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权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在對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彼此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否定。
正月里去一位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孩子9岁了。小孩子吃饭比较快,他吃好以后,朋友的妻子就对他说,如果愿意的话就去写点作业。孩子点着头刚答应,我朋友就赶紧阻止说:“大正月的做什么作业?玩游戏看电视,都可以。儿子,老爸支持你,正月初十之前随便你玩什么都可以。”他妻子就有点不高兴地回怼说:“为什么我说什么你都反对呢?他愿意写作业就让他去写呀!”我朋友则不无委屈地说:“我也是爱孩子呀,刚过完年,让他稍微放松一下有什么不行?”
就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同时,孩子则茫然而厌烦地愣在一边,不知道听谁的话才好。我赶紧打圆场说让孩子自己选择吧,爱干啥就干啥,最后孩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电视,但因为心情受损,电视也看不进去,没多久又到书房写作业去了。
生活中,有很多做家长的都像这对夫妻一样,总喜欢在家里“抢”着爱孩子。如果两个人的意见相同倒也罢了,但在“抢着爱”的氛围里,往往是喜欢“否定对方,各自表达”,当一方在对孩子表达爱的时候,总会被另一方打断甚至否定,然后又自顾自地给出另一套完全相反的意见,而被否定的那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性,接着也开始反驳另一方……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发不快,闹出口角。
很多这样的父母,都以为这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都很爱他,殊不知,父母的这种互不相让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很多年前,那时候我儿子才5岁。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街上玩,儿子在超市里看中了一个弹弓,非让我给他买。我认为这样的玩具一是容易损坏自家或他人的物件,二是很容易伤害到他人。就在我对儿子讲解这个道理时,妻子插嘴说:“塑料丸子而已,又不会……”
我知道她想要说什么,所以立刻悄悄碰了碰她的手阻止了她。事后,我找机会跟妻子单独说:“我并不要求家里的一切都要听我的,但我正在对儿子讲解的时候,你插上来反对我,就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是不团结的。就是你现在要给他买,我也不会强行阻止,因为相比于玩弹弓,我更重视的事情是不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不团结、不相爱,如果我们因为这点事情而争吵,那么孩子或许宁可什么也不要。”
妻子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从那以后,我们夫妻任何一方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另一方都不会去插嘴反驳或否定。我们会在相爱的基础上,用同一套方式和标准去爱我们的孩子。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的孩子已经17岁,他曾多次告诉我们,他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出生在一个父母相爱的家庭里,他能每天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父母抢着爱孩子,结果往往是一方搭台、一方拆台;一方用了8分力气去教育孩子,另一方只用了2分力气就又把孩子拉到原位;一方花了一个月时间教会了孩子一个好习惯,另一方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破坏了孩子好不容易养成的好习惯;今天一方在前面拉,另一方在后面扯,明天另一方在前面拉,这方又跑到后面扯……
这样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谁的话都对孩子起不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家庭因为这样一次次的拉扯而产生矛盾以后,夫妻之间就会出现诸多的不愉快,而当一个家庭处在这样的氛围中,最受伤害的其实是孩子——尽管父母双方都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
前两年,在四川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13岁的小男孩离家出走,辗转到了重庆,原因是母亲想让他学钢琴,而父亲则觉得学钢琴没用,保证学校功课的基础上多做体育运动就行了,夫妻俩为此天天吵架。小男孩的钱用完了,就沦为了一个小流浪汉。警察找到他以后,才发现这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他之所以离家出走,就是因为父母的意见不一。直到父母从老家赶到重庆的派出所去接孩子,两人当着警察的面还在斗嘴。孩子的母亲报怨丈夫说:“学钢琴有什么不好?就你天天反对,你不反对就不会有这事儿!”丈夫则回怼说:“我们家又不是音乐世家,家里没有音乐氛围,学了也没用!”母亲又提高嗓门接着呵斥:“非要音乐世家才行的话,那世界上的第一个音乐家是从哪里来的?”
就在他们双方争吵不休的时候,小男孩一个人哭着跑出了派出所,幸好警察追得快才又把他带了回来。在对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之后,孩子的父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警察这才让小男孩跟父母回了家。
这对父母只知道阐述自己的意愿,相互间却从来不会商量,甚至不会想到问一问孩子的想法。母亲不会问问孩子喜不喜欢音乐,父亲也不会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着这一家三口,互不交心,形同散沙,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有幸福感的。
有专家认为,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是父母抢着爱孩子,然后又因为抢着爱孩子而天天吵架;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是父母彼此相爱,相爱的父母在孩子眼里充满魅力。彼此恩爱的父母,对孩子说话可以和颜悦色,而孩子也能做到轻话重听;天天吵架斗嘴谁也不服谁的父母,即使双方都争着对孩子好,但孩子往往对谁都不尊重,甚至到最后沦为被孩子厌恶的对象。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彼此多一些欣赏,少一些否定。这个世界有这样一条铁规律:父母越恩爱,家庭越幸福,孩子越快乐越优秀。
(责编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