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工业设计

全息影像技术在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全息影像技术在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许身玉 王植慧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应用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全息影像技术

全息影像技术(Front-ProjectedHolographicDisplay),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两种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也被称为虚拟成像技术[1]。全息影像技术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光的折射,逐渐增加的折射程度会使光栅显现,此时对光栅进行照射就可以得到全息影像真实的视觉效果。全息影像技术是一种真实的、正确的、有三维特征的立体投影技术,目前有全息投影技术和立体成像技术两大类,大部分可以不借助外部硬件进行观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丹尼斯·盖伯在1947年发明出衍射全息影像技术,之后在此基础上加工出彩虹全息投影技术。直到激光技术的研发,解决了在光源不足上的最大问题,全息影像技术才得以继续发展起来。目前按照技术种类可以分为:激光束投射的3D影像技术,全息水、雾投影技术,360度全息显示屏和全息膜投影技术。全息膜投影技术一般用于防伪技术,其他三种在公共空间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全息水、雾投影技术出现较早,2008年北京奥运會开幕式就应用了这种成像技术,是通过水雾作为投影的媒介。由激光束投射出的3D影像是以3D扫描仪器为媒介由高聚光的脉冲激光来完成的,扫描仪使激光电离某位置的空气分子,由无数闪烁的光点形成全息图。360度全息显示屏有一定的距离限制,需要在合理的距离下观看立体图像。这一新科技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发,高速视频投影机、渲染视频信号的解码和可以被全息扩散体覆盖的旋转镜面组合成这一科技的显示系统。

1.2 公共空间装置艺术

公共空间(PublicPlace或PublicSpace),有公共场所的意思[2]。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空间都可以称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范围很广,城市、村落、小区等都有公共空间,本文的公共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装置艺术最早的名称是“现成品艺术”,根据韦氏词典的说法,装置艺术被定义为“一件通常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的艺术作品,通常在艺术家指定的大空间里展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艺术家对日常观念进行艺术性地演绎而展示出富含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也被称为“环境艺术”。因此,公共空间装置艺术是指强化了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属性,选择日常中的事物来进行改造重组,通过物质媒介材料结合场地来展现情感,从而创造的一种综合展示艺术。并按照作品的时效性,可以分为公共空间的临时性装置艺术品和永久性装置艺术品。临时性装置艺术品经常被使用在各类庆祝活动、商业嘉年华、展会等有时间限制的活动当中,为了节约成本且节省资源,对材料的要求和艺术性的表现都有特定的要求。永久性装置艺术品相对构思完整,具备独立的欣赏价值,放置场所较为固定,常见的有广场或者公园等等。公共空间装置艺术通过综合运用开放的艺术创意理念,在特定空间中为观赏者提供新颖、想象、沉浸式等多感官的体验,与公共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整体空间服务,为观赏者和装置艺术品提供深层互动。

2 全息影像技术在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意义

2.1 实现了高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正向价值效应

艺术一直与技术相伴相生。在欧洲“Art”这个词来源于古印欧语系的词根ar,意思是“将东西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拉丁语的ars,即skill,即技能、技艺的意思。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二者密切的联系。而装置艺术的开端正经历着西方工业革命之后,包豪斯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理论的阶段,这个理论系统致力于美术与工业化社会的调和,间接为美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当下信息技术革命时代,高科技更是深刻引领社会发展趋势,各行业都无法忽视前沿科技的影响力。高科技具备较强的竞争性和渗透特性,传统格局得以重塑。全息影像技术作为高新科技代表,涉及范围广,在军事、医学、商业、娱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公共空间装置艺术设计创新手段之一。装置艺术也从早期纯粹的观念艺术形式,演变为可以根据商业用途和空间环境的需要,或者设计师、使用者的意愿分不同种类和作用的装置艺术品,应用非常广泛。高科技应用于美术领域体现为正负价值并存,目前,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展现了商业化特色以及与高科技媒介的积极互动,特别是全息影像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也在逐渐增多,带来的正向价值效应非常突出。以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为代表的当代综合性美术形式的繁荣,这主要得益于装置艺术具备开放包容的艺术理念,对材料、高新技术等的运用,创作理念追求前卫和大胆。全息影像技术从视觉、浸入式等正向价值的感官体验丰富了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段。装置艺术同时也拓展了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2.2 扩展装置艺术视觉感官创作的域界

