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宋婉莉
摘要:在博物馆的各项展览宣传活动中,宣传产品必不可少。近几年,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博物馆宣传产品设计逐渐突破了单纯的展品介绍与说明形式,在文化表达上不断创新。本文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每月设计并发放的介绍馆内教育活动及每月馆内主题的活动折页的手作元素为例进行探讨,开展手作宣传品设计尝试,以期为博物馆手作宣传作品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070-02
近年来,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爆发式增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何充分开发并利用博物馆资源,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打造能够体现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也成为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宣传是拓展文化影响力、激发博物馆管理活力、塑造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博物馆的各项展览宣传活动中,宣传产品必不可少。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提升,博物馆宣传产品的设计逐渐突破了单纯的展品介绍与说明形式,在文化表达方面不断创新,已经成为博物馆文化推广的重要抓手。
1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创新设计的意义
1.1延伸和补充现有宣传资料
对外宣传品是通过视觉手段表现的一种传播媒介。博物馆借助宣传品将展示陈列、互动体验活动、资讯、研究成果等一系列信息统筹汇总起来,系统化提供给公众,是一个有效传播的补充方式。博物馆手作宣传品不同于传统宣传物料,将自主可开展的教育活动指南与活动物料融入宣传品的制作中,让宣传品不再是单纯信息堆积及传输的媒介。手作宣传品通过预设好的互动环节,逐步指引公众尝试特定动作完成手作过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延伸方式。
1.2促进知识的传播
博物馆手作宣传品以开展手作活动为重要特点,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而宣传品面向广大公众的特点决定了博物馆宣传品将以全龄段受众为目标人群。作为博物馆面向公众的宣传载体,博物馆手作宣传品更加注重对于系列科普知识内容的传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科普知识的逻辑线索、科普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以及进一步挖掘潜在的科学知识。
1.3扩宽科普与宣传的渠道
创新设计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将使宣传品的应用面更加广阔。博物馆手作宣传品的开发在起到宣传功能的同时,还能节约纸张资源、增加教育手工活动的易得性,让人们感受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动手乐趣,这使博物馆手作宣传品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场馆现场、开展公众活动、教育课程时均可使用到该类宣传品。这不仅仅是设计形式和思路上的转变,更多地是科普教育渠道的拓展、宣传的内容在教育工作中的渗透、宣传品影响力在功能属性及参与过程中的延伸,扩宽了科普与宣传的渠道。
2上海自然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创新设计分析
尝试以设计手作的形式和思路来探索博物馆宣传品的开发,以自博馆现有的“每月活动日历”为例,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改变活动日历的设计形式,添加手作元素扩大传播力,二是创造手作类型的衍生品(如图1)。
2.1创新活动日历内容且融入科普知识
上海自然博物馆已有针对亲子家庭、博物馆爱好者、青少年等全龄段的整合馆内教育、展示、陈列活动等系统的纸质宣传媒介,并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推广使用。将三折页版面扩展为四折页,新增“每月一问”板块。活动日历改版设计方案,采用跨页抽象化配图的方式、高明度色彩,形式借鉴生命的7个基本特征之一的细胞,运用解构手法,通过打乱原有图片内部结构的方式,来表现“反积淀”“问题化”的概念。电子版制作动图体现细胞活力。同时,根据每月主题设计剪纸样式并随此推送1篇剪纸教程微信,以图片、文字、小视频的形式演示每月活动折页的正确“打开方式”。联动原有网站的“螺丝养成记”板块发起连词接龙活动,策划并构建线上、线下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品体系,方便引导观众参观。
每月活动日历以过去上海、现在上海以及未来上海的故事线索作为设计元素,在宣传品中融入本土的科普知识,在实用美观的基础上,追求科普知识图文形式轻量化传播渠道,让公众第一眼就能掌握其中的科学内涵(如图2)。
目前,自博馆活动日历已经具备丰富详细的内容,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形成了特定风格的视觉传达系统、详实的科普知识体系及稳定的粉丝群体。在活动日历的基础上拓展开发配套文化创意宣传品,不仅可以扩大博物馆宣传力度,更能增加特定受众的情感体验。博物馆在手作宣传品方面做出调整,一方面将手工产品打造成文化宣传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赋予其更多的精神内涵。
2.2创新活动日历形式且提升公众体验
上海自然博物馆教育活动品牌、特色品牌活动、临展等内容的增加,活动日历在最开始的三折页基础上逐渐延伸至四折页。以节省纸张并能在有限的版面中展示丰富的内容,博物馆宣传物料通常以规则折页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相对精炼集中,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纸类宣传品可以融入馆内特色公众活动,每月活动日历配合上海自然博物馆主办的“科学之夜——百乌汇”活动,将百鸟争鸣的意象与传统的文化、艺术相融合,并以手作工坊形式呈现,折纸版活动日历基于3D立体折纸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活动主题“鸟类”,在排版上融合了文字、背景图案及折纸教程内容,以断点折线划分为两个部分。在设计上,类似眼、喙、头部羽毛等关键部分以深色调来凸显鸟类的关键特征,翅膀及身侧的不同羽毛以不同色块加以区分,底纹设计则是参考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发展关键时期的建筑外观。通过简单明了的折纸步骤,即可得到一只立体的纸质和平鸽,尾部有明显的活动日历月份标题及链接至电子版详情内容的二维码(如图3)。
创新活动日历形式吸引了近干名公众参加。在大型公众活动中,开展基于活动日历的折纸手作活动,旨在培养公众珍惜宣传品的意识、强化教育品牌的宣传作用并引发公众对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持续关注。借由设计形式上的再排版,重新定义其功能,3D立体折纸的形式赋予其独特的新颖之处,让公众能够学会去珍惜并用好每一份精美设计又富有意义的活动日历。
3上海自然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创新设计实践
本次尝试打造了一款基于上海自然博物馆历史所做的书立形式宣传品。该作品由3块木板和5块亚克力板组成,各部件由传统燕尾榫结构加以固定联结,需要公众通过手作来完成。每块侧板均由某一时期与上海自然博物馆富有渊源的场馆外观所设计,特定年份的镂空处理凸显了时代感。书立背板设计结合2019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活动主题“寻乌季”,借鉴了震旦鸦雀的剪影造型。这一鸟类是上海滩真正的“土著”,是少有的能够代表上海地区特色的物种,代表了独特的本土鸟类记忆。背板处的二维码链接至固定更新的活动月历网页,让活动信息的获得更加便捷(如图4)。
4結论
本文通过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对视觉手段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手作宣传品创新设计为导向,通过手作形式,让各年龄段的公众静下心来,在动手中体会工匠精神并深入地去了解博物馆的科普活动内容。通过构建多维的场景带领全龄段公众在不同媒介中感受并主动获取宣传内容,实现联动并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宣传渠道,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敲。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实现了宣传衍生品开发渠道的创新,将进一步推进公立博物馆在体制下合作新模式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