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笑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农村;旅游开发;徐州吴邵村
1 农村公共空间概述
1.1 农村公共空间的分类
按照空间形态来划分,农村公共空间也可以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的形态。
1.1.1 点状形态
点状形态的公共空间,在村落中其实是一种体积与面积较小的实体空间。这类公共空间常见在农村住宅的院落前后,或者街道路口中间的空地等等。如,水井、古树、码头、牌坊。通常具有标示性,有的情况体现在区位上比较突出,也有的体现在其本身就包含一些文化意象。
1.1.2 线状形态
线状的公共空间形态则是为条状、带状。这类公共空间对位于河流、水塘、小溪等水域旁边,或者农村中心的街道小巷中。它的形态由人工构筑物或者是自然边界来限制或延伸。如,水巷步行街、河岸、交通干道。
1.1.3 面状形态
面状形态的公共空间,相对于点状与线状的空间来说体积与面积较大,可容纳的人口较多,在该空间中多数人们可从事娱乐社交或其他生活生产活动等,常见于集市或农田当中。如,空地、祠堂、广场、绿地。
1.2 农村公共空间的特点
1.2.1 功能综合性
农村中的公共空间因其本身也是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主要的场地与空间,对于农村来说是无法或缺的存在。农村中成体系的公共空间通过道路互相链接,与道路一同构成了一个聚落的框架结构。公共空间已经一步步从人们最基础的需求空间开始转变成拥有复杂功能的综合性场地[1]。例如,农村中的道路所拥有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干道、集會交易场所、日常休闲场地、游玩场地。由于其在使用功能上的交叉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使用用途,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单一的功能场地。同时正是因为这种功能上的交叉特征,使得农村公共空间在使用效率上相比于城市空间高出很多。
1.2.2 地域标识性
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孕育了形形色色的本土村落,在这些村落中,公共空间有着风格迥异的形态和样式,同时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而不同地域的村落在建筑手法、建筑材料等有着较大的差异。北方传统农村中道路相对较为宽阔,有较大面积的打谷场,而江南水乡的村落中道路通常较窄,桥梁众多。各地不同的地势地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决定了各式各样的公共空间展现形式,因此也产生了较强的地域标识性,充分展现了各地的特色。
2 旅游开发视角下农村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
2.1 以村民为主体
在对农村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时,首要尊重村民的意愿,因为村民是村落的主人。要向他们征询意见,让他们切实参与到村落建设中,建立有效的意见表达机制和监督机制,不能是完全自上而下的政策贯彻。特别是进行旅游开发的农村,要在保护村民本身生活需求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不能为了寻求利益最大化,一味考虑游客的所需所求,反而牺牲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2.2 尊重地域特色
根据上文的总结研究可知,农村的公共空间具有地域标识性。每个村落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也带来了旅游开发的机遇。但是旅游开发并不代表让村落摈弃原有的人文元素,“千村一面”地为旅游相关商业服务[2]。而是应该在对农村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尊重当地的地域特色,保留原有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在这一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造,使其既能满足村民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
2.3 与生产相结合
一般来说,农村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即使发展了旅游业,第三产业兴起,也不能忽视第一产业对农村的支柱作用。因此,在公共空间的设计时,要对第一产业的相关活动区域进行保护。目前很多旅游业开发成熟的村落,选择将旅游业和农业生产相结合[3]。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村庄的自然风景,也能切实参与到农事活动中,增加游玩乐趣。值得一提的是,选择这种结合方式时,需要考虑到二者的平衡关系,不能让旅游干扰到农事活动,也不能让农事活动阻滞游览路线。
2.4 功能相互补充
公共空间的体量和区位对其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体量较大的公共空间一般可以为村民集会、大型文化活动提供场地。体量较小的碎片化公共空间主要是用来提供休憩场所。在对公共空间进行布局和设计的时候,要分析村民和游客的切实需求,研究功能的使用评率,考虑功能的相互补充,建立起完整的空间架构。
3 旅游开发视角下徐州市吴邵村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吴邵村位于徐州市东七公里,隶属于铜山区张集镇下辖行政村。全村占地面积十余平方公里,以农业种植为主。吴邵村南距黄河故道(景观路)一公里,北距徐州经济开发区五公里,东距吕梁山风景区五公里,张集至大庙的县(区)级公路从村中贯穿。
3.1 前期调研
在设计前期,对城市与设计场地周边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不断走访询问。通过调研得出,对于农村旅游的行为,以家庭或2 ~ 5 人的小团体居多,所以该场地需要设计出可供小团体活动的公共场地居多。对场地调研后发现,房子的建造材料全部来自当地的山上,从墙基到山墙皆为石头砌筑,连院墙也用石头垒砌。整个村干街巷纵横、屋宇相连、高低错落,充满了山野之气和田园风光。且古村落树木茂盛,品种繁多。长有当地树种,有槐树、柳树、榆钱树、栋树、皂角树、银杏、梧桐树、枣树、石榴树等等,仅千年古槐树就有五棵。
3.2 公共空间设计
将整个传统村落看成资源,作为重建人地关系的基础。通过调查现有的老屋情况及场地特色,分析空地和房屋及道路的边界关系,估算人口容量,选取了四个公共空间节点作为主要设计,以公共空间节点带动形成一条贯穿古村落的重要交通,从而赋予整个古村活力(如图1)。
3.2.1 点空间
对场地中的一些碎片化的、具有古村落特色的小空间进行改造和利用。主要包括一些完整的院落空间、特色石墙角以及道路交接处等。当地村民可以选择这些地方进行一些简单的售卖活动,游客可以选择这些风景较好、体量不大的空间进行摄影留念活动,甚至可以吸引一些艺术家进行写生活动。
3.2.2 线空间
选取场地中一条重要的交通道路作为基础,它既是串联重要节点空间的纽带,也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现状公共空间。为了尽可能发挥这条道路的价值,设计了模块化可自组织的景观小品,村民和游客可以进行需求,自发对其进行“弹性搭建”,以打造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公共空间。
3.2.3 面空间
选取场地中四个面积较大的公共空间作为设计的重点。以种植作为场地主要功能,对保存完好的石屋进行修缮及利用,对破损严重的断壁残垣进行再设计,构建有特色的石屋种植生活体验部落。既可以吸引游客进行种植活动,也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的一些生活需求(如图2)。
4 结语
本文通过旅游开发视角,梳理农村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考虑怎样使农村生活与城市人群习惯相结合,找到共同点,融合却差异化,通过空间的形式起到独特而又不割裂的效果[4]。本文以徐州市吴邵村为实践,深入探究设计思路的可实施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土广阔,村落各有特色,具体实施方法还要以具体情况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