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潭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如何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原创艺术能力、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形成学科素养、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原创引导,结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原创艺术能力,更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良好机会。
【关键词】小学美术;原创艺术能力;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2-0153-02
A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Original Artistic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Beife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engze District,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DU Chengtan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original artistic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subject literacy in art learning, and help students grow up personally has become a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al guidance of students, and combine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students' original art ability, which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good opportuniti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rt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art; Original art ability; Teaching guidance
在长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影响学生原创艺术能力发挥的教学问题。受传统艺术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讲授轻视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艺术思维也得不到有效拓展,学生的艺术认知、技能、兴趣更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使教學效果得到强化,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的原创艺术能力能得到全面提高。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艺术原创意识的引导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美术知识、拓展艺术思维的重要途径,对激发学生的艺术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原创艺术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但主要还需要根据现行的美术教材激发学生的原创绘画兴趣。首先要从挖掘美术教材入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有猎奇心理,越是新奇的东西往往越能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具备的新意,以多种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现出来,以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感受。
在《时间告诉我》一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原创艺术能力,要先引导学生分析“时间是什么”,让学生清晰认识到时间的概念。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各类钟表的幻灯片,让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可以通过拟人化的语言“听,嘀嗒、嘀嗒,时间的脚步近了,它像妈妈在催我在早起,像老师在叮嘱我好好学习,更像小伙伴在召唤我一起游戏”,进而激发学生对时间认知的兴趣。“时间”对于成年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概念,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其他钟表的外观造型,亲自动手设计制作纸材钟表,激发学生对时间认知的兴趣。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钟表的历史和文化,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钟表。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每天不同时刻做了什么事情,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意义,感悟时间的价值,形成珍惜时间的情感和态度。在设定好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钟表的整体造型开始设计,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爱心形、三角形、组合形,然后从钟表的指针和外观色彩开动脑筋,结合创意进行自主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钟表设计过程中,容易把钟表里的时针、分针、秒针混于一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让学生正确认识每个指针的作用。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时间为题材进行绘画,如以“时间过得飞快”为主题,描述相同的人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活动。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将时间的概念与日常生活及艺术创作联系起来,能让学生以艺术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放飞想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继而对绘画产生良好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绘画,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设置上,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审美需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感官体验,让学生体验到艺术之美,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原创艺术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营造情感氛围强化学生的美学体验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原创意识,教师还要注重营造美的氛围,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共振。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是灵动有思想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学习中。教师学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能最大限度缩短教学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美术知识创造有效条件。教师与学生间的高效互动也需要学生对教师有足够的安全感,安全感越强,学生越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因为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具有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安全。
在《周末日记》一课教学中,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里寻找素材,提炼不同的绘画题材,教会学生掌握儿童日记画的文字与图形组合的构图形式,让学生认识人物的动态、表情、服装、道具、背景等元素,增强学生对事物表现的计划性、条理性和连续性具有良好的画面组织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良好态度。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成就感,让学生通过完成某项任务产生成就感。
三、提升课堂质量,改变教学形式
传统的小学美术科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一般包括三个简单的流程,首先,教师需要讲解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学习绘画,最后教师找到相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这种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将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满足,也无法使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得到培养以及提升。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模式。
(1)多媒体展示名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名画,既可以是国内名画,又可以是国外名画,比如:《八骏图》《虾》《清明上河图》《向日葵》《蒙娜丽莎》《错误的镜子》等。在欣赏名画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画作的背景、内涵以及对应画家的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在欣赏后积极地发表意见,教师点评学生的理解,然后将画作深层次的艺术造诣告知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提升其美术的创造能力以及原创艺术能力。
(2)展开绘画比赛:繪画比赛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起到良性竞争的作用,且小学生的绘画比赛比较简单,无特殊道具或者设备,在课堂上就可以举办比赛。比赛时,教师需要告知学生不要绘画一些简单的静物,而是要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画一些抽象性内容,这样才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种绘画比赛形式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绘画的创造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如果绘画作品存在瑕疵,教师不要给予批评,而是挑出其中的优点,然后在指出其中需要改进之处,保护学生的自尊。
比如:教师在美术课上,举办一个特定主题的绘画比赛,此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思考绘画主题相关内容,然后将思考的内容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学生完成绘画之后,教师收集学生的画作,然后进行评判讨论。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以后的美术课堂上依旧能充分发挥绘画热情,并以此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原创艺术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取得良好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原创艺术能力,要重视不同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原创意识的引导、营造情感氛围强化学生的美学体验及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元素促进学生放飞想象,并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收获美术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陈萌梦.小学美术教育要做到“三个强化”[J].中小学教育,2019(22).
[2]闫丽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
[3]李筱.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二(教育科研),2018(12).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