如果自己不改变,极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我告诉他们,切忌让孩子按家长的想法成长。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父母只有真正地爱孩子,才能接纳孩子本真的样子,正确对待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各种各样的问题。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