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艺术的应用价值;从多媒体资源、思维导图以及驱动问题三个角度入手,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艺术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法;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3-0081-02
The Art Of Teachers' "Guiding"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Qishou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Qinzhou District,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Huixia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art of teacher's "guidanc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focusing on two aspects: improv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mind maps and driving problems, it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t of teacher "guidanc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Guided learn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Mind map
在現代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中单向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与生本教育、快乐教育、素养教育的理念相违背。面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快更新工作思想,积极实现由“课堂掌控者”向“学生引导者”“知识加工者”的角色转变,将“导”的艺术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致力为学生构建出轻松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艺术的应用价值
通俗来讲,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导”的艺术,就是将导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现课堂当中,实现知识的导入与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实现顺畅学习、深度学习,促进高效课堂的稳定构建。结合实践经验来看,教师做好“导”的艺术的有效应用,主要能发挥出以下价值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科学类、人文类的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存在固有的“劣势”。数学既没有丰富多彩的自然场景作为依托,也没有生动有趣的文章故事作为支持,有的仅仅是抽象性、逻辑性的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在此背景下,若直接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将很难对数学学习提起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抵触等消极情绪。对此,教师通过“导”的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艺术加工,能使学生在驱动问题、生活场景、具象载体等的支持下,对数学知识产生熟悉感与好奇心,从而在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主观学习动机的充分激发。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时期,很多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输出,轻反馈”的偏误理念,倾向于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概念讲解与解题示范上,并未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需求提起重视。结果是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对教师形成被动的依赖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意识的建立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探究、解题推理、生活应用等实践能力产生很大限制。而在导学互动的视域下,教师更提倡“以生为本”“知行合一”等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进而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顺应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出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并与学生建立优质的互动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逐渐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会学”的发展蜕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支持。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艺术的实施建议
(一)基于多媒体资源开展导学互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多媒体资源也越来越多地融入课堂环境当中。基于此,教师可将音频、视频、三维模型等资源作为教学素材,进行课堂知识的有效导入,或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辅助引导。
例如,在《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的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出三趾树懒的图片和视频,以及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中“闪电”(以三趾树懒为原型)这一卡通形象的精彩片段。这样一来,在声、光、色等多种刺激的共同作用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将被牢牢吸引,并对三趾树懒这一奇特的哺乳动物产生浓厚兴趣。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述“三趾树懒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能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这一科普知识,并提出“三趾树懒在树上每分钟能爬行多少米?”“不考虑间断、变速等特殊情况,三趾树懒每小时能在地上爬多少米?”“假设A、B两点间隔11米,三趾树懒从A点爬到B点需要耗费多长时间?”等课堂问题。此时,学生由多媒体资源调动起的活跃思维和探究热情便会迁移到数学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导入。
再如,在“展开与折叠”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将长方体由平面到立体的折叠过程动态展现给学生,从而充分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的不足,使学生正确了解平面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体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引导的效果。
(二)基于思维导图开展导学互动
思维导图是一种现代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主要功能在于以图像形式将人脑的发散性思维呈现出来,进而对人的认知、学习、分析、记忆等行为发挥支持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能显著提高教师“导”的艺术强度,助力小学生更加理性、顺畅、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素养。例如,在“线的认识”课程章节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后,数学教师可将“线的认识”作为起点,以“线的类型”“线的关系”等为二级节点,逐层绘制思维导图,如“线的认识→线的类型→线段/射线/直线”“线的认识→线的关系→平行/相交/垂直”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能立足具体的导图节点,对后续环节的分支知识展开发散思考,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回顾能力、推理想象能力等的锻炼强化;另一方面,在导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基于数学学习的认知体系也会在引导下被建构得更加完善,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而丰富的知识基础。
(三)基于驱动问题开展导学互动
问题驱动是导学互动教学法的最常见也最有效方式,在课堂问题的导向作用下,学生能更加有目的、有方向地参与学习活动,避免学生出现混乱化的学习思维与课堂行为。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蝴蝶、钟楼、上衣等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图片有哪些相同之处?”“请问你还能说出或画出类似的图片吗?”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将“寻找相同点”作为观看图片、分析圖片的主要目的,并逐渐给出“这些图片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如果把这些图片折叠起来,就会得到正好一半的图片”等正确答案。然后,学生还会在第二个问题的驱动导向下,绘制出“七星瓢虫”“五角星”等轴对称图片,从而加深学生对“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数学概念的理解。
此外,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还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扩展或纠正学习思路,进而使学生冲破解题阻碍,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解答“15、12、9、6、3、( )”这一规律问题时,学生若从整体角度看待题干,将很难发现其数字规律。此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这些数字太多了,不如把每两个相邻数字视为一组算一算?”这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便能运算了解“[15-12=3]”“[12-9=3]”“[6-3=3]”的问题规律,并得出“[3-3=0],所以括号中应该填0”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日后解答规律问题乃至所有数学问题时,也会从整体、局部两个角度进行考虑,继而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与学习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将“导”的艺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单向化、灌输式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病,实现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在工作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做好多媒体资源、思维导图等资源工具与导学方法的有效利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自主学习动机、逻辑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全面强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导学互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革新,2020(03).
[2]刘昊飞.小学数学的导学式教学法应用设计分析[J].才智,2018(22).
[3]龚雪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的艺术[J]. 广西教育,2007(A10).
[4]唐仁华.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J]. 教书育人,2016(08).
[5]朱凯. 小学数学导课艺术的教学意义[J].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03).
[6]陈智花.浅谈小学数学课中语言教育的艺术[J]. 新课程(小学),2012(04).
作者简介:李慧霞(1983.08-),女, 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责编 吴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