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全平 李芸
摘要:森林康养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森林康养林也有多种形式。论文明确了森林康养林的概念和类型,回顾总结了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相关研究现状,探讨了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空间规划设计原则。从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层次出发,由7类特性空间组成:自然性空间、导向性空间、安全性空间、健康性空间、交流性空间、文化性空间、特殊性空司,并分别论述了不同空司的设计方法,以期为森林康养林的空司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空司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P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1-0081-03
近来,我国开始高度重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不断推进森林康养这项产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瞩目的社会成效。森林康养事业的发展,从国家政府层面定下基调,且在世界的大背景下能得到稳定迅速地推进。在国家大力倡导下,作为景观设计和规划师的我们,也在探索森林康养项目这个新兴产业的规划和设计法门。其中森林康养林的规划设计区别传统的林学,又不是一般的庭院种植,所以需要在多方面领域共同探索。本文明确了森林康养林的概念和类型,回顾总结了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相关研究现状,以探讨养生型森林康养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1 森林康养与森林康养林
1.1 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的狭义界定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川。
森林康养的广义界定指,一切依托森林及其环境,开展维持、保持和修复、恢复人类健康的活动或过程的总称[2]。森林康养对人体健康具有十分有效的保健作用,具有养生、养情、养智、养德、养心的“五养”功效。
1.2 森林康养林
森林康养林是能够满足康养人群需求,可以开展各种森林康养活动的森林及其生态环境。森林康养林与其他类型森林康养空间和设施,如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步道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提供多种康养功能。
根据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康养林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景观林、生态林、经济林、科教林、养生林。
1)景观型森林康养林。以不同色相、形态、季相的植物组合为基础,以丰富视觉效果、降噪隔音为主要功能,从而给人带来自然美的视听享受的森林群落。
2)生态型森林康养林。以净化空气、隔绝污染物、恢复生态环境的植物种植为基础,以保护自然,恢复生态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群落。
3)经济型森林康养林。以苗圃、果园、药用植物园等经济种植为基础,以生产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群落。
4)科教型森林康养林。以丰富植被类型为基础,植物认知与种植体验为重点,以科普宣传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群落。
5)养生型森林康养林。以种植和培育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树种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以改善人体健康为主要功能的森林群落。
2 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相关研究现状
基于森林医学、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分析总结医疗花园的产生与发展,作为养生型森林康养林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森林医学研究现状
森林医学概念的提出,是在2007年的日本森林医学研究会上。森林医学属于替代医学、环境医学和预防医学的范畴,是从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角度研究森林物理环境因素、化学环境因素及对森林环境主观反应的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科学[3]。
关于森林环境躯体效应实证研究方面,苏联科学家托金于1930年在观察植物新陈代谢过程时,发现植物能散发一类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的物质,并把这类物质命名为“芬多精”,又称植物精气[4];日本学者研究发现,针叶林中的芬多精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包括α-(一蒎烯、莰烯和β一蒎烯,该物质能通过N细胞消灭肿瘤细胞[5];2011年Hawkins IH与Barkert两位学者对空气离子和人体表现的实证研究,指出山区、森林及温泉中高含量的负离子能让人们心情舒畅[6];孟晋佳等人研究得到植物因光电效应释放的负离子与空气中的细菌(通常带正电)结合后,使细菌产生结构改变或能量转移,导致细菌死亡,因而森林的空气清洁度明显优于其他地区[7]。
在心理效应方面,森林环境表现出能有效减缓或消除人的精神类疾病的功效。相关研究有E.Morita等研究人员对49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森林环境对人的不良情绪影响研究,发现人在森林环境中,能减少不良情绪和抑郁情绪而增加入的活力[8];UlrikaKarlsson Stigsdotter等人通过IPA(解释学现象分析法)研究法对26名参与者在不同组成的人造环境中进行心理恢复的评分及经验得出,多种植被和平衡的环境,封闭密集生长,视野开阔,是修复的最佳选择[9]。
2.2 医疗花园景观研究现状
医疗花园——作为相对成熟的一种康复式景观类型,与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目的一致,通过提供接近自然的环境来改善人的身体健康。“伊甸园”营造必定有花园,花园会带给使用者美的享受和有利的辅助治疗作用。例如,患者不仅是花园的观赏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可以在花园中通过劳动种植蔬菜,通过园艺劳作帮助患者走出病痛,养植的药草也能作医疗之用[10]。