全息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媒体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展现事物信息方式的不同,三维视觉效果和创新观念是全息影像的艺术特征。全息影像技术的两大支撑技术是全息投影技术和虚拟成像技术,这两种技术在公共空间中都有应用。比起全息投影技术,虚拟成像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早在1999年的美国Ford汽车展会上就已经出现了长16英尺,高4英尺的全息影像汽车模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公共空间中,全息影像技术可以以投影的形式结合虚拟与现实来营造效果氛围,3D虚拟影像替代了传统的静态实体展示,与实物无异,还可以营造有别于现实的“幻境”效果,不断提升观众视觉审美感知、增强互动。同时,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本身具备综合运用各种传统视觉创意手段,它们与以全息影像技术为代表的视觉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势必会在未来拓展双方的发展域界。

2.3 实现虚拟现实影像与装置艺术观念的融合

视觉艺术的本质是传达有意味的图像,全息影像技术制造的虚拟与现实影像,是大众认知的客观现实基础上增加了充满奇幻的虚拟效果,可以为观赏者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实现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观念。应用全息影像技术的装置艺术可实现与观赏者的视觉互动,这样就使观赏者与装置之间产生深层的情感与信息的交流。同时,人们对三维的立体图像的情感或信息接收较二维图像更加迅速,可以多方位地感知公共空间装置艺术试图传达的视觉信息。

3 全息影像技术在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方法

3.1 合理应用公共空间环境和光线

首先,光线对于全息影像技术中的虚拟成像有绝对的影响,因此应用全息影像的装置艺术放置的空间和对应的光线需要进行最合理地选择,光线较暗且密闭的环境中效果更好,可控性也更佳;其次,全息影像技术在装置艺术品理念应用中所表达的情感或理念需要与展示的公共空间环境有联系,需要与空间谋求统一,避免装置艺术品在空间内给观赏者孤立的感觉。还有不能一味追求技術更新,而忽略了空间中观赏者的需求,应该合理把握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3.2 设计虚拟影像与实体装置材料的融合互动

创新大胆的虚拟影像媒介的加入,是提升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品质和商业化需求的趋势。应用全息影像技术的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可以设计虚拟影像与实体装置材料的融合,展现不同媒介的互动。可以将全息影像技术与多种其他高新科技融合,制造出更优秀的视觉效果。比如交感技术和光学技术,这两者也是新兴的科技手段,一是可以弥补全息影像技术现阶段的一些限制,二是可以将更真实更奇幻的视觉效果带给观赏者。还可以设计加强装置艺术中全息影像的动态效果,通常人类对动态的视觉效果比静态要更加敏感,因此合理地加入动态效果可以更好地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特别是为虚拟影像的展示设定互动的实体装置材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在我国出现了较多利用LED屏与全息影像技术使观赏者参与互动的装置。除了与虚拟影像的视觉和听觉互动,装置艺术更可通过传统实体媒介材料提升重要的触觉、味觉等感官体验,来传递情感实现与观者的深层互动。

4 结语

人类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中,大约有百分之八十通过视觉获得,全息影像技术自20世纪初出现以来不断完善发展,创造的立体幻象满足了观众对于视觉体验的高要求,使观众与全息影像产生更多互动。全息影像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还特别增强了视觉艺术设计领域研究。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创新艺术形式的社会需求,全息影像技术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高科技,突破了传统的静态二维视觉图像,将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以数字媒介形式赋予装置艺术崭新的技术创意手段,特别延展了观众对公共空间中的装置艺术的沉浸式、艺术性、科技性和互动性等全新视觉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全息影像技术还不能适用于全部的公共空间装置艺术中,由于技术自身限制,展示效果可能因环境的时空变化被削弱;同时技术时效性带来的负能效,可能在短期带给观众视觉冲击之后,需要不断地技术更新和观念创新才能满足观赏者的更高需求。因此,未来在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创作中也需要因地制宜的使用全息影像技术,思考如何持续不断地为公共空间装置艺术创作提供更多艺术赋能。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549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