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王福君

摘要:在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 “学困生”群体不断增大。“学困生”不仅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有悖于教育的公平性。本文认真分析了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理清头绪,合理施策,必能使学困生走出“困境”,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思想性让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自明。我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在新时代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群体在不断增大。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均衡化,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了解致使他们“学困”的原因,寻找帮助他们走出“学困”的策略。我将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作一浅析。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校因素

在农村,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教师片面追求分数,过分强调成绩,久而久之形成了“死学”“硬学”,把“活生生”的语文教得死气沉沉。我经过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农村语文教师还停留在20世纪的教学模式中。教师 “有劲使不上”,而学生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读读背背,“语文素养”根本无从谈起。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出现越来越多的“学困生”也就成了必然。

(二)家庭环境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或者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我的调查,至少90%的“学困生”其家庭存在问题。而这其中,以父母离异、单亲、留守儿童居多。试想,家庭不健全,学生缺乏关爱,又怎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呢?

(三)社会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在我所在的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和“语文简单论”的思想盛行。家长之间要么传递着诸如“大学生还不如理发师、厨师”的看法;要么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力支持孩子补习英语和数理化,持续把语文简单化。

(四)个体差异

抛开智力因素不谈,缺乏上进心、严重偏科、基础素养差、认知出现偏差是造成语文“学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地广人稀,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小学阶段很难及时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求,随着年级的增高,很多学生在心理、情绪、情感、自信心等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升入初中,这些问题就会持续放大,学习成绩必然受到影响。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本人认为一定要遵循“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情感引领,优先转化思想

“学困生”在内心深处是脆弱的,变成“学困生”的过程已让他们备受煎熬,再加上教师、同学、家长的“另眼相待”,他们已无力“抗争”,变得消沉、没有上进心,甚至默认自己就是“最差”的。因此,想要转化“学困生”,首先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加强情感的呵护和引领。 “亲其师,信其道”的至理名言可以让我们尝试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通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相信教师,进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困惑。作为语文教师,当然可以利用专业知识,用关心、用呵护、用鼓励走进“学困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事实证明,转化“思想”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基础,如果思想工作做不好,谈转化只能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

(二)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虽说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角”,但不可否认,“学困生”群体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是十分低的,在农村尤为凸显。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摒弃套路,要根据全体学生的需要去优化教学方式。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给予特殊“关照”,用更多的提问、展示,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二是小组合作(帮扶),把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混编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良性的互帮互助;三是设计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各种模拟活动中,学困生的潜力一下子得到了发挥;四是分层布置作业,给学困生布置更多简易又有趣味性的作业。这些教学方式的探索,不仅提高了学困生的教学参与率,更极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打击他们,重视他们,学困生也可以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拓展学习空间,加强个别辅导

很多语文学困生,不是他们能力不行,而是潜力没有得到挖掘。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不再将学习简单地局限在课堂上,可以抓住他们在球场上、舞台上、游戏中……闪光的时刻,用语文教师特有的联想,好好和他们聊上一课,一次偶遇、一次同行都可以成为我们和他们的课堂,每一次欢声笑语都可以看到他们变化的欣喜。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有的放矢,抓住一切機会,加强对他们的课余辅导。通过课间的点评、午间的散步、放学后的问题交流等,帮助他们掌握课堂上无法消化的知识,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做到及时反馈,对症下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对于学困生转化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家长统一思想,教师在校表扬,家长在家表扬,学生一定信心大增;教师在校关心,家长在家陪伴,学生一定倍感充实;教师在校加强辅导,家长在家加强督促,学生一定努力上进。因此,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建立信任,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大有裨益。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只有真心、用心、耐心才能收获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沈晓红.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

[2]梁路.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J].新一代,2019(8).

(责编   翁春梅)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4874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