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一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壁画的发展历程,针对这段过程中中国壁画的优势与劣势、成就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认为中国现代壁画应该从避免商业化的滥觞、艺术教育的完善、艺术家品格及艺术素养的提升、壁画的材料创新以及创立当代壁画的保护和鉴赏机制等几个方面来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现代壁画;发展历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艺术开始于壁画,壁画作为不同时期文化的特殊载体一直伴随着艺术史的进程,无论是原始时期的洞窟壁画,还是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以及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时期,壁画都呈现出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无论辉煌的古代壁画,还是充满激情的新时期壁画,都无一例外地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壁画是“壁”与“画”的紧密结合,因此也天然地具备了公共性特征。壁画的形式也不仅仅是具象的、抽象的、或装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有着更广泛的多样性。语言、样式包含了所有的造型形式,这些依附于墙的作品,都成了壁画。壁画的内容宽泛又持久,能把事由、教义和戒律画到墙上而成史记,也能与建筑互为补充、装饰和悦目。它以本身的巨大容量,再现着历史的节奏,歌颂着激情之歌。
1中国现代壁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以来各个方面都在迅猛发展,而中国由于发展放缓,导致文化艺术的保护工作也十分薄弱。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公共艺术家们也迎来了艺术的春天,这个转变的标志性就是“首都机场壁画”。这一系列的作品无论从组织形式、题材语言,还是社会影响力及美学价值上都体现了带有时代印记的公共性,是中国现代公共艺术发展的里程碑,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性事物。同时,也开启了八十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壁画创作热潮。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浪潮迅猛发展,一批大型壁画相继出现,像深圳的“世界之窗”世界广场壁雕《世界文明》(侯一民、李林琢等)、大型石雕壁画《中华千秋颂》(袁运甫等)等等,这些标志性的巨型壁画从另一个角度反应了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城市文化的特征。2000年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多元化特征逐渐成为普遍的趋势,也不断地拓展着从材料到语言的新空间,壁画艺术创作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样的趋势使审美走出了传统的艺术领域,以更开放的方式融入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它丰富了表现手法、异化了展示空间以及延伸了壁画的表现功能。同时,现代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也为现代壁画的创作提供着层出不穷的新材料、新媒体、新方式,如镶嵌、陶瓷、漆艺、编结、装置、光电、多媒体等等,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利用不同材质的特殊美感使现代壁画的面貌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表现形式也更加广泛,像街头艺术、涂鸦、墙体彩绘等现代壁画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它突显个性与创意,丰富着现代人的生活。
由此看来,每个时期的壁画艺术既有传承又相对独立,也离不开历史语境所赋予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同时,每一次社会变迁、每一次新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又都是新一轮壁画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回顾中国壁画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这期间有高峰也有低谷,形成了一个具有丰富含量的艺术门类,同时也促使了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
2中国现代壁画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壁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艺术家过多地关注了装饰性壁画的创作,忽视了作品的艺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这几乎就是中国现代壁画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
2.1现代壁画的商业性滥觞
进入90年代以后,社会的商业化转型使得从事壁画创作的艺术家们不够注重壁画的艺术性,导致很多创作变得概念化、图解化,大量的模仿和拼凑使作品显得平庸而且浪费。
一方面,来自于艺术家对于社会的变化缺乏深度的思考,一些藝术家受限于综合素养不高,导致艺术形式单一、语言表达层次不高,也有一些艺术家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急于追求商业回报,使得作品变成了纯粹的商品;另一方面,行业的规范也不健全,我国虽然有公共艺术制作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守则,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壁画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来自非专业的意见和干涉也成为影响壁画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使得壁画家失去了独立性与主动性,产生了大量的光彩消失、面面俱到、平庸的说明性图像。
