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
摘要:中国的传统建筑元素种类繁多,每一种都印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与深刻内涵。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需要提取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为设计的语言,设计师通过对传统元素的文化理解,把传统建筑元素作为设计的特定符号载体,将其巧妙地利用与重组,创造出具有现代新中式氛围意境的室内空间。文章分析了传统建筑元素的多种表现形式和构图方法,以及将传统建筑元素更好的融入室内设计中的构思技巧,并对它在当今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进行探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元素;室内设计;构思
中国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114-02
我国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都具有差异性,而在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着共性,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融入到当今的设计中,不能过度拘泥于形式,频繁地用设计符号的堆砌,而忽略了本应具有的东方文化底蕴。设计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理解、不断的创新和突破,将本民族传统的地域文化特征、传统的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与工艺有机结合与提练,使其造型注重比例协调、简约灵动,外观严谨又独具创新,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自然与形态间的审美意境。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对传统建筑元素的认识与理解,以一种透彻的方式去严谨地分析过去与现在、实体与空间的内涵,进行一场深刻的时空对话。
1 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
中国传统建筑是由柱、梁、额、桁、枋、椽、拱等构成的,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与穿插形成了建筑中的线型框架。建筑中出现为支撑屋檐出挑而产生的斗拱;为承受转角屋顶巨大重量的角梁;为结构需要发展的屋角起翘;為满足透光需求的窗棂等,功能的重要性对事物本质有着执着的追求。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本色美,建筑中的线型构件除了在满足结构和功能本身要求的同时,也强调装饰的作用。对于传统的建筑的装饰元素还包括:雀替、墀头、藻井、格扇、门窗、花式砖墙、屋脊装饰、铺地等,从元素本身所表现出的图案纹样、构图手法和寓意内涵,我们可以体会到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相通的。建筑元素的图案纹样中,主要有动物类、植物类、几何类、器物神佛类四方面,其美好寓意也传递出中华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动物类中,龙与凤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帝、后的象征成为了宫廷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龙是帝王,高高在上者,是皇位和权力的象征。古人把龙放在建筑的最重要的地方以示辟邪。龙吻是古建筑的一种脊饰,位于屋脊两端,出现在最高级别的建筑中,只有帝王将相才能配用。而表现在平民百姓的民居的建筑中追求“福、禄、寿、雅、善、美”的美好向往时,会出现松鹤延年、鹤鹿同春、年年有余、喜鹊登梅、五福捧寿等以动物为题材的内容。如:松鹤延年,图案为松和鹤,松代表长寿,松鹤有延年益寿、志节高尚的特质;五福捧寿,图案为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多福多寿;年年有余,图案为两条鲶鱼,鲶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结余,生活富裕。植物类中,松柏四季长青而不凋零,象征人长寿延年、品行正直;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器物神佛类中,八仙、法器(八宝、暗八仙)、古钱、如意、古瓶、文字等,代表着人们的一种盼望幸福、吉祥、富裕、事事如愿的心理。如:古钱,其形取自古代的方孔铜钱,有财源滚滚之意。鱼鳞纹,取自一片片鱼鳞,又似波纹水浪,线条柔美,有年年有余之意。在传统建筑的底纹、边饰、窗格中,祥云、方胜、盘长、缠枝、回纹、八卦、卐字是主要的装饰纹样,意味着有吉祥美好的寓意,表示“万福”、“万寿”、“万年长存”。这些图案纹样反映在不同的建筑元素中是具有关联性的,也更多的是传达一种高境界极具传统美学的文化价值观。
2 传统建筑的构图形式
在构图方面,建筑元素中的传统纹样的组合形式分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法则规律。对称会使图案以一条中轴线左右两侧均等,出现方向、位置上的差异;节奏韵律,使得图案纹理以连续反复产生了韵律变化;视错,会因为人的视觉器官感受能力的准确度,使得对图案本身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判断;对比是一种本质上的差异面的整体,可以在形状、色调、材质的粗糙等面上产生差异和对立。图案纹理的多少、大小、粗细、宽窄等;统一是同一图案形态反复连续出现就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给人以秩序感;突出重点,图案能够作为一个主体形象,从而形成一个统一中有变化的视觉效果,追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等视觉变化。如:海棠纹,借鉴的是一种粉红色的小花,花形十分可爱,以一种四方连续形式构图。卐字纹的中心是十字形,构图中线条连续不断、之间连接可长可短,交相辉映。方胜纹,构图由两个方形相叠相交而成,有同心协力战胜一切的意思。
3 现代室内设计的建筑元素的运用
目前,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传承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人们正在尝试一种对话、一种转变、一种延伸,设计中的构思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探讨。
3.1 传统观念的影响