根据《康复式景观——医疗花园》一书中的综述[11],医疗花园的设计方法对养生型森林康养林也具有借鉴意义,根据内容其要点可以总结成以下八点:
1)自然性空间:花园应该和室内的机械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阴凉性空间:确保花园的阴凉性空间,能延长花园的使用时间和有效使用空间。
3)包围感/安全空间:考虑到特殊的病患,如儿童、精神类疾病患者等,如果花园没有被栅栏篱笆包围,則显得不够安全。
4)标识系统:医疗花园需要提供足够的标识系统,特别是出入口要明晰,而不至于给在花园中的患者引起恐慌。
5)入口重点空间:在花园的入口处,需要一个引入入胜的景观激发人们探索花园的兴趣,并在游赏中沉浸的空间氛围,甚至为此着迷。
6)节点空间:在花园里创造一批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空间供人们选择。
7)特殊需求:医疗花园中需要考虑不同患者的体验方式,就算是依靠轮椅和卧病在床的患者也能有美的感受。
8)禁止吸烟区:医疗机构本身都是禁止吸烟,花园靠近医院的区域内必须禁烟。
3 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空间组成
养生型森林康养林在空间规划设计时,可以从人的兴趣、社会习惯、时间、感官需求等角度出发考虑。一般来说,人的感官作为美的设计依据是最具有成效的。感觉的分化程度很高,如眼睛可以分辨3万种以上的颜色,耳朵可以分辨1万种以上的声音,就算是鼻子也能分辨几十种[10]。感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情绪等心境要素和心境的复合体。因此,从人的感觉需求这一根源出发,伴随感情,形成情绪。本文从人的养生需求剖析,分析森林康养林中的人生理和心理需求,重点从人的情感需求方面来进行空间规划设计,从植物选择和环境健康方面补充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从人与自然的舒适性互动需求出发,根据人的情感需求性空间特性,来分解森林康养林的空间组成,即自然性空间、导向性空间、安全性空间、健康性空间、交流性空间、文化性空间、特殊性空间等7个情感需求特性空间。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自然植被、社会因素、地形等因素,亟待进一步地研究。
3.1 自然性空间
森林康养林通常都具有优良的生态条件,需要改造提升的更多是景观效果,可以通过栽植色叶树和林下植被来进行调整。养生林优先的任务是维护原有的自然生态,在保持自然感觉的基础上,规避有毒及过敏性植物,例如,鸢尾花(根)、洋地黄(叶子)、香气过于浓烈的植物[12];增植对身体有益的树种,例如,常青藤.铁树、菊花、金橘、石榴、半支莲、月季花、山茶、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等有害物。兰花、桂花、腊梅、花叶芋、红背桂等是天然的除尘器,其纤毛能截留并吸滞空气中的飘浮微粒及烟尘;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柠檬、蔷薇、石竹、铃兰、紫薇等芳香花卉产生的挥发性油类具有显著的杀菌作用。蔷薇、石竹、铃兰、紫罗兰、玫瑰、桂花等植物散发的香味对结核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1]。
3.2 导向性空间
森林的面积可以达到庭院的几十到几百倍,如果没有清晰的道路和指引标识系统,人容易迷失其中。容易引起诸如“恐慌”“压力”等不良情绪。森林环境中的悬崖、河流、车行道、丛林深处都是危险区域,需要明显的警示标识,以防发生危险事故。而自然环境中的标识可能因为雨天、动物等不确定因素而被损毁,所以标识系统的制作材料,需要具有稳固、耐腐蚀的特性。
3.3 安全性空间
俯瞰视角下,森林密不透风,但是在成年人视线高度,尤其是北方的森林,相对缺乏中层植被,树林中具有较大视线通廊。在森林开展相关活动时,人们需要一定的包围感和心理安全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完全的闭塞也会使人产生焦虑。既能观察到外部空间,又不会受到外部空间人的视线而感到不自在,丰富底层和中层植被,保留间隙通透,形成半包围的空间。
3.4 健康性空间
养生林的健康功效是其主要特色,选择森林中最优的空间,分析其健康参数,展示其健康数据,给人们最直观的健康信息,从视觉层面得到健康的暗示。依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根据森林康养的功效,可以根据对于人有益的作用效果划分出心肺康养区、视力康养区、解压康养区、疗养康养区、恢复康养区等小健康功能区之类的健康性空间。在打造心肺康养区时,选择大量清潔植被,营造最干净、清新的空气;视力康养区,根据科学研究,选择眼睛最舒适的色域和色彩组合,通过色叶植被的搭配组合,形成特色色彩区:解压康养区,则可以打造人与植物互动区,通过触觉与自然互动,刺激综合感官体验达到解压的效果;疗养康养区这一主题的功能区可以不断拓展不同类型,通过社会调查,直面突出的健康问题,针对性地提供解决热点需求,形成强大吸引力。
3.5 交流性空间
不论在何地,人对于交往沟通的需求一直表现强烈。无论是康复、运动还是静修,活动结束休憩的片刻人们会乐于交流分享,表达的需求被满足。这就需要交流性的空间,而它得以通过各种形式空间来承载,例如,森林咖啡厅、步道中间的休息驿站、森林广场、活动休息室等。
3.6 文化性空间
自然森林环境中要有文化的浸润,给予精神信仰和支持,也是心理情绪排解的一种出口。在自然空间中释放身体的同时,也能让心灵得到释放和慰藉。除此之外,凭借森林康养项目这个平台,当地政府可以宣扬其所属的地域文化,行使文化宣传大使的职责。
3.7 特殊性空间
面对老年、儿童、残疾人群、孕妇、吸烟人群等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应该有针对性根据其重点需求问题配备相应的空间和服务设施。老年人群应在森林中根据其步行距离时长设置休息区域;儿童的活动性需求大,机动性也大,需要成年人陪同,设置儿童森林活动场时也考虑成人的陪伴空间需求;残疾人士则需要考虑坡道的开辟和扶手的设置;孕妇有单独的、相对封闭的围合空间进行哺乳;吸烟人群要严格控制吸烟区域,严防森林火灾。
4 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4.1 营造自然与愉悦的环境氛围
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赋予不同区域不同功能,或者根据期望的效果而做出相关的设计。例如,有的是释放压力的,有的是提高注意力,有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当人们在森林中静坐感受清新的空气,或者在森林中运动,第一个反应并不是“我要减压我要这么做”,而是这个过程,人们感到愉悦和舒心,而愉悦和舒心的心境能够减轻人们身上的压力,压力减小能够带给人安慰。由此,在进行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规划设计时,应当以能带来愉悦为设计目标。
4.2 注意尺度的变换与把控