2.2壁画振兴与艺术教育的缺失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的一些高校中的壁画系、专业,或倒闭、或合并,至今仅存的几个壁画专业,因学科交叉、边界拓展、学苗筛选不严、教学定位变化等原因,而不再是主流学科,教学质量也因此有所下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壁画不是按材料使用性能分类的,是按使用功能分类的。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使其很难归类于设计或者纯艺术。因此,以何种态度、什么方式面对,使学科适应时代要求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问题。其实纯艺术和设计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界限,只是基于功能性的差异使各自具有相应的艺术语言,只有二者相互融合,其艺术价值才会更具魅力。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应从时代思考,研究大众和社会联系的视觉方式,来切入生活与社会,深入体验与研究,为学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对中国现代壁画的建议
3.1提升壁画艺术家的品格及艺术素养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当代文化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建筑的现代化、个性化强迫壁画家的创作的方式做出改变。现代的社会文化更加多元,人们接受艺术的方式也更加个性化,这就需要艺术家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对当代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用艺术的方式同当代的社会与文化做积极的互动。在具体的实践中,由于时代的不同,一些基本的要素也在发生着改变,比如“画”与“墙”的关系。墙的主人和建筑师的主导地位对公共艺术而言是艺术家们切实的挑战,“壁画”要被重新思考。显然,当今的壁画创作早已不是个人的自由创作和独立的艺术行为,而是同各个方面多元合作关系的产物。中国的壁画家多是客串至这个领域。在遇到这困难时会尤其感到被动。怎样接受并实践可能成为一个新难题。因此,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将显得尤为重要。这显然需要建立共识,多方努力并需要时间进行探索。制度的建立需要时间,在现阶段而言,壁画家更应该表现出对造型艺术语言独特而深刻感悟的能力与锤炼净化的功夫,关注与画面之间的那种碰撞的过程。这种碰撞是精神的、视觉的和体力的。同时,艺术家更应该具有与多方协调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要拥有许多跨界领域的常识,许多跨学科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这些综合能力构成了现代壁画家的基本素养。
3.2对现代壁画的材料进行创新
壁画自产生以来,特别在古典壁画领域,“传统的绘画性”是其主要的艺术语言,到了十九世纪末以后才逐渐有“新”艺术家涉足壁画创作,但是随着现代建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新材料的普遍应用,使装饰性壁画广泛借助了金属、玻璃、陶陶瓷、彩岩、纤维材料、纺织物、木材等多种材料,使之大量进入建筑空间。材料的多样化同时带来了壁画语言的多樣化,比起古典壁画单一的绘画图式,现代壁画具有极为丰富的语言样式。但是装饰性壁画本身也是有它的局限性,它不擅长表现某些纪念性内容以及某些严肃的历史题材,形成缺乏以传统手段来创作纪念性壁画的局面。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在材质上过于热衷于金属材料,不可避免地又形成的新的单一化局面,表现形式、造型语言亦又趋向于大同小异。尽管其中不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巨构佳作,但由于金属材料过多,艺术手段不免人云亦云。因此,对于壁画材料的研究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对于当代壁画家来说极其重要,注重对壁画材料的研究与创新是现代壁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材料面前,艺术家不仅要赋予它们在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新型的表现手段,还要顺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心理上的审美要求。由于声、光、电、多媒体、数字技术等新兴的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使壁画创作以动态的方式来展示成为可能,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也更加广阔。
3.3构建现代壁画的保存与鉴赏框架
在今天,商业社会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流行文化,它既短暂又即时,现代壁画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一些作品会随着建筑功能的改变被拆迁。由于壁画的特殊性,它见证、记录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我们始终没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公正地、理性地、系统化地总结。应该构建现代壁画的保存与鉴赏框架,建立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既必要又重要,它一方面能有效地保护优秀作品,也能更好地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使艺术生态有序化发展。
4结论
壁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它是人们表达美学理想、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特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壁画的语言发生了全新的改变,现代壁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语言内涵到社会功能都与传统壁画有着较大差异,它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复杂。无论如何,怎样在新时代、新语境下回应社会、拥抱时代,这应该是现代壁画艺术家对未来壁画创作发展积极思考的方向。这需要更加理性深入地研究,勇于开拓,力求创新,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去发挥它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