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光
【摘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关键所在。良好的习惯,是促使一个人向善、向美、向好的一种无形力量。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本文将主要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读、研习写法以及阅读评价的小细节,详细论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学以致用习惯以及总结反思习惯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细节;好习惯;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183-02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促使一个人向善、向好、向美。因此,各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家长疏于管教,导致子女出现了邋遢、霸道、懒惰、散漫等不良行为习惯;第二,教师疏于培养,只注重教书不注重育人;第三,教学评价单一,只注重学习成绩评价,不注重行为习惯评价;第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张皮”,学生在校一种“模样”,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这些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不仅有碍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还有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将针对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详细论述关注课堂教学小细节,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关注“问题导读”小细节,培养独立思考好习惯
无论是摆脱生活中的困境,还是解决学习中的难题,都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精准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真切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刻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通常会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问题,即“问题导读”。面对教师的“问题导读”,部分学生在内心深处存在“等”与“靠”思想,“等”着让其他同学思考、让其他同学说出正确答案,“靠”着让教师讲解分析、让教师点拨启发。显然,这种“等”与“靠”的思想,是有碍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培养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问题导读”小细节,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这篇课文,为了引领学生品读文章的细节,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当上了点儿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当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摆好搭石之后,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在这样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搭石已经摆好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为了避免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出现“等”和“靠”的思想,笔者不仅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些问题,还要求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书写在练习本上。片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练习本上的答案,并进一步讨论交流。以往,笔者首先会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点名学生回答这些问题。这种方式,尽管简单易操作,但是非常容易造就一些“南郭先生”。显而易见,相比于让学生直接口头回答的“问题导读”方式而言,这种间接书写回答的“问题导读”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关注“研习写法”小细节,培养学用结合好习惯
研习写法,即研习文章的写作方法。研习写法,既是让学生赏析文章的一条途径,也是让学生读写结合的一条渠道。通过研习写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到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恰如其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精美绝伦”。事实上,教师让学生感知文章表情达意的“贴切”与遣词造句的“准确”,并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让学生将这些表情达意的方法和遣词造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而这也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学用结合的一种具体表现。
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关注“研习写法”小细节,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好习惯。
例如,《四季之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就写作方法而言,这篇课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每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句,都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聚焦这四个中心句,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知晓“四季之美”,还能言简意赅地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引领学生研习这些写作方法的同时,还精心设计了一项小练笔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此项小练笔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利用这篇课文中的这种写作方法,细致入微地描写一处景物或一种动物。
在本课时中,一项小练笔活动,是一个“研习写法”的小细节,能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领学生研习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等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三、关注“阅读评价”小细节,培养总结反思好习惯
适时总结,能够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及时反思,能够将原本“残缺”的知识完整化。总结与反思,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时,还是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无论是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益,还是触发学生的阅读动力,都离不开科学、及时、有效的阅读评价。不仅如此,通过关注“阅读评价”的小细节,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好习惯。
《竹节人》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课堂总结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项教学活动,即让学生总结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几部分内容?分别是哪几部分?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印象最为深刻?通过总结回顾,学生就会明白: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做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也喜欢斗竹节人”。而归因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他们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也不同。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玩具,所以他们对“做竹节人”这部分内容印象最为深刻;有些学生喜欢玩“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所以他们对“斗竹节人”这部分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在学生总结回顾、汇报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适时的阅读评价,如哪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得兴趣浓厚,哪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得特别专注,哪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的阅读方法非常恰当,哪一位学生在交流阅读收获时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样的阅读评价,有助于指引学生及时总结与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效果等,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与反思习惯。实践证明,当学生逐渐养成了总结与反思的习惯之后,他们就会不断优化自身的阅读方法,着力提升自身的阅读效益。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在总结与反思过程中稳步提升。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需要一些有效的方法,也需要一段持久的时间。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阅读教学的各种小细节,并坚持不懈地从这些小细节着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用结合以及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责编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