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年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问题教学被重新推进教师的重点改革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问题式教学被更多地用于公开课,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实质上仍旧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教育。在课程改进后,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这时,问题引导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实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教师结合教材,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部分使用精练的语言总结成一个具体的问题,再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想应用此方法,就要把握好问题的特征和学生的兴趣点,再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同时也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注重问题引导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形成连贯思维
在问题的设计环节,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问题的完整性和引入问题的方式。一个完整的问题引入环节包括教师的提问环节、学生的探究环节、教师的解答环节和学生的巩固复习环节。只有按照顺序一步一步进行,才能保证小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出答案,从而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教师会发现这篇课文没有前后呼应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含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问题导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含义,丰富学生的知识。
如,问题一: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活动?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预习可以很快地回答出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发展,鸦片的引入直接导致我国人民劳动力的丧失,人们的身体逐渐被鸦片所侵蚀,精神萎靡。然后教师再引入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说“虎门销烟”运动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到鸦片的危害,而第二个问题则是让学生通过历史背景进行问题探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背景整理过后投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直接引用分析。这样学生在总结过后进行回答时就会有一个系统的答案,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这篇课文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最后再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复习作业,保证学生知识的巩固。
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问题形式,做到灵活应用
在使用问题引入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注意适时地提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突破。当学生的思维受到自身能力的禁锢时,再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大部分学生都会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阅读一次,学生就会对文章内的部分内容产生疑问并询问教师。如曹冲称象时采用的方法真的可行吗?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转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对文章的抽象内容有一个具体认知。教师可以准备几个苹果并让学生猜测苹果的重量,然后准备一个空盆和一个盛水的盆,将苹果放入空盆中,再将它们放到水盆里,让学生观察下沉情况并做好记号。再拿出几个重量为500g的矿泉水瓶放入空盆中,直至水位线到达与刚才苹果相同的位置,通过实际称重后,发现两者误差不超过5g,所以曹冲称象是可行的。这时教师可以进行思维发散,再向学生提出几个递进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验证问题的正确性,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思路
在应用问题引入时,教师也要知道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针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科学的调整和应用。教师也可以将这一过程理解为在提出问题时,既要服务于教学的目的,也要辅助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当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进行低年级的教学时,教师要在兼顾问题难度的同时提升问题的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消化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画家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给大家播放一组短片,大家要仔细观察里面的场景,看看你有没有去过?这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教师的话语吸引,然后在观看短片时,学生很快就可以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家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家乡是什么样的,通过画笔将自己心中的家乡绘画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思维逻辑性。
此外,教师在实际应用时也要注重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认知规律,也要保证能够通过问题的提出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问题教学的引导突出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的思路能够始终保持在教学既定目标的正轨上,而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发散,导致学生的思维偏差。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比较符合现阶段的教育理念,教师应用范围较广,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会大量消耗课堂的实践,对于问题有效性的把握也是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时要把握好问题的方向和科学性,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小学阶段教师在使用问题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保证教学问题引导都是对学生有益的,让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建梅.小学语文问题引导法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0(4).
[2]周海燕.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研究,2019(22).
(責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