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叶
摘要:古窑址村落是人类历史文明遗留的产物,保留着当地的生活特征、传统文化、生产民俗、景观风貌,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陕西渭南尧头村为例,通过对尧头村窑瓷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分析,探讨了尧头村窑瓷文化景观的研究价值以及保护建议,寻找一条适合尧头村村落景观和窑瓷文化保护发展的可行性路线,并为尧头村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希以此带动村落景观与文化的复兴,迸发传统窑瓷文化内生动力。
关键词:窑址村落;窑瓷文化景观;价值研究;保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124-03
1陕西渭南尧头村概况
渭南市尧头村距今已有2600多年文化历史,是黄河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民间瓷窑,有1300年烧造历史,尧头窑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窑口之一。尧头窑遗址仍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是我国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也是我国罕见的民窑群遗址,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1]。2006年,尧头窑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尧头窑遗址被确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8月,尧头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四。
尧头村隶属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位于关中盆地东部,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地处渭北旱塬地带,南接大荔,北通黄龙,东隔大浴河与合阳县相望,西界洛河与蒲城县为邻,地貌以黄土台原为主体。总体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倾斜,被捕川梁相间,地貌多样。村庄坐北朝南,依势而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尧头镇矿藏资源集中,煤炭、石灰石、钳土、硫铁、铝土和铁矿等资源储量丰富,优质的水源、大量钳土和煤炭资源,为古往今来的制瓷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尧头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千米,整个村庄包括古窑遗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等。村内现有留存完好的传统商业历史街区、寺庙、宗祠、古寨堡,绵延起伏的陶瓷罐罐墙,窄四合院窑洞民居,众多的古窑炉作坊等,营造出极具渭北黄土台塬的古朴环境。
尧头村坐落于群山环抱之间,因地势高差较大形成别具一格的村落形态。整个村庄被层层叠叠的窑炉建筑所覆盖,并与曲折环绕的村庄道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至今村落仍堆积有大量陶瓷器具,村庄内可充分感受到久远浓厚的古窑文化底蕴。总而言之,头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禀赋。
2陕西渭南尧头村文化景观要素分析
2.1窑瓷文化
2.1.1发展历程
据有关资料记载和“仰韶文化”考古推断,尧头窑始于汉代(公元前206-8年),另有记载明朝《澄城县志》载“澄城瓷砂始于唐”(约公元618年),其为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据当地墓葬和出土的征集物可知尧头窑的创烧年代最迟应为元朝。明嘉靖《澄城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黑磁尧头镇特产。”明天启五年《同州府志》中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磁器。”清代是澄城尧头窑鼎盛发展期,烧造点最多、文化堆积层最厚。民国十五年《澄城附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日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为“每窑约值钱3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民国三十年《陕行汇刊·澄城县地方经济调查报告·陶汇》曾载“有窑户数十家,烧制缸盆等日用器皿,产销颇报一时之盛”。
长期以来,这个大型民间窑场不为古陶瓷研究界所知,也从未列入中国陶瓷史,尧头陶瓷历史也从无人考证,据当地人称,古窑址废墟中挖掘出的陶瓷碎片上发现刻有汉代年号和人名。由此推断,尧头陶瓷最早可能始于汉代,发展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时至今日,在旧窑址中仍可看见“道光年(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年号的窑洞,這成为尧头陶瓷悠久历史的见证。
2.1.2釉色与造型
尧头粗瓷釉色多为白、青、黑三色,花色除白黄之外,还有蓝色及棕红色,如碗、碟或白釉兰花或黄釉铁锈花,单色手描,朴素大方。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较早产品是铁锈花,以氧化铁为绘料,在施有白化妆土的化妆土上制出花纹图案,因彩绘原料和烧成气氛有别,呈现出黑、赭两种色调的花纹;二晚晴时期的青花瓷造型单纯稳重,色调柔和雅润,构思大胆奇特,布局疏简不拘;三刻花、剔划器是在施有白化妆土或黑釉的瓷坯上,用竹笔雕刻花纹后,露出瓷坯的底色,经高温烧制形成了黑白、白灰对比变化的装饰效果。
尧头陶瓷造型以粗犷古拙浑朴、纹饰简炼凝重天真、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见长,具有粗中寓巧、朴而不俗的特点4,给人朴实自然的美感,具有典型的北方传统民间文化风格。
2.1.3纹饰图案
晚清、民国的青花瓷,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清晰、质朴大方,纹饰均以线条勾勒为主,在一种自由随意之中而不失图案平衡对称的法则,运笔挥洒写意,勾画粗犷厚重,充分展现出北方民族的淳朴之美。
铁锈花纹样是宋元时期的产品,头窑具有代表的装饰之一,纹样内含绘画技法,有奔放潇洒的写意画,也有严谨规矩的工笔画,还有兼工带写的书画,但以豪放粗犷的写意画最为生动,奔放的气势融进中国水墨画的精致潇洒,笔墨疏简而自由洒脱。