提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元素特征及“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基本观念。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空间中的对话,古为今用的形式法则,体会到更多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延续。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现代室内设计更多的关注功能的合理性及人性化细节设计。因此,在整体空间设计中以简洁精炼为主,局部细节设计借鉴传统纹样,真正体会回归传统经典,应用于当下设计,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3.2 传统元素的运用
通过对建筑元素的图案纹样进行选取、提炼、改造、整合后,以一种新的符号并借鉴现代的材质,将它引申到空间中作为功能的划分、各界面造型、空间隔断等来产生一种意境式的氛国营造。“中庸”是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境界,“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平面、居住陈设、装饰纹样等,布局上会以对称均齐布置,都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讲究对称美。因此,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功能布局中,可以采用对称式方法,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秩序美。我们也可以打破常规,追求平衡,通过互借、呼应、叠加等方式保持重心的对称,形成对称式均衡。其纹样构图中较为自由,主题突出,组合形式分为漩涡形、交叉形、重叠形、S形等,呈现出不同的肌理、纹样来丰富空间,这种效果可以营造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的气势,让界面打破一种单一、拘谨的状态,更接近传统的文脉沿承。
3.3 创设意境的设计
近代建筑大师童俊说过:“园林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建筑工作,它的关键是情趣”。在我国传统园林运用回廊、单廊、小桥、假山、厅堂、圆洞门、窗花、水池、竹子等相中,在设计中通过光影变化来达到空间的自然意境。通常营造意境的手法,如: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借景、虚实相映等,置身在这风景如画的美景中,有种东方的诗情画意的境界。台湾设计师程绍正韬讲到传统文化时,要求设计师需要具备东方性思维的空间构架方式,以文人水墨家看山的方式去品:高远、深远、平远,利用这种法则打造:可观、可居、可游、可行的室内空间,以及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出文人画家的气韵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师需要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外观上有完美的比例和肌理,在内部空间推敲细节设计,使得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而达到设计的最高境界。
3.4 古代建筑色彩的整合
以我国传统建筑元素中的瓦而言,琉璃瓦中的黄、绿、蓝颜色,分别代表皇帝、昊天、庶民。瓦在古代有严格的建筑等级执行,古代主要的宫殿的屋顶大都覆盖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色相对灵活。宫殿建筑以下,如壇庙、王府、寺观按等级用黄绿混合(剪边)、绿色、绿灰混合的屋瓦;民居等级最低只能用灰色青瓦。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也可以借鉴材质的色彩来运用到空间中,如:想表现富丽堂皇的皇家建筑色彩,可以采用黄色的琉璃瓦,其黄色给人以明亮、绚丽的感受,在阴影部分描绘青绿色调的彩画,可以加强阴影的进深感。与柱、门窗的表面采用红色调,虽然红色饱和度极高,但在明度上恰好处于屋顶和檐下中间。
想表现江南园林的空间时,多采用白墙、灰瓦和黑、墨绿等颜色的梁柱,形成了清新淡雅的水墨气息格调。其色调整体简约含蓄,屋顶的色彩均使用青瓦铺装,为了弥补大面积使用青灰色造成的单调感,以白色的石灰在瓦缝处进行勾缝。这种青灰色的屋顶,就如一副淡淡的水墨画,含蓄优雅。
3.5 材质与技艺应用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砖、瓦、石的搭配,使得花式砖墙、院墙屋脊及地面铺地的肌理技艺形式考究,图案丰富多变。在今天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就采用了大量借鉴传统的手工建造,从各地回收了600万片旧砖瓦,让农民工展现“砌石头”的精湛手艺。还有来自于我国明清时期的浙东传统的“瓦爿墙”,出于当时建筑材料的缺乏,普通的工匠把大户人家弃用的残砖碎瓦收集并利用砌为墙体,由此形成这种民间的传统工艺。将传统的建筑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彼此融合,以一种全新的认识进行提炼与重组,用现代材料进行替代转变、保留独特的技艺达到意境升华,在现代时尚的设计潮流中找寻一种对历史遗迹的回味。
4 结语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能够真正的表达出赋予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思想和文化底蕴,人们只有读懂历史、感悟历史沉淀下来的东方文化,让置身于空间中的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空间传达出的意境。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仅是建筑构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历史的载体和精神文化的寄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完全的照搬将造成设计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脱节。因此,对传统建筑元素也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去改变,能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去创新,设计出切合这个时代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台北:台北南天书局,1998.
[4]陈飞虎,建筑色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其钧,建筑艺术系列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王其钧,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系列丛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7]廖穗穗.吉祥图案——略论中国传统纹样[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8]向世前,论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1,(3).