尺度的差异导致在整体规划思路上,森林康养林和医疗花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森林康养林的项目都是几十亩到几百亩,但整体项目之中的个别节点设计可能也会有相近花园的尺寸。尺度也影响到设计要素的选择,例如,在植物的选择上,花园更多考虑群落搭配可以变化多样复杂,种植设计精确细腻,而森林康养选择的群落组合要更宜于生长、且适宜大面积种植,种植设计相对比较粗犷。在养生林的项目中,如果具体到小空间的设计,医疗花园的设计方法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3 明确目标人群
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目标人群针对的是健康和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人群,年龄段覆盖青少年、青年到中年甚至老年,旨在能为那些想亲近自然,体验青山绿水,调养身心,增强体魄,改善健康的人群服务。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城市环境的恶化;手机、电脑等信息化生活带来的辐射;钢筋混凝土构筑世界的冰冷感……这些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健康”人的身心,在一步步蚕食着“健康”。大多数自认为健康的人其实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且这个人群在不断扩大。养生林就是要让这部分没有疾病但是又不健康的人群能获得帮助。区别于医疗花园,设计关注的主体是病人,养生林关注治未病,意在拓展对疾病的控制方式,从预防着眼,关注更多潜在的患病人群,以自然疗法的方式,开辟康养新途径。
4.4 打破一般设计思维
森林康养林的景观营造是在大自然中,利用或改造森林生态环境、或创造人化的自然环境,给与人以舒适地接触自然的机会。医疗花园的景观营造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模拟自然的环境,给与人以亲近自然的机会。尺度的差异使得在自然景观的设计上是两种思维导向,落实到具体设计方法上也会有不同。例如,在医疗花园中,可调整性很大,可以随意增添替换植被来达到不同景观效果;而在自然森林中,对于森林景观更多的是局部调控,如,林缘线控制,林下植被改造等。在设计方法的借鉴上,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环境条件有选择地取舍。
5 结语
本文选择从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着手,研究其科学和系统理论基础,通过借鉴康复式景观——医疗花园的设计方法,基于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空间规划设计原则,从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层次出发,探索养生型森林康养林的空间组成。得到7类特性空间:自然性空间、导向性空间、安全性空间、健康性空间、交流性空间、文化性空间、特殊性空间。依据不同空间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明晰了设计重点,希望能给森林康养林的空间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森林康养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森林康养林也有多种形式,按照主导功能的差异,本文将其分为5种类型,选取养生型森林康养林,对其理论基础、空间组成及空间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探讨。从实践需求的角度来看,其他类型的森林康养林相关理论与方法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民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 20号
[2]山西省沁源县政府.山西省沁源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
[3]李卿主编,王小平,陈俊崎,刘晶岚,周彩贤,南海龙译森林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8
[4]Hawkins L H,Barker丁_ Airions and hurnan perforrnance[Jl. Landscape&Urban Planning,2011, 102 (01):24-32
[5]陈欢,章家恩.植物精气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07,26 (03): 281- 287
[6]叢丽,张玉钧.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6 (11):6-8.
[7]蒙晋佳,张燕地面上的空气负离子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尖端放电[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 (1):112—113.
[8] E.Morita.S Fukuda.et al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forest environments on healthyadults:Shinrin-yoku (forest-air bathing.wahking) as a possible method of stress reduction[J]Public Health, 2007(121): 5463
[9]Ulrika Karlsson Stigsdotter.Sus SoIa Corazon, Ulrik Sidenius.et aI.Forest design for mentalhealth promotion-Using perceived sensory dimensions to elicit restorative respons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 70 60):1一1 5
[10]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江南大学,2004
[11]克莱尔·库伯·马库斯,等.康复式景观——治愈系医疗花园和户外康复空间的询证设计方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8-38
[12]360doc个人图书馆.绿色植物与健康[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 /0604/15/3374711—121655574.shtml
[13]新岛善直.村山酿造,森林美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7:33—38.
[14]胡正凡.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J].世界建筑,1983 (03):61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