尧头陶瓷又以黑釉白花的剔划器和刻花器最具特色,匠师用刻花、剔划工艺为主,线条流畅刚劲、刀法流畅,洗炼活泼、自由多姿、千变万化,给人百花齐放、翩翩起舞的感觉。在刻画技艺方面,笔触灵活,线条挺拔,充分体现出当地人文风尚的雄健朴素与敦厚。
图案纹样多为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如梅花、菊花、蝴蝶,也有象征福、寿、喜和幸福美满的牡丹、莲荷、梅、菊、寿桃、石榴、喜鹊等,都是运用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中国的书法、民谣亦是尧头陶瓷的重要.装饰内容之一,常用“福”“寿”“花”“香”等字书写于瓷器身上,字体风格豪放,游龙走凤的行书、草书,使人一看就有福常在,美好生活犹如眼前。
2.2窑炉建筑
窑炉作为古窑址的主体,是古窑址村落具有标志性的古老元素,古窑址遍布全村,见证了古窑址村落手工业曾经的辉煌5。窑炉为产业型建筑的一种,外观独特、形式多样,在尧头村中主要为烧制生活用品的馒头窑。村内最具特色的窑炉建筑有两座,一是清康熙三十七年的商铺窑(1698年),窑长11米,宽5米,空间较大、存货较多,因位于尧头窑制瓷中心,各窑场瓷器烧制后多集中于此,再批发零售给各路客商。二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所建,窑长7米,宽6米,高16米,用耐火砖和废弃的匣钵堆砌而成。由双回风烟道、落灰坑和煤炉构成,主要烧造黑釉瓷、白瓷和青花瓷等,窑炉内壁经过百余年炼烧而形成的烟油结块,仿佛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窑炉建筑与村落环境和谐共生,层层叠叠的布局形式使整个村庄呈连绵起伏之态,构成独特的形态肌理,形成连续性空间环境。
2.3民居建筑
尧头村内建筑是典型的渭北黄士高原窑洞民居,基本形式为窑洞组成的四合院,院落结构保留完整,坐北朝南,依势而建。民居建筑作为古窑址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窑瓷文化相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制,客观上彰显了窑瓷文化与民居建筑共同融合发展的历程,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形式为窑瓷材料在当地民居建筑中的运用,尧头人用生产废弃的匣钵、缸、瓮、罐、陶器等垒墙或者作为墙面装饰元素,这种用空心的匣钵垒墙被形象的称为“罐罐墙”,主人于匣钵内种植花草树木将宅院遮挡,增加院落美感;此外,或将陶器直接镶嵌在院墙或者建筑上作为装饰点缀,形成一种平面构图的美感,既形成了独特的乡土特色景观,又提升了村落的文化氛围。这种用陶辅材料建造民居的形式不仅充分地体现了材料的环保性和再利用性,也表达了艺术美学与营造智慧的完美结合,还成为古窑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
2.4民俗文化
建筑与器物是窑瓷文化的物质展现,民俗文化则是窑瓷文化的非物质展现形式。随着历代村民的劳作和各路商贸的繁华逐渐繁衍了尧头村这一古窑址村落的乡土民俗。关于尧头窑的烧造有很多民间习俗,如:头村中以前有始建于元代的窑神庙,烧窑前要祭窑神,首先,是烧黄纸驱走恶魔。其次,向窑内撒酒切肉,鸣炮点窑,燃烧七天,烧成三日当天早晨不得将黄米稀饭之类放于窑口,其为避免黄之意。除此以外,过去每年古历正月二十日,村民们便举行祭祀活动以求当年风调雨顺。迄今为止,尧头村中仍然保留着古老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头陶瓷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荣。
3陕西渭南尧头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价值分析
尧头村作为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村落,其窑址是历代民间陶瓷文化的重要遗存。尧头村窑瓷文化与人文景观所融合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3.1艺术价值
尧头窑历史瓷源远流长,艺术价值是民间窑瓷艺术发展史上至关重要一节。头村景观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在色彩装饰方面,因盛产黑瓷颜色独特,故用陶腹、碎瓷或陶器装饰的村庄景观以棕、黑色系为主,且主色调均为同一色系,识别性强,特征性明显,调节村落整体感情色彩,烘托村庄窑瓷文化氛围,创造千年窑火不息意境,使环境景观空间具有更强张力与感染力。此外,头人用大量废弃瓮缸等堆积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大地景观,不仅使陶瓷从简单实用功能逐渐转化为具有审美功能与文化寓意的景观形态,也在利用废弃材料的同时将艺术创作融入自然环境,促进了村落环境与窑瓷艺术的结合,使其在环境景观的应用中有着其他任何艺术手段无法替代的特质,从而为村落文化景观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2文化价值
古村落是文化博物馆,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者,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础。尧头村的选址形式、建筑特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明清遗址群等都无不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底蕴,是尧头窑瓷文化景观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对于村落而言,文化景观是村庄表面现象的复合体,反映该村落在该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在村落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独特的文化属性,同时也作为人类乡村活动的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尧头村依其独特的窑瓷文化、建筑特色、村落形态、景观空间等,为各界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基地。
3.3历史价值
窑瓷文化是在尧头村历代村民的劳作和各路商贸的发展历程中,在岁月的洗礼和村落不断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头村承载着尧头窑产业发展的历史,也承担着民居建筑形成发展的历史,作为地区历史的见证者,反应了地域文化及社会风貌,也传达了尧头人民艰辛奋斗的精神。通.过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尧头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记录着每个时期产业的繁荣和辉煌,蕴含着千年的窑瓷文化。
