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汀州
一些家长来我这咨询孩子的问题时,经常抱怨孩子和父母不亲、与父母的关系很疏离,对父母的话一点儿都听不进去。是的,家长们说出了一个真相:“只有当亲子关系比较亲密时,家庭教育才会发生作用。”如果孩子和你都不亲近,甚至不喜欢你,那怎么能够信任你呢?所以,亲密的亲子关系是开展有效家庭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亲密的亲子关系让为人父母的我们享受其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就像我在一篇小文《享受陪伴》中所写:“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将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亲密时光。”
以我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咨询十几年的经验,以及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经历来看,亲密的亲子关系最排斥三种类型的家长:隐身型家长、手机控型家长、监工型家长。家长意识到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就要有所行动,积极地与孩子建立起良好关系,要尽可能地避免成为这三种类型的家长,努力去做一名能够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合格家长。
隐身型家长:没有陪伴就没有信任与亲密
一位家长来咨詢,说他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最近他想方设法将孩子从老家的普通小学转到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他说,转学对孩子可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孩子越来越内向了,和父母本来就话不多,现在基本没话说。他问我,作为父母该如何给孩子支持比较好。
我没有直接回应转学给孩子造成的压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对这位父亲说:你们还跟往常一样和孩子一起生活,给孩子多做做饭,一家人一起吃饭,多交流就行。我认为这件事其实取决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转学其实不成问题;相反,如果孩子长期不和父母共同生活,转学这件事其实只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一个导火索。因为没有陪伴就没有教育,家庭教育只是基于亲子关系之上的一种副产品。
果然,这位家长告诉我,他们一家三口是一种“两岸三地”的“分居”模式:他本人在省城工作,儿子在县城租房子读书,由老人陪伴,妻子在农村老家开了一个养鸡场,所以邻居笑他们是“两岸三地”。一开始他们不以为然,慢慢才觉得和孩子交流越来越少,孩子和自己的话越来越少,亲子关系开始紧张、僵硬。这次转学也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和不容分说,都没有和孩子认真商量,所以孩子内心非常抵触。到新学校后,孩子变得一言不发,老师觉得异样,要求家长去学校面谈。
这个案例中,亲子关系十分冷漠,毫无亲近感可言,孩子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因为他长期被父母“抛弃”,父亲在省城工作很忙,难得回家一次,孩子觉得“父亲不要自己了”;母亲在农村忙于养鸡而无暇照顾关心他,孩子觉得“自己的重要性还不如母亲养的那些鸡”。他虽然渐渐长大,多少能理解父母给他租房、转学的良苦用心,但是因为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和好感,内心缺少父爱母爱,缺少与父母的深入交流而越来越自闭,逐渐对外界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这个案例中的家长就是隐身型家长,他们虽身为父母,却很少出现在孩子身边,很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临“教育现场”,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孩子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鼓励。留守儿童的家长,以及那些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少陪伴孩子、很少参与孩子成长的家长,都属于隐身型家长。这类家长,平时觉得很省事,不需要管孩子,但是亲子关系迟早会发生问题,孩子的成长也会出现障碍。
手机控型家长:手机成为影响亲密关系的屏障与鸿沟
在手机普及的当下,手机控型的家长随处可见。我们常常指责孩子玩手机上瘾、毫不克制,可是一些成人不也是对手机的迷恋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吗?我常常看到妆容精致、举止得体的女士,一看手机就失态,连过马路、上厕所也机不离手;我也常常看到风度翩翩的男士,一刷抖音就形象全无,或旁若无人地大笑,或目不转睛地发呆……这样的家长不仅会让孩子“上行下效”,也学会迷恋手机,还会使得手机屏幕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屏障,影响亲密关系的建立。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我经常会有意识地观察地铁、火车上的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有些家长一坐到座位上就开始看手机,把孩子冷落在一旁,与孩子交流甚少。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扔给孩子一部手机,两人各看各的。家长自己看视频看得入迷笑出了声,终于想起来要“搭理”一下孩子,说出来的话却是这样的:“你别看手机了,都看两个小时了,不怕近视吗!”孩子当然不听,因为家长也一直在看手机。家长也无暇多管孩子一分钟,继续投入地看手机。一路上,亲子之间就像陌生人一样,没有语言交流,没有肢体接触。这样的亲子关系冷漠、苍白,这样的家长虽然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形同陌路,从某一角度说,他爱孩子的程度还不如爱手机。
有一次我和儿子坐地铁,对面的座位上也是一对母子。那位母亲一路上都没有抬头理会一下身边的孩子,自顾自地看手机看得如痴如醉。她那可爱的孩子只能羡慕地看着对面的我和我孩子的亲密互动:我们以不打扰旁人的低音量说着话,孩子问我地铁上的各种标识是什么意思,我和他积极互动;地铁里空调风大,我给孩子搭上一件空调衣;孩子累了,靠在我肩膀上小憩。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小男孩对我儿子投来了羡慕眼神,他的母亲近在咫尺却若远在天涯——多少家长,就是这样爱孩子还不如爱手机,任凭手机恣意地横亘在自己与孩子之间,阻挡亲密关系的建立啊!
监工型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而不关注情感
还有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比隐身型家长要尽职尽责,能够做到陪伴孩子成长;也比手机控型家长要自律,能够做到陪伴孩子时不会一直看手机。但是他们还是难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属于监工型家长,陪伴孩子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把精力放在监督孩子写作业和学习上,忽视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所以孩子还是和自己不亲密。
一位全职妈妈和我哭诉,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习,狠心辞去高薪的工作,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回家专门充当孩子的“陪读”。每天孩子上学后,她在家上学,把孩子当天要学的课程学一遍;孩子放学后,她啥也不干,一心一意地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盯着孩子的一笔一画、一举一动。孩子上厕所时间长了一点,她会去卫生间门口使劲敲门;孩子吃零食时间久了一点,她会严苛地收走零食,让孩子专心学习。这位妈妈为孩子倾注了全部精力,却发现孩子和爸爸的关系比和自己的关系好多了,“因为就我陪他学习,他爸爸陪他踢球、看电视、聊天!”这位妈妈自己一语道破天机。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身边有一位监工型家长,这样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而不关注情感,又怎么可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呢?孩子的确需要家长进行学业指导,但如果这种指导变成控制、监督,变成一张无处不在的网,就会让孩子避之不及。家长和孩子一起时一定不能只盯着作业、只关注学业,要关注孩子的精神需要、情感需求,和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听孩子说一些心里话,舍得留出一点闲暇和孩子一起“挥霍”人生,这才是有温度的陪伴,孩子才会和你亲,愿意亲近你。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