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宝拴
【摘要】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叶圣陶严厉地指出“少慢差费”的现象,从这句话中可以分析出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可是现在语文教学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不愿去花费时间与精力;同时,学生和社会对语文学习普遍存在误解与偏见。本文笔者将着重探讨关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其语文素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57-02
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语文学习很难,提高成绩更难,高中语文难于上青天。也许到了高三复习阶段还有许多同学在为语文课程的复习感到苦恼。也有人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花了时间相当于打了水漂,不努力也没有出现成绩倒退现象。当下更多人的看法是,语文试卷上的内容偏向课外,与课本上的知识大相径庭,平时学到的知识没有施展的空间。除了学生、家长对语文存在种种误解,还有许多教师,甚至一些语文教师也存在同样的看法。说起渊源,对语文的困惑、误解,甚至偏见,都是因为对语文学科的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近几年,笔者基于实践,发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学生不仅普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一、认识语文
什么是“语文”?第一种理解是由文字和语言组成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就是指字的读音、词语组成、可以组成什么句子等一些汉语知识;当然还有一些文体的知识,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或包括名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第二种理解是囊括了文学和语言。如今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但也只是草草了事。若想在文学作品中去探寻那些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丰富的社会文化与情感世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应当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语文学科有以下几种特点:
1.主观性强。语文与其他学科尤其理工类学科不同的是,其他学科的考试内容是按照书上的知识点进行出题,各种原理、定理融合在一起,如果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那么学习效果也就会事半功倍。而语文学习需要感悟、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文无定法,材料的阅读讲究的更是一个人的个性,一个人的主观思考。每年高考,理科会根据题目给出具体的答案,而语文主观题目的答案几乎不相同,但可以意思相近,如果出现雷同直接视为作弊。所以这也是间接导致语文试卷不出语文课本上内容的主要原因。
2.涉及面广。语文学科的出色学习者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口成套,下笔如有神。语文还囊括了古往今来、时代变迁、科技发展,只要是用文字作为载体的任何事物、事件,都可以当作语文学习的材料。
3.在生活中。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是单薄的。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招牌、告示等都与语文息息相关:是否出现错别字、语序是否恰当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底蕴。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涉及面广,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4.厚积薄发。语文涵盖的内容范围很广,所以学生大脑中储备的知识应具有一定广度,博学多才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一个人有了博学的知识,才有能力去了解呈现在眼前的文字,才可以尽可能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厚积薄发就是指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只有充分准备了才能办好事情。
二、加强积累
通过上文对语文这门课程特点的研究与阐述,我们要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语文既然源于人生,那就将生活所见所闻纳为语文范畴。从简单语言(读音,字形等),到复杂语体知识,从文学常识,到文化知识,都是如此。
积累,就是日积月累。要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每日坚持,长久坚持,才能水滴石穿。学生语文学习可以进行剪报、摘抄、日记、背诵等,这些看似简单,但想要长久坚持也是具有一定挑战系数的。虽然这些看起来很像养成一种习惯,但又何尝不是学习语文的方法呢?背诵是基本要求,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也是进行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关键在于许多学生急功近利,又不喜欢下功夫,以此导致错别字过多,大量失分。每当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时,常常惊叹作者学识渊博,引经据典。正因为他们平时注重积累自己的感悟,减少了查资料、焦头烂额现象的出现,才会下笔如有神。要学好语文,需要背诵名篇名段。但同学们平时不注重背诵,一说背诵就唉声叹气,不愿意下功夫,语文知识素养又如何提高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可以多写才加深印象。
三、阅读方法
阅读,首先要明白开卷有益这个道理。一要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有阅读的价值,二要在阅读中受益。要想在阅读中受益,阅读方法很重要。
(一)猜读
可以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揣测文童可能的含义以及可能说到的示例。等学完文章之后再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以此改正之前猜读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例如,在《故乡的榕树》这一篇课文中。首先根据题目可以推断,这篇文章是围绕着故乡的榕树来开展描写的一篇思乡的文章。也可以在课程开展之前设置一些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设置的问题可以是:烛之武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退秦师?他是怎么退秦师的?在之后对课文的研读中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也就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悟读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却不思考就什么都得不到。很多学生会有这种体验,因为看过就忘了,所以不想看书,语文成绩提升不明显,于是对语文学习渐渐怠慢了。导致这样的原因是没有明白什么是“悟读”,只知道阅读但不进行思考,也就没发现书中的颜如玉、书中的黄金屋。其实,悟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深奥而难以掌握。例如,在《鸿门宴》中,大家都知道项羽的乌江自刎和破釜沉舟的故事。但是就《鸿门宴》一课所表达的道理而言,大家就很难把它与赵括的“纸上谈兵”联系在一起了。这些都是关于“经验”这两个字的话题。如果大家能够明白,战事的成功离不开主帅的统領以及大家的信任,而主帅的经验也并非生搬硬套的。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之后,下一次再遇到“经验”这个话题时,大家就会记得这几个故事了。
苏步青说:“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在学习中,需要兴趣、习惯和方法,其中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增强兴趣,因为看到付出的汗水有回报,更加充满动力。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应当让学生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要重要,探寻、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是关键,“世界充满着解决教育疑难的方法”“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是常识”,不是缺少方法,而是缺少发现。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