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琴 桑振
摘要:犄纹是草原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和创作源泉,在蒙古族语中犄纹称之为“额布尔图案”。本文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通过对草原文化下的蒙古族犄纹进行分析、归纳,以图表形式总结出其多变的艺术特征和多样的构成形式,通过犄纹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案例,总结了犄纹的表现方法,使犄纹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草原文化;蒙古族;犄纹;艺术特征;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138-02
1草原文化概述
蒙古族是我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长期以来活动生息于我国北方的广阔草原,在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经济、文化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对祖国的缔造作出了重要贡献,逐渐形成蒙古族风格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孕育世代生息在草原上历代不同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是蒙古族艺术产生的原动力、原元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2。这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中,草原、家畜、人三个要素维持稳定的关系保证生态平衡,同时也构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的草原文化。
2蒙古族犄纹概述
2.1蒙古族犄纹的概念
“犄纹”又叫“犄角纹”是以动物头上的“角”作为参照物,蒙古族犄纹主要来源于“盘羊角”的形象,是以“向两边弧形弯曲、成S的形式”出现,以盘羊的弧形角作为核心元素,对核心元素不断地变化和创新,最常见是以“S”“双C”构成形式出现。
2.2蒙古族犄纹的起源
蒙古族以“追逐水草游牧”的生活方式生存,五畜是他们的生活所依,生命所靠,并且善于用五畜形体特征、构成方法来装饰他们的生活。通过研究史料和及实物资料,发现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彩陶纹饰中普遍用犄纹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3)。书中记载“在野牧毡帐的生活中,当母羊生下羊羔的时候,有的母羊不认子,不给羊羔喂奶,这时牧人妇女就会唱起《劝羊歌》,“台哥……台哥……”没有歌词只是发出“台哥”的声音,可以看出牧人对“羊”的情感具有深厚的人情味[4]。同时从《山海经》说炎帝“人身牛首”看犄纹图案与祖先图腾崇拜有关,文中引用的“羊”也是蒙古族崇拜的图腾对象,他们通过崇拜、祈祷等方式来表达人们渴望草原风调雨顺、雨水充足、牛羊肥壮的生存愿望。
3草原文化下的蒙古族犄纹艺术特征分析
3.1造型多变
由于草原文化对图案艺术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犄纹在造型上有增减,但他们的种子元素和文化内涵不变。从犄纹图案构成分析是由单元图案、基本图案、局部图案、种子元素组成,由表1观察发现,犄纹单元图案是左右对称、均衡、线条卷曲、有韵律,通过不同形式的重复形成了绵延不断的犄纹图案。
基于图表1中六个典型纹样,从造型上分抽象纹样和具象纹样,犄纹的抽象纹样以线和面为主,将动物的“角”抽象变形,向里面蜷曲的形状“”称为主要元素,在主要元素上添加角形、曲线、卷草形的元素,通过重复、翻转、旋转,构成有趣,活泼的单元纹样,在视觉效果上达到疏密相间,首尾呼应,饱满且完整,呈现出独特的自然美。具象指具有完整客观对象特征的图像造型问,以动物的造型作为基本纹样,从图表中观察犄纹的主要元素为“Q”,在通过直线重复构成单元纹样,并利用曲线之间的长短、主次、疏密来突出动物的特征,大部分突出动物头的部分,寓意着繁荣、五蓄兴旺、牧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3.2构成形式多样
图案的构成形式表现着“实用性”和“韵律性”,美包括形式美,也就是具体的构成形式,是图案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利用多样化的构成形式统一,对照呼应的规律,使纹样形态在有节奏的图案中反复使用而形成生动的韵律回。通过研究史料和及实物资料分析,犄纹构成形式多样,不同构成形式所表达的寓意不同且在画面中的构图位置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种类型:单体构成形式、连续构成形式、综合构成形式。
