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莲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本文将讨论的重点放到幼儿教育当中,分析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有怎样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分析了如何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43-02
一、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人文情怀
幼儿从小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幼儿的人文情操,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追溯到各个朝代的文化,提高幼儿的知识素养,扩充知识储备,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每一种传统文化都是历史社会的载体,在传统文化中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特点和观念。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共情能力。
(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扩充知识储备的过程,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相对较多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对于幼儿而言都是有益且会对幼儿未来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吸取这些有益的知识,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幼儿在面对不同的传统文化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高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记忆力的增强和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来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学龄特点,因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相对较弱,如果在教材选取上不合时宜,就会让幼儿的学习面临困难。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学习内容相对较难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让传统文化教学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接受的范围,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充分贴近生活实际,让幼儿可以通过实际生活联想到传统文化。通过具有一定实际经验和生活基础的传授让幼儿在理解上不至于太困难。
比如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幼儿回答“现在是秋天”,然后幼儿教师问“秋天有什么特点”,幼儿回答“秋天秋高气爽、风景宜人”等,然后幼儿教师会问“秋天的时候农民伯伯做什么?”幼儿说“農民伯伯在收割庄稼”,进而引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传授更加简单易懂,在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理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对于幼儿来讲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教学氛围的营造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求知欲和记忆力。因为较为典型的教学氛围可以加深幼儿的记忆,幼儿在回想相对应的教学环节时,就可以想起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与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效果会产生连锁反应,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加强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幼儿在相对应的教学氛围引导下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理解,同时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引入动漫视频,幼儿对于动漫的敏感度相对较高,相较于一些专业的教学视频,幼儿更倾向于动漫的观看和学习。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幼儿也会更加关注动漫当中讲述的内容。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以及琴、棋、书、画等,对于幼儿而言较为深奥,幼儿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而枯燥乏味的授课又会让幼儿感觉无趣,给这些传统文化钉上了枯燥乏味的感情基调,而幼儿一旦对传统文化丧失兴趣再想重拾兴趣也就难上加难,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将动漫引入教学中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通过动漫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让幼儿对这些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播放《围棋少年》,教师就可以利用跌宕起伏的动漫情节和生动有趣的画面特效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逐渐对围棋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幼儿也会主动想要学习一些围棋的基础知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幼儿教师也需要在讲授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频,让幼儿跟着朗读。通过幼儿一起朗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三)丰富教学手段
幼儿对于学习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特点,幼儿教师可以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因为幼儿对于新鲜事物会有足够的好奇心,很容易被其吸引。通过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好奇心和对于课堂内容的求知欲。
幼儿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在传授古诗词之后,可以做一些小游戏,例如讲述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分组的方式让幼儿开展竞赛抢答,幼儿教师可以问幼儿“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什么,在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一般都做什么”,幼儿会说“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除夕放鞭炮,等等”。幼儿教师再让幼儿思考“这些传统节日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传统习俗”,充分调动幼儿兴趣之后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幼儿教师讲述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印象更加深刻,认知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则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之后幼儿对于中华传统习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推动幼儿爱国意识的形成。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
幼儿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就会增加幼儿对于学习的厌恶程度,进而导致幼儿对学习敬而远之,不愿意再学习。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就需要让幼儿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幼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切身感受来学习教学内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以来都是文人骚客十分珍视的规范,如何将这些传递给幼儿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例如,儒家十分倡导的“礼”就是十分困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遵守秩序、听从安排等生活细节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礼”、为什么要守“礼”、守“礼”有哪些好处,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从生活出发着手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幼儿的理解,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应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幼儿对于教学内容都无法理解,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时间的考验和岁月的打磨。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幼儿的人文情怀,培育幼儿的爱国情怀,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课堂活动中,通过精心选择适合幼儿学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丰富教学手段和开展生活化教学加深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
(责编 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