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与实施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前导与实施

卢琳

【摘    要】为了积极践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教师在不断探究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中“学友共生”课堂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友共生”为原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互为学习伙伴,共同学习成长,本文结合“学友共生”课堂的内涵,探究“学友共生”课堂的意义,助力高效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共生课堂;学生互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9-0093-02

The Forerunner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mbiosis of Students and Friends" Clas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No. 7 Primary School in Jing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LU Lin

【Abstract】In order to actively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exploring more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mong them, the concept of "student symbiosis" is proposed, which clarifies tha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hould be "student-oriented"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 symbiosis" requires teachers to let students be learning partners and grow toget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tudent symbiosis" classroom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the "student symbiosis" classroom to help efficiency Implementation of the classroom.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ymbiotic classroom; Student mutual assistance

“学友共生”课堂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开展陪伴式学习,帮助学生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让学生融入课堂,养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友共生”理念局限于课堂中,更要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内涵

(一)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提出的背景

随着2012年《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标准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原本在一部分教师的潜意识里,数学教学仅限于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仅仅围绕着如何完成教学工作,进行熟练的讲解,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并没有数学思想,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也少之又少。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思想、体现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习数学的方式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因此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引导式学习走进了教学视野,让教师从一个传授者往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内涵

“学友共生”课堂提出学生要改变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进行主动式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改变为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建设数学学习的教学共同体,保障数学课堂学习的有序性。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教学的重心放在部分学生身上,总会对一部分学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毕竟一位教师的教学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友共生”课堂的提出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整体性,将教师从教学的位置解放出来。

二、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的意义

(一)“学友共生”课堂对学生的意义

每个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无法同时解决全部学生的问題,但是在“学友共生”课堂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其他学生共同探究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思考,在不同的思考方式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经历了体验、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重大意义。

(二)“学友共生”课堂对教学效果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差异性,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思维方式选择教学方式,数学是开放的,数学的学习也是开放的。“学友共生”课堂可以帮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实施小学数学“学友共生”课堂

在课堂的实际实施中,“学友共生”课堂的实际操作主要是以下几个过程:课前自学、课中探讨、课后互助。

(一)上课前自学

教師可在课前进行“学友共生”的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布置课前的预习,鼓励并引导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制定详细的预习教学方式,将预习的工作进行量化,进行预习笔记的教学,通过基础任务的引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课本探究知识。通过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也会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课堂上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充满信心地在课堂上探究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思考力。

(二)上课中探讨

“学友共生”课堂的课堂学习形式也从原本的两人同坐变成小组围坐的形式,让课堂不再那么严肃,上课时,为了解决大家遇到的不同问题,每个小组可以积极展开讨论探究,每组提出一个自己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讨论的形式让全班帮助解决,最后,对于那些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经由教师的点拨进行最后的解决。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对于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出很多出于基础又高于基础知识的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探究解决,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三)上课后互助

在课后,教师可引导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在总结归纳过程中,从过程到方法,让学生通过互助的形式总结知识点、解题方法以及数学思想等,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把知识复述出来,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

同时,教师可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文化美,知识的学习原本就是平易近人的,课堂也应该是轻松的、和谐的,学生真正了解到数学的轻松和价值,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后,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除此之外,在“学友共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效率将得到大大提升,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进行课程进度的调节,在“学友共生”的课堂中,只要有小部分学生可以掌握,他们便可以在探索互助中带动其他学生掌握相同的知识,这能够有效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将教师从烦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共生学习,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的“学友共生”课堂以合理的课堂结构为主体,以“互助探究”的合作方式为载体,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教学思想,让课堂互动起来,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融入课堂中,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从课堂的学习走向课堂上的交流再到课后的互帮互助,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陈昌宇.小学数学共生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与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8).

[2]孙方友.追求智趣共生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

[3]王刚,朱启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

[4]朱俊华,吴玉国.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评价内涵、模型和实践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09).

(责编  杨  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4892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