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工业设计

建筑投影的艺术语汇探析

建筑投影的艺术语汇探析

张贺泉 张峰

摘要:建筑投影的出现建立了人与建筑空间交流的新维度,它不仅以数字化的方式丰富了空间和建筑的韵律,更改变了人们对于建筑、环境、信息傳播乃至城市变迁的理解与认知。文章梳理了建筑投影的发展脉络,并且对其艺术表现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探析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美学、人文等价值,以期引发人们持续对这一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投影;媒体建筑;动态图形;艺术语汇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087-02

从建筑这种构筑物在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它就被赋予了一种表意媒介的合义,即建筑师对建筑进行意义表达和诠释。因此,可将建筑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用于与各媒体相连,并实现媒体化。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数字技术的广泛发展和应用使得建筑的内在意义被不断地扩张外延。加之近年来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科技与艺术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此语境下,建筑投影(Architectural Projection)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指信息与传递相关的媒介技术和建筑物结合后产生的建筑要素。它不仅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更作为一种技术环境影响人对建筑的使用方式甚至空间形态。一方面,建筑的媒介性催生了建筑投影的产生。这些概念让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围绕数字技术、建筑、光影表现等要素的建筑投影凭借全新的视觉魅力和创作理念,承载了新时代的传播、审美、空间认知等诉求;另一方面,建筑与光影的结合,换发出时代所赋予的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引领新的艺术潮流。笔者认为建筑投影使建筑的功能与内涵进一步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引发审美价值的变迁,这不仅仅是建筑的革命,更是建筑与媒体融合的新纪元。

1建筑投影概述

1.1建筑投影的概念

建筑投影艺术是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对动态影像进行创作并投射到建筑表面上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幻想和虚拟空间的艺术活动。提及建筑投影首先要了解“媒体建筑”的概念,2009年马蒂亚斯·汉克·霍伊斯勒(Matthias Hank Haeusier)教授对媒体建筑做出解释:“广义的建筑定义经常包含整体的建成环境的设计,因此可以把媒体建筑描述为在城市空间中产生影响的具有动态图像、图形、文字的媒体立面。”我国常志刚教授则认为媒体建筑是建筑表皮与数字媒体影响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是具有科技属性的艺术装置,并且整合多个专业领域,例如,公共艺术、数字技术、影视动画等。建筑投影正是媒体建筑的拓新路径之一,利用数字技术和户外投影装置来改变建筑表皮。

1.2建筑投影的起源

追溯各个艺术实践领域的发展,也能够帮助研究者找寻出建筑投影的源头。19世纪初期,出现了运用电和灯光照明作为表现元素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注重光影对空间与物质的重塑,以及人感官上的视觉体验。20世纪初众多建筑设计师开启了光与建筑结合的创作之路,美国的路易·康(Louis Kahn),法国的让·努韦尔(Jean Nouvel),贝聿铭(Jeoh Ming Pei)等知名设计师在大量作品中探讨结构、材料、光线、人性价值之间的关系,光的表现和运用以及介入于建筑的深度得到空前重视(图1)。与此同时公共艺术也在这条光影之路上不断前进。20世纪中期,法国艺术家将灯光投射到巴黎公共纪念碑上,丰富其展示效果。20世纪末美国观念艺术家珍妮·霍尔茨将文字和图形投射到建筑上,营造新鲜的视觉感官。2007年马德里艺术家巴勃罗·巴尔武埃纳将动态影像投射到雕塑上,以增强其装饰性。这些创作共同形成了建筑投影的雏形。

