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视角下的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更新研究

环境设计视角下的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更新研究

蔡鹏程 陈新业

摘要:本文阐述了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概况,并从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方面论述旧工业遗产更新对其城市发展多重价值意义。通过充分的实地调研与考察,从室内外环境设计两个角度出发,阐述环境设计视角下二三线城市旧工业建筑遗产的更新策略。以期为二三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更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考与借鉴方向。

关键词:环境设计;二三线城市;旧工業遗产;更新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046-03

我国旧工业建筑更新再利用研究始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历经三十年左右的发展,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大型的一线城市,和典型的工业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工业遗产更新项目。相较于一线城市对于旧工业遗产价值的重视,二三线城市则显得尤为消极与盲目。一方面,认为旧工业建筑是制约城市中心区域经济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常常一拆了之,建以新的办公楼,商业中心予以代之;另一方面,盲目跟风于一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更新的成功案例,结果导致其不符合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丧失原有城市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二三线城市仍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均处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尚未全面触及的境地,城市中心依然留有象征着多样性、复杂性、原真性的传统街道、社区、建筑等。如何在城市革新的同时,使旧有的工业建筑发挥其多重的价值属性,融入现代城市生活中,是现在急需面临的挑战。

1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概述

二三线城市一般是指在城市建设规模,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且具有相对综合竞争力的大中型城市。由于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对经济技术指标的盲目追求与城市居民对于自身地域文化认同感的迫切需求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此,对于二三线城市中体现地域多样性,文化多元性要素的保护与更新是值得关注的。而城市旧有的工业建筑遗产则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是指二三线线城市中,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从事某一工业活动所建造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物或构件。随着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其不能满足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逐渐丧失原本的功能价值,沦为城市存量空间而闲置废弃。通常这类建筑都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建筑建造技术是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手段建筑而成,因此结构坚固,内部空间开阔,具有较好的改造再利用基础;其次,建筑形式是符合现代建筑设计所崇尚的“形式追随功能”的机器美学原则,建筑平面规整,立面简洁现代。其细部的装饰元素是城市历史时期工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最后,建筑与景观等元素组成了场所原貌,记录着城市工业发展时期人们共同劳作的集体记忆。其场所的社会性是构成城市记忆的独特之处。

2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更新的价值

二三线城市由于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追求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的目标要求,导致对于存量空间的可利用价值和地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还较为欠缺。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文化流失、居民生活失衡等矛盾也会愈演愈烈。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三个纬度来阐述旧工业建筑更新对二三线城市未来发展的价值意义。

2.1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是于2006年发布的《无锡建议》中,首次提出“应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议和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有通过一定的逻辑原理被各个时代继承,延续至今,这就是文化脉络的形成方式”。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塑造城市的地域性与多样性,打破现代城市规划千城一面的格局。此外,旧工业遗产的文化保护不同于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修旧如旧式、静止性保护模式,而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寻求更加灵活动态的改造模式,充分发挥旧工业建筑所能承载的功能属性,使其文化价值能够融入到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弥补城市文脉因快速扩张式发展所导致的文化断层现象。与此同时,旧工业建筑是见证城市从工业时代走向后工业时代的重要产物,是某个历史时段区域工业发展和技术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其造型样式符合现代主义设计追随的“形式服从功能”的技术美学原则,若能更好地保存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现代美学教育的提升。

2.2集体社会价值

旧工业建筑本身是承载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场所,社会价值在于特有的场所精神能够连接起不同历史阶段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对话,从而唤醒现代人对于过去某一历史场景的独特记忆,激发潜在的文化认同感和场所归属感,为人与人的交往与互动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此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复苏。同时,旧工业建筑是城市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体现。通过更新再利用,充分挖掘与提炼场所独有的工业文化元素,置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要的功能要素中,有利于塑造城市地标级场所,形成城市对外有好形象的“城市名片”效应,对宣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意义。

2.3区域经济价值

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旧工业建筑更新的经济价值被视为首要目标。目前,随着城市发展的快速扩张,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原有位于城市郊区的旧工业建筑被城市包围,占据城市的中心区域,拥有极高的商业利用价值。并且,旧工业建筑本身具有开场宽阔的空间特点、坚实牢固的结构特点、简洁纯粹的装饰特点,为更新再利用提供了充分的可适应性。通过改建和加建等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场所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相对于拆除新建来说,前期投入的物质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较少,施工周期也相对较短,极大地降低对物质能源的消耗和周边环境的干扰。此外,以改造后的旧工业建筑为中心,通过多样化城市功能的置入,构建与中心区域其他相关要素的良性互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触媒效应,带来区域性经济复苏。