1)单体构成形式。单体构成形式不受任何外形的约束,不重复,自身就是纹样构成的基本轮廓,整体上形态自然、结构完整。单体构成形式通过“均衡式”与“对称式”的布局编排,表现出对称平衡的状态。纹样造型简洁夸张,将“角”卷曲的特征强化,突出其中较为鲜明的特色,整体自然而纯朴,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连续构成形式。连续构成形式中大多以抽象简洁的元素做基本纹样,用在画面边缘。以波浪式:流动延伸,优美作为边缘纹样和花边装饰,常用在画面的外边,用来衬托主体物,突出中心图案;综合式:轻松、悦目,常与其他边缘纹样组合,用在大边或者内边,使画面有规律、有节奏;直线式:有秩序,稳重,稳定,常用在包装的外边起装饰作用;连缀式:端庄、典雅,以单元纹样重复、翻转、对称的形式,填充整个画面,没有固定的构图,常用在建筑天花板上的方形彩画、地毯等;简洁突出画面中心纹样丰富、精致,形成层次分明、变化丰富、一气呵成的画面效果,具有强烈的延展性与节奏感,表达热情奔放、长久、美好的感受。
3)综合构成形式。综合构成形式大多以犄纹与其他纹样组合创造出造型千变万化、结构严谨的图案,一般是方、圆、三角形的构图形式,画面构图饱满且完整,总体视觉效果具有秩序性、逻辑性、稳定性的艺术特征,画面风格具有民族独特的自然美与现代设计感。
4草原文化下的蒙古族犄纹表现方法
4.1直接表现法
将犄纹的造型、形式等元素不做过分修改,直接运用于某个商品设计中,是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基本保持犄纹图案的原汁原味。图1是内蒙古“肯德基”店里招贴画,以动物“盘羊角”造型作为招贴画主要图案轮廓,根据轮廓特征适当填充卷草纹,将“角”蜷曲的特征强化,填充抽象夸张的卷草纹,招贴画整体图案造型简洁夸张,具有民族独特的风格。
4.2综合表现法;
通过在构图中填充适当的纹样,把多种纹样合理安排在同一画面内,“蒙古族毡绣”见图2,画面中有卷草纹、云纹、犄纹的组合,长方形构图严谨稳重,构图分外边、大边、内边三部分,大边运用波浪式犄纹,纹样活泼、线条有些夸张,整体成“S”形,流动延伸,内边运用夸张云纹与卷草纹结合,线条与线条之间疏密相间,具有连续性、间隔性、统一又多样、变化多端。这种综合应用的方法非常广泛,给人简单、朴素、典雅的视觉审美。
4.3多元重构表现法
运用“多元重构”的表现方法,结合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设计理念把民族元素与几何元素或者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抽象、拼贴、组合的形式,体现设计的多层次感,增强产品的可识别性。“白音哈达草原景区”标志性建筑见图3,上半部分蒙古族牛角的造型,下半部分是现代几何体,上下两部分组合成“牛头”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时代标志性建筑,有效构建设计之间的交互渠道,实现更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5结语
蒙古族草原文化源远流长,犄纹纹样是蒙古族传统图案中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发掘蒙古族犄纹,弘扬草原文化,通过挖掘犄纹艺术特征和表现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犄纹在设计中的可行性,使蒙古族民间图案不断地传承创新。本文诣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求新的设计思路和更加广阔的设计视野,以身负文化传承的重任,挖掘出更多具有时代感的、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资源。
参考文献.
[1]斯琴,庞大伟,毕力格巴图.浅析蒙古族风格饰品开发与设计[J].工业设计,2018.
[2]付向宏.当代蒙古族题材人物画特色初探[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5.
[3]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4]邢莉,邢旗.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5]崔唯.图案造型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刘建北,宋丽彤.传统图案在设计中的秩序感和韵律美[J].工业设计,2019.
[7]包.达尔汗,烏云陶丽.蒙古长调民歌[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
[8]跃进.青海蒙古族民间故事精选[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