在对村落景观进行设计时,头人民充分考虑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结合当地窑瓷文化,对窑瓷艺术元素的选取和应用因地制宜。窑瓷文化景观自身的历史价值和其所承载的故事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验证了千年窑火的延续,更是发展文化景观、升华景观文化内涵的需要,也是还原人们过往的生活记忆,传达表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各个时期窑瓷文化从无形到有形的物质化表达,这对于研究历史上该村的社會、经济、文化艺术等有重要的价值。
4陕西渭南尧头村文化景观要素的保护策略
4.1对村落环境原真性的保护
对一些所谓“过时的”建筑及景观毫无保留地推倒重建,标准化的材料与营造模式的采用,导致传统村落景观失去地域文化多样性,趋于雷同化6。头村的自然景观和村落形态是村落资源与文化相融合的展现形式,我们在保护中首先要注重物质文化遗存的原真性,要将村落的生长方式以及结构等保留下来,其次在街巷格局和村落形态上保护传统窑瓷文脉,维持村落的整体风貌。同时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前提下,采用本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对建筑进行修葺,在维持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前提下优化内部生活配套设施,坚持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保证尧头村窑瓷景观与形态风貌保存延续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
4.2挖掘与保护并重
古村落是土生土长的产物,是与当地文化、自然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村落景观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地域文化,更多的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还原村落的真实性,要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和挖掘村落景观的多方价值和功能,提升村落整体的综合价值,实现保护中有更新。但是挖掘和提升并不是大肆地开发和利用,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对古窑遗迹景观造成破坏,丧失村落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精神。
要把窑瓷文化更好地融入村落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对窑瓷文化进行更深层次地挖掘,整合梳理其文化生长过程,充分发挥出其艺术、文化、历史价值,真正体现窑瓷文化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具有地方性、时代性、文化性的村落空间景观。
4.3注重村落文化的规划与建设
乡村文化是村落构成的基础,一旦对村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性、民风民俗等固有特征缺乏认识,就会导致村落传统文化的消失。目前,一些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只注重对建筑和环境的更新,而忽略了自然环境与原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村落景观的保护不仅要涉及村落物质层面,还涉及文化层面。窑瓷文化是尧头村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具有本土地域的特色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所承载的历史积淀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尧头村精神领域的一个方面,涵盖了头村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生产、人文文化和审美准则等意识形态。因此,要使村落景观延续下去,就必须对与村落景观相关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保留,加强村落文化保护意识,增强对窑瓷文化的价值认同,促进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将窑瓷文化与村落规划合一,注重古村文化建设,同时给窑瓷文化注入新活力,使其与现代文明相适应,在保护传承中迸发出新的魅力。
5结语
尧头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制瓷历史,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头窑对当地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尧头村窑瓷文化和景观的研究分析,探讨如何保存村落文化和具有原始特色的古窑址村落景观空间,如何将传统文化景观传承,以及如何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尧头村村落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期重塑尧头村窑瓷景观空间格局的特点,实现具有文化特色的古窑景观保护和发展模式,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思考研究。保护发展古村落景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如何保护具有特色文化特征的传统村落景观就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为以后创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姚志伟.千年尧头窑有望获新生[N].人民网,2019.
[2]石鹏琦.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N].陕西日报,2015.
[3]吴锐.陕西民间陶瓷艺术特征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赵若皓,惠佳,杨德煜.商业化时代尧头窑技艺传承问题探究[J].新西部,2018.
[5]韩馨蝶,郑浩东,史婉秋,韩旭,周旭丹.古窑址村落地域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资源与规划,2019(17):45.
[6]李正军,徐冉,陈方园.文化传承与发展驱动的傳统村落景观设计创新研究[J].学研探索,2018:140.
[7]裴存锋.浅析村落保护与规划设计[J].工业设计,2018(09):94-95.
[8]刘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0).
[9]郭颖.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落文化传承策略研究[UJ.城市地理,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