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球
关键词:榫卯结构;产品设计;传承;创新
1榫卯结构概述
在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制作工艺,展现了中华民族生活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工匠们的智慧结晶,并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洗礼。榫卯结构作为一种连接结构,在部件之间利用凹凸面的紧密咬合,构成稳固牢靠且具有弹性的框架,从而实现无需一颗钉子或螺丝便可稳固使用百年甚至千年,更难得的是榫卯结构可以隐藏在建筑或家具等器物之内,外观上不露丝毫痕迹,具有强烈的整体感和美观性。无论尺度、线条和设计是如何漂亮,其结合方式都只是简单的槽接、榫卯、木销,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与木作器物的精髓,令西方人赞叹不已。榫卯从字面上不易理解且极具抽象性,《辞海》对榫卯的解释是“指木器中两部分结合的地方”。榫卯结构中,凸出部分为榫,凹进的部分为卯。传统器物中的榫卯精神,其结构与阴阳学说和易经是深深契合的。与此同时,其作为中国古代木质部件连接方式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为了满足不同部件、不同功能的连接,在凹凸面之间的结合形态产生了干变万化的不同演绎。
2榫卯结构在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2.1强化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
设计与文化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文化认同。到了21世紀,设计本身已经成为了传递信息的关键部分。一方面,设计变得比媒体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在影响个体和群体进行自我身份定义的方式上,设计起着越来越普遍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无疑,榫卯结构也是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一。通过榫卯结构在产品设计中的灵活应用和重建,让消费者接触并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停留在需求和使用的层面,而且进一步欣赏传统工艺之美,思索传统文化溯源,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华文化认同,找到中华文化归属感。
2.2提供设计资源库和灵感源
传统与现代,是设计领域永恒的话题。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通过各种物质载体得以流传和继承。在工业设计师眼中,这些携带传统文化基因的器物,犹如老祖宗留下来珍贵的资料库,提供了丰富、可供借鉴的设计元素,以及深邃智慧的设计哲学思想。此外,设计不仅传达并反映传统文化,同时也参与了现代文化的构建,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设计以无处不在的方式深度参与甚至引导各种新文化的形成。通过对榫卯结构的再挖掘,再设计,以传统为基点,产品设计为着力点,或许更够找寻到更为广阔的新平台。
3榫卯结构在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3.1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思想来源于机械式设计特征,模块化是协调设计中多个需求,实现整体系统、创造多个不同的形态并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拆装,即构件之间的分解、组合,这正是榫卯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模块化设计是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功能、不同规格的部件开发,并形成系列化产品;榫卯则是根据产品不同结构形式,利用阴阳相嵌的方式结合成整体,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此外,榫卯结构的设计在产品的拆卸、维护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在图1中的榫卯趣味挂钩设计中,将榫卯结构的模块化特点加以夸张和再设计,通过木质材料部件之间的嵌套、组合,构成了一款不占空间的挂钩产品,而且其中的部件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拼接或更换。图2是名为DOoough Shell的台灯设计,其灵感同样来源于榫卯的模块化概念。组成DOoough shell的部件是用榫卯结构的概念延展出来的一个个可以互相扣合的齿轮:无数块这样的多边形可变卡片部件,通过“榫卯”的结构进行穿插拼接便可以创造出色彩鲜丽的各式灯罩,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无限延展成大型的私人空间……这种变换,其根本就来源于不同部件之间的更换和重新组合。
3.2趣味性设计
趣味性设计是通过设计语言满足人们对愉悦生活的向往,引导人们娱乐生活化和生活娱乐化。趣味性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产品自身的外观结构、触觉感受以及使用过程等方面。例如,乐高积木的连接方式是凹凸榫合的零件组合模式。“乐高”以其丰富的色彩、多样的造型,受到了众多小朋友的喜爱。乐高的积木发明者奥利·柯克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手艺,1932年,他发明了一种可以互相拼插的塑料玩具,并将“Leg”和“Godt”(丹麦语为“玩得好”)合在一起,创造了“lego”(乐高)这一品牌。而中国最为著名的传统益智游戏鲁班锁,其实反映的也是一种木制榫卯结构: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乐高的重点在于创意,但榫卯结构是集“立体几何、物理力学、空间想象、逻辑思维”于一体的高难度创作。我们不一定要创造另一个乐高,但榫卯结合方式的多变性始终可以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甚至从趣味性的角度进行一些设计尝试。
图3为灯具“解锁”,该设计直接从中国传统的“鲁班锁”中获取灵感。在“解锁”这款灯具中不仅提供了光影与形体的构成之美,也将乐趣借助榫卯结构的样式融入到把部件组装成灯具的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之中。图4的笔筒设计,将鲁班锁中的三柱锁进行了改良设计,三根木头相互卡住成形,组合成笔筒的设计,原本简单的功能因为榫卯的结构而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外形上也更符合多人办公的使用需求。
3.3符号化设计
符号化设计是指用符号学的视角来审视新时代的设计事务,用皮尔土(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话来说,“我们的宇宙是被符号充满了”,我们通过符号来思考,也是通过符号来交流。当设计从功能主义走向了符号化,给与我们更多探寻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契机。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产生更多文化反思和精神追求。对榫卯结构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结构连接的功能性,更多是基于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承的隐性追求。2015年傅中望在北京泉空间举办的《开物》个展中首次将“关系”引入到榫卯概念中。傅先生认为,榫卯结构不仅是一种技术结构,也是一种艺术结构,更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哲学结构,一种关系艺术。榫卯工艺充满了中国古人的大智慧,阴阳盈亏,互补共生,缺一不可。
榫卯虽然作为器物结构形式,是一种显性文化的代表,然后其背后的隐形文化元素则暗合了榫卯这一传统器物结构形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隐形符号之一,已经不再单纯为了连接或稳固等功能性作用,更多地是表达对传统的共鸣和反思。因此,榫卯结构在这类产品设计中更多采用极简化的处理手法,用最好的零件与结构借助榫卯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获得造型简易的产品外观,设计重点则转向材质的巧妙组合与变化,现代生活方式的探究等方面。这类产品设计中,弱化了传统榫卯功能性的束缚,加强了对现代人追求便利性、趣味性等使用心理的满足。符号化,无疑成为将物质形态的榫卯转化成注重精神内核的产品设计创新最为重要的途径与方式之一。榫卯结构不再需要承载连接和稳固的功能需求,但需要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演化出更便利、更舒适、更感性的产品。
图5是基于榫卯结构设计的首饰产品设计,此处的榫卯结构已经完全脱离了其最初的功能。在该设计中采用亚克力和金属材料的搭配,打破了传统木质榫卯结构给人的温润感,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材料的硬朗与工业风,传统榫卯结构中的三材连接形式瞬间转变成时尚、现代的项链首饰产品。通过材料的突破与创新,让榫卯结构直接显现在产品形态之中,榫卯文化以符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拆与装的互动让人可以细细把玩和品味,给使用者带来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4结语
榫卯结构,看似只是部件之间的凹凹凸凸变化,实质上承载了中国关于稳定与和谐的世界观。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锁死设计,而是借助设计上的巧妙达到固定和连接的目的。这样一种传统设计思维方式,在今天乃至未来,都将始终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当榫卯结构与当代的生活、物品及材料发生关系,榫卯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榫卯结构了。研究榫卯结构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造物结构的精髓,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取其精华,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开辟新思路,丰富设计内涵,提高设计水准,振兴中国的现代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