3环境设计视角下二三线城市旧工业遗产的更新策略

“工业遗产作为不可复制的历史产物,在其保护改造的实践中,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工艺遗产保留和开发寻觅了一条出路。”历经一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更新的成功发展,二三线城市基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纷纷开始谋求各自工业遗产与创业产业相结合的更新策略。从室内外环境设计的视角来解析旧工业遗产更新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方法。

3.1室外环境更新策略

王建国院士曾提出:“历史环境场所能够为公共空间提供必要的文化氛围和活动支持,而公共空间的塑造也有助于保护历史资源和自然环境,增加地段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可见,室外环境设计是形成场所氛围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合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外立面等三要素。

3.1.1公共空间营造

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依赖于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外部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开放性场所,承载着人们交往与活动的重要功能。应当充分挖掘场所现有空间特质,通过合理地拆除与兴建,塑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结合地面铺装的灯光互动装置和景观雕塑,休闲座椅等,形成从“观”到“游”视线互动场景,极大地延长了人们驻足的时间,为人与人的交往提供契机。同时,将代表原有历史记忆的工业设备作为景观视觉要素,点缀在场所环境中,唤醒人们对于旧时代工业文化的记忆,如图1。

3.1.2景观生态重塑

园区的景观设计尤为重要,在满足设计功能合理布置的同时,尽量避免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每一棵树木的排列组合,都是形成场所视觉边界的重要组成。在完整保留的前提下,通過适当的修剪与美化,营造怡人的景观生态氛围,结合原有场所的地面材质肌理还原旧时光的场景记忆。

3.1.3建筑立面新旧共生

建筑外立面是人们对于园区历史岁月感的直观体现。利用现代的艺术审美强化建筑表面的历史印记,在保留建筑主体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加建的方式,将由磨砂玻璃、不锈钢、金属等强烈现代感材料组成的构建附于旧建筑表面。透过材质表面,旧建筑的岁月痕迹依旧隐约可见,如图2。总体来说,园区建筑立面呈现出新旧共生的强烈对比,使得旧工业遗产的场所特质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现代的城市生活中。

3.2室内环境更新策略

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则根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商业种类、价值定位的不同都略有差异。但主要还是依赖于旧工业建筑内部环境氛围的渲染,不做过度的装修与破坏。主要从室内设计的形、色、质、光四个角度来阐述。

3.2.1室内空间“形态”重构

“形”就是内部空间形态。利用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开阔宽敞的特点,通过水平分割和垂直加建等方式,来满足空间功能的需求,从而塑造内部空间形态。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加建部分对原有建筑结构不做任何破坏,就像是从内部空间生长出来的一样。在此基础上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稍加修饰。

3.2.2室内“色彩”搭配特异

“色”就是室内主要的视觉色彩。揭露原有内部空间尘封多年的历史色彩并加以修复与还原,通过新功能的置入,形成大面积的颜色对比,配以形式多样,色彩鲜明的家具软装搭配,进而塑造个自空间的环境氛围,如图3。

3.2.3室内材质“质感”延续

“质”则是室内空间使用的材质质感,所带来直观的空间感受。延续外部空间新旧材质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但室内空间则选用相对温和的水磨石、清水混凝土、有机玻璃、木板等简约材料。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与立面斑驳的红砖墙和结构特异的坡屋顶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4。

3.2.4室内“灯光”照明重建

“光”是室内光源的运用,包括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自然光是将天光直接映入到室内的可利用光源,不仅可以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也可以为室内环境营造出舒适自然的氛围。通过对建筑屋顶的局部开窗即可实现,但通常会配合遮光帘一起使用,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所引起的不适感。而人工照明则是较为普遍的照明手段,在满足基本的环境照明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照明对极个别空间视觉重点加以强调。

4结语

近年来,二三线城市也逐渐意识到城市存量更新的价值意义,特别是具有丰富工业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工业建筑更新。结合笔者对其他相关案例和论文的研究,提出未来二三线城市旧工业建筑更新中不容忽视的三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协调好区域经济复兴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区域经济复兴虽作为二三线城市更新项目的首要目标,但不能一味地追求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而导致旧工业建筑所携带的文化遗产丧失殆尽,其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和场所的原真性一旦破坏就难以复原。应结合建筑自身可利用价值,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其次,避免“绅士化”现象的出现,近年来,旧工业建筑更新再利用后的主流消费人群是针对追求时尚,注重体验的高消费年轻群体,他们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往往只是走个过场,难以形成消费粘性和文化效应。然而建筑的文化属性是普罗大众的,不应仅限于小部分群体,应该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的活动需求。最后,符合城市需求的多样化发展方向。目前,旧工业建筑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更新改造方式备受青睐,也取得了不错的城市反响和经济效益,面对二三线城市的旧工业建筑更新应避免盲目跟从一线城市成功案例,深度挖掘地域特色和建筑自身的文化基因,在满足新经济时代下居民的生活诉求的同时,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改造方式,建立起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共生网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触媒效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560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