2建筑投影艺术的语汇特征

2.1光与影的交汇

纵观人类艺术的发展史,就是光与影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效果不断演进的历史,光影构成了基础的艺术语言符号,承载和表达人的审美诉求和情感。光影的表现性、构筑性,可以引导建筑空间形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演变和扩张,建筑投影中所运用的光影理论能创造出更多层次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本质特色的一种表达。光影之美在建筑投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科技的发展打破自然光线艺术创造的瓶颈,例如,电脑CG技术为建筑投影打造奇幻的光影效果提供了可能性。特定的光影亦可以赋予建筑空间特殊意义,光与影共同创造干变万化的空间形式,不同的调性都会产生独特的艺术美感。这种基于调性语言产生的光影直接干预观众的心理和精神层面,通过饱和度、明度、色彩等变化营造空间灵性。光影被视作引导人的情感,传递建筑物精神的媒介,设计师运用投射出的光影烘托氛围、架构空间,调动观众感官,在观众视觉体验向知觉蔓延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意境美。

在建筑投影中,光影交汇而形成的视觉语言是描述空间造型的根本元素,可以使建筑空间出现膨胀、坍缩、扭曲等视觉效果,其艺术表现力及文化内涵给予了建筑深层次的全新的生命力。

2.2动态图像

19世纪中期,波普艺术家在建筑墙体上作画,将图案与建筑产生联系。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完善使投影艺术实践逐渐从静态图像转为更为复杂多变的动态图像表达。动态图像充满消解的力量,能够以问离的、方枘圆凿的形式从内部打破建筑本身的空间秩序。用于建筑投影,使视觉和“屏幕”的移动性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向人们展示了动态视觉效果和建筑原貌相叠加的魅力,创造出了处于运动状态的空间描述。与此同时,动态图像又能够被视作为一种新的形势连接,连接被它所创造出来的新空间和原有空间,从而空间组织和空间叙事都得以重置,使得原有的空间属性得到拓展。

当建筑成为视觉艺术的载体,强调视觉性的动态图像成为了实现空间效果的重要元素。动态图像解构了原本的建筑空间,创建了开放的媒体空间,建立了建筑投影艺术话语体系,符合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动态图形在表达情感和意义上具有普适性广度和深度,跨越种族、文化、年龄,让观众通过投影和空间产生深度链接(图2)。

2.3交互体验

建筑作为特定场所文脉符号的意义可随时被影像所强化或消解,影像构成的巨幅“镜子”穿透出建筑作为媒介的实质,这为建筑植入了信息传播与交互的媒介基因。随着沉浸式科技的应用,视觉语言开始由静态二维呈现转为三维立体交互式呈现,优秀的交互设计使建筑投影构建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化观赏场景,延伸了建筑空间的可沟通性。互动性可谓是融媒体艺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在投影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动感捕捉技术,使人的行为与投影图案的变化产生关联,目前主要体现在建筑投影的游戏性特征上。出色的互动性增强了受众与建筑本身、传播环境的交流,通过心理交感和行为互动使得受众的体验获得多感官维度上的外延和拓展。建筑投影的参与性体验性概念使受众获取丰富的知觉体验成为空间设计的重要价值标准,所以众多设计师和艺术家转向投影的体验性,信息的传达和交互越来越被重视,建筑投影在数字化信息的背景下展示出虚拟化、流动化、数字化等特征将认知主体、认识情境、主体行为紧密衔接。建筑投影的互动性深刻改变了民众对于建筑原有的认知、体验和想象,消弭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加强了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在场所意义的层面上构筑了新的交流维度。

3结语

建筑作为构成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元素,除去本身的居住功能外,其媒介功能也在融媒体的影响下被不断放大。正如麦克卢汉认为:“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因此,建筑投影以新的视觉审美语系重构了城市空间,媒体化形态持续深入到建筑之中。经研究发现,国内建筑投影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艺术家有意使其承载更多的社会功能与人文内涵。一方面,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既要重视实体建筑与虚拟空间的结合形式,又需要充分考虑将建筑历史、造型特征、人文内涵融入到建筑投影的视听语言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艺术家要把握不同建筑的特定叙事空间,注重建筑与空间精神内涵的体现,避免仅仅关注娱乐价值,单纯地堆砌简单的视觉元素,流于形式。本研究认为,建筑投影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所讨论关于建筑投影的艺术语汇的表现特征是其发展的核心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人员可以围绕建筑投影对现代性的思考、对空间的认识、如何创造新的价值、以及拓宽艺术形式等内容展开更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560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