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佐
摘 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形成阶段所著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桥梁,“异化”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共产主义学说史上,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分析。在笔记本1中“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所提出的“异化劳动”,更成为马克思主义阐述此本主义经济社会关系内在联系手段的重要理论。马克思通过阐述“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系统地总结出“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从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人与人类本质、人与人4个层面进行逐层分析,由浅入深,犹如外科手术一般层层剖析,精准地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存在的异化劳动的根源问题。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 异化劳动 异化
中图分类号:C9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a)-0244-03
Abstract: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is an unfinished manuscript written by Marx in the formation stage of Marxism,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xism.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a bridg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xism.“Alienation”runs through the whole Marxist thought, especially in the history of Communist theo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theory of "alienated labor" was put forward to criticize capitalism and analyze communism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capitalism. The "alienated labor" put forward in the part of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in notebook 1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heory for Marxism to expound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means of this doctrine's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By elaborating on the manifestation of "alienated labor", Marx systematically summed up the four aspects of "alienated labor", namely, man and his own labor products、man and his own labor activities、man and human nature、and man and man, from the shallow to the deep, just like surgical operation, and precisely exposed the alienation existing in capitalist society The root cause of labor.
Key Words: Manuscript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Marxism; Alienated labor; Alienation
1 對国民经济学的反思与劳动异化的提出
1.1 对国民经济学的反思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先对国民经济学相关学说进行了反思,指出“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如竞争的学说同垄断的学说、经营自由的学说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地产分割的学说重新对立起来”。马克思指出国民经济学家对于国民经济学研究并没有站在当前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而是处在“雾中”,国民经济学并没有将“私有制、贪欲以及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之间以及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解释清楚。因此,马克思通过分析当时国民经学的事实,发现了工人创造商品创造的财富越多,工人的劳动越廉价。即“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也就是说,工人由于付出劳动创造商品而令自己的劳动价值贬值,人的劳动价值被工人劳动创造的商品所奴役,表现为异化。
1.2 劳动异化的提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反思了国民经济学对国民经济事实的错误解读,并从3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化行为”。第一,工人自身的劳动价值与工人自身生产的产品价值成反比关系,工人的主体性已经丧失在工人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所带来的劳动异化中。第二,劳动本应是一种人自觉自发的行为,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被迫的,使工人在劳动中无法获得自我认同,对劳动活动抵触。第三,人的劳动活动本不同于动物为了维持生存而活动的初衷不同,但是由于被劳动商品所奴役,工人同劳动行为产生了异化,劳动者先后与自己和他的类本质发生异化。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被劳动商品所绑架,劳动者从人与人相平等自由的状态下转变为被被资本家剥削的状态,致使人与自己劳动商品、劳动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因此人同人也变为异化关系。基于这3个方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并系统的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
2 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与异化劳动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通过阐述“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系统地总结出“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从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人与人类本质、人与人4个层面进行逐层分析,由浅入深,犹如外科手术一般层层剖析,精准地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下存在的异化劳动的根源问题,并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2.1 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者在资本家的工厂中进行固定时间的劳动,当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超越了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时,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的劳动产品,资本家获得了劳动者剩余劳动价值。例如,一位制鞋工人,他为了获得工资满足自身的生活消费,只能在资本家的工厂中在规定的时间里生产更多符合标准的鞋。在工人劳动生产出更多鞋(商品)时,他的劳动价值在不断降低,他最终能占有的劳动商品价值就越低,而正是资本家剥削了他的剩余劳动价值。因此,劳动商品与劳动者成为“异己”对象关系。
2.2 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压榨下,工人并非自由自觉的进行劳动活动,而是进行非自愿的劳动,这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相违背,是具有强制性和异己性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他(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能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为工人的劳动并非自愿的劳动,而是强制劳动,所以工人在这种强制劳动中使工人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工人在劳动中得不到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破坏了工人的生活幸福。
2.3 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马克思借用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术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第三点规定性,即“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而“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简单说,就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工人忙于通过劳动赚取报酬来应付日常生活的支出,而无力去思考价值世界。人为了生存而劳动,就失去了思考价值世界的精力,失去了思考价值世界,也就失去人的类本质的特征。人的生活应该是实现现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自我统一,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不得不为了现实世界自我的生存而忽视价值世界的自我,使人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生活之中。
2.4 人与人相异化
人与人的关系应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相弥补对方不足,使社会进步共同繁荣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劳动活动但不占有劳动商品的无产阶级与不从事劳动活动但占有劳动商品的资产阶级成为了必然对立的关系。人与人相异化是异化劳动的所产生异化的最终结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
2.5 异化劳动的内在逻辑
根据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之间的联系,可以分析出,劳动的异化行为直接体现在工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和工人与自身劳动行为的关系上,由这二者引起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最终形成人与人相异化的事实。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成为异己的关系,劳动产品绑架了劳动者,使劳动者的劳动价值随着劳动产品的增加而减少。而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不到自我认同感,使劳动成为了一种非自愿的劳动,使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伤害。在被劳动商品绑架的情况下,劳动者需要为了生存而进行劳动活动,由于在劳动活动中身心受到伤害,加重了生活的开支,劳动者被迫生产更多的商品。如此恶性循环,由于劳动者忙于生活开支,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与精力,生活变得浑浑噩噩,加重了恶性循环。进而引发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使二者成为必然对立的阶级,也就产生了人同人相异化问题。
3 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异化劳动”作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核心内容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桥梁,异化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共产主义学说史上,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分析,由于是马克思主义早期的思想,还带有费尔巴哈旧哲学的影子,但却实实在在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门。在1857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以“异化”现象作为切入点,以历史分析法为工具,系统且富有逻辑性的阐述了共产主义思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对异化劳动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主义则是解决的办法,并提出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
即使在在今天,异化劳动思想依旧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国都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现思想,正是将人民的位置摆在中心,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人民的發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应该时刻警惕劳动异化的影响,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78.
[2]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81.
[3] 宋珊珊.《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思想创新的整体性意蕴[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9(2):96-103.
[4] 何星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26-31.
[5] 姜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由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 宋田田.论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D].内